垂體瘤如何治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後葉及顱咽管上皮殘餘細胞發生的腫瘤,垂體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此組腫瘤以前葉的腺瘤占大多數,來自後葉者少見,多種顱內轉移癌可累及垂體,須與原發性垂體瘤鑑別。

垂體瘤的症狀體徵

垂體瘤可有一種或幾種垂體激素分泌亢進的臨床表現。

除此之外,還可能有因腫瘤周圍的正常垂體組織受壓和破壞引起不同程度的腺垂體功能減退的表現;以及腫瘤向鞍外擴展壓迫鄰近組織結構的表現,這類症狀最為多見,往往為病人就醫的主要原因。

.

1. 激素分泌過多症候群:

(1)PRL瘤:女性多見,典型表現為閉經、溢乳、不育。

男性則表現為性慾減退、陽萎、乳腺發育、不育等。

(2)GH瘤:未成年病人可發生生長過速,巨人 症。

成人以後為肢端肥大的表現。

(3)ACTH瘤:臨床表現為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多血 質、皮膚紫紋、毳毛增多等。

重者閉經、性慾減退、全身乏力,有的病人並有高血壓、糖尿病、血鉀減低、骨質疏鬆、骨折等。

(4)TSH瘤:少見,由於垂體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過盛多,引起甲亢症狀,

(5)FSH/LH瘤:非常少見,有性功能減退、閉經、不育、精子 數目減少等。

2. 激素分泌減少

某種激素分泌過多干擾了其他激素的分泌,或腫瘤壓迫正常垂體組織而使激素分泌減少,表現為繼發性性腺功能減退(最為常見)、甲狀腺功能減退(次之)、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3. 垂體周圍組織壓迫征群

(1)頭痛:因為腫瘤造成鞍內壓增高,垂體硬膜囊及鞍隔受壓,多數患者出現頭痛,主要位於前額、眶後和雙顳部,程度輕重不同,間歇性發作。

(2)視力減退、視野缺損:腫瘤向前上方發展壓迫視交叉,多數為顳側偏盲或雙顳側上方偏盲。

(3)海綿竇綜合徵:腫瘤向側方發展,壓迫第Ⅲ、Ⅳ、Ⅵ對顱神經,引起上瞼下垂、眼外肌麻痹和復視。

(4)下丘腦綜合徵:腫瘤向上方發展,影響下丘腦可導致尿崩症、睡眠異常、體溫調節障礙、飲食異常、性格改變。

(5)如腫瘤破壞鞍底可導致腦脊液鼻漏。

(6)垂體卒中:瘤體內出血、壞死導致。

起病急驟,劇烈頭痛,並迅速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減退,嚴重者可在數小時內雙目失明,常伴眼外肌麻痹,可出現神志模糊、定向力障礙、頸項強直甚至突然昏迷。

垂體瘤的治療

治療:

垂體瘤的治療目標:①減輕或消除腫瘤占位病變的影響;②糾正腫瘤分泌過多激素;③儘可能保留垂體功能;④防止腫瘤對鄰近結構的損毀;⑤激素的替代治療。

內科藥物,垂體手術及放射線照射是目前垂體腺瘤3種主要的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

1、手術治療除催乳素瘤一般首先採用藥物治療外,所有垂體瘤尤其大腺瘤和功能性腫瘤均宜考慮手術治療,除非大腺瘤已向鞍上和鞍旁伸展,要考慮開顱經額途徑切除腫瘤,鞍內腫瘤一般均採取經蝶顯微外科手術切除微腺瘤。

手術治癒率為70%~80%,復發率5%~15%,術後併發症如暫時性尿崩症、腦脊液鼻漏、感染髮生率較低,死亡率很低。

大腺瘤尤其是向鞍上或鞍旁發展的腫瘤,手術治癒率降低,術後併發症增加,較多發生尿崩症和腺垂體功能減退症,死亡率也相對增加,可達10%。

手術有經顱和蝶竇兩種途徑。

目前主要採用經蝶竇術式,手術安全,應用廣泛。

僅有1%的患者需要經顱手術。

垂體大腺瘤術後常需配合藥物治療和放療。

2.藥物治療按腺垂體功能情況治療上可分為兩組。

除PRL瘤的藥物治療效果得到臨床明確肯定外,其他垂體腺瘤的藥物治療效果尚需進一步在臨床工作中觀察。

在眾多治療垂體腫瘤的藥物中療效得到明確肯定的有如下幾種。

(1)溴隱亭: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麥角生物鹼的衍生物,為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加強多巴胺興奮泌乳素釋放抑制因子(PIF)作用,能有效抑制泌乳素(PRL)的分泌。

溴隱亭小但可降低PRL水平,並且可縮小腫瘤,使患者頭痛減輕,視野缺損改善。

溴隱亭雖能刺激正常垂體釋放生長激素,但能抑制肢端肥大症中生長激素細胞分泌生長激素,可用以治療,但劑量較大,為7.5~60mg/d。

女性患者服藥2周後泌乳可減少,服藥約2個月後可恢復正常月經,並且可以排卵和受孕。

男性患者服藥3個月後血睪酮濃度增加,1年內恢復正常,精子數目增多。

溴隱亭的缺點為停藥後腫瘤易復發。

其不良反應較輕,有噁心、嘔吐、乏力、直立性低血壓等。

只要患者對其不過敏,並能耐受,任何PRL瘤患者均適合使用,其他原因引起的高PRL血症同樣可以使用。

(2)卡麥角林:是一種對多巴胺D2受體有高度選擇性和親和力的長效多巴胺受體激動藥。

劑量為0.25mg,口服,每周2次。

最大劑量lmg,每周2次。

催乳素水平正常6個月以上應停藥。

(3)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是生長抑素(SS)的衍生物,能較特異地抑制GH的合成和分泌,其抑制GH分泌的活性比SS強20倍。

該藥皮下注射後血漿半衰期為120分鐘,使血GH濃度明顯下降,可治療生長激素瘤。

據臨床觀察該藥可使2/3以上的肢端肥大症病人的GH水平恢復正常,20%~50%的病人腫瘤縮小,同時對TSH腺瘤和LH/FSH瘤亦有治療作用。

該藥副作用較小,可出現注射部位疼痛、腹部痙攣性疼痛、膽石症和暫時性脂肪瀉。

由於此藥需每日3次皮下注射,病人難以長期堅持,現已製成長效奧曲肽,每月注射1次即可。

3.放射治療

垂體放射治療可阻止腫瘤進一步生長並最終使分泌增多的激素水平下降。

但療效不像手術治療那樣較快地使腫瘤縮小和激素水平恢復正常。

放射治療的類型較多,可選擇常規x線放療、直線加速器x刀、γ刀以及放射源90釔(90Y)或198金(198Au)作垂體內照射等。

近年由於在照射部位,照射總量和單次劑量的精確估計,安排等方面都大大地減少了誤差,保證了放射治療的救果。

常規垂體放療原則上不單獨使用,常與手術或藥物配合應用,手術切除不徹底者以及術後復發者可考慮垂體放療。

因為大腺瘤如切除不徹底易致腫瘤復發,而再次進行手術治療是很危險的,術後輔以放療則可避免這種危險性。

不允許手術治療者也可考慮放療與藥物治療聯合應用。

放療併發症主要是垂體功能減退(50%~70%),術後輔以放療者垂體功能減退症出現的可能性更大。

其他併發症包括視交叉和(或)視神經及其他腦神經損害的表現(失明或眼肌麻痹)、大腦缺血、癲癇發作以及垂體或腦部惡變,但並不多見。

4.其他治療方法

除了傳統的外科手術、放療及抗分泌藥物外,近年有人探討其他的治療方法,如基因治療,但仍處於實驗階段。

飲食保健

垂體瘤飲食保健

術後飲食給予營養豐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便秘引起的顱內壓升高,護理中注意大便通暢,給足飲水,必要時給以通便潤腸藥物。

少吃辛辣及油膩的食物,不宜吃鯰魚。

垂體瘤的預防護理

一般多為手術後的預防保健,具體如下:

1.心理安慰,垂體瘤屬腦內良性腫瘤,手術效果好,痊癒後可參加正常工作,

2.加強營養,多食新鮮的,高蛋白質的食物,增強體質,使病後機體早日康復,

3.放療時間一般在術後1個月左右,放療期間少去公共場所,注意營養,定期測血象,

4.按醫囑服藥,1年CT複查1次。

垂體瘤術後的併發症

一般手術後會出現併發症,如(1):尿崩症;(2)蝶竇炎;(3)水,電解質紊亂; (4)腦脊液漏;(5)視力障礙加重;(7)腦神經麻痹;(6)腦膜炎;(7)血管損傷;(8)中樞神經受損。

近年來西京醫院神經外科經內鏡下垂體瘤切除術治療了數千例垂體瘤病人,取得了滿意療效,彌補了常規顯微鏡無法全切除的缺陷,而且術後反應輕,併發症少,獲得了同行的認可和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讚揚。

西京醫院神經外科 高大寬 副主任醫師:擅長內鏡下手術切除顱底腫瘤,如垂體瘤、顱咽管瘤、顱底腦膜瘤等,手術操作僅從鼻孔進入,術後頭部無明顯傷口,術後恢復快,創傷小,患者可快速康復步入正常生活。

高大寬副主任醫師門診時間: 每周二 (全天)、周日上午:8:00-11:3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了解無功能性垂體瘤嗎?

垂體瘤是比較常見的顱腦腫瘤,約占顱腦腫瘤的5%一10%。在過去,垂體瘤的分類多用染色法檢查來確定,根據染色不同分為嗜酸細胞瘤、嗜鹼細胞瘤和嫌色細胞瘤。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賈棟主任說: 近...

視力突降,病根在腦子

王女士是一名雜誌編輯,平時總對著電腦做文字編輯工作。這兩年,她感覺視力下降明顯,按照近視治療,始終不見好轉。後來查了核磁共振,發現腦內長了一個垂體瘤。垂體是分泌各種內分泌激素的器官,比如負責身體...

垂體泌乳素瘤的病因 垂體泌乳素瘤能活多久

垂體瘤有很多種,垂體泌乳素瘤是最常見的垂體瘤,垂體泌乳素瘤的患者多為女性,年齡多發在20~40歲之間,女性患者的幾率會比男性多大。那麼,引起垂體泌乳素瘤的病因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來詳細解答這方面...

這些垂體瘤只要吃藥就能治!

目前,垂體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藥物治療是一種最簡便的治療方法,但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治癒腦垂體瘤,患者必須謹記,並且依據專業醫生指導正確用藥。垂體腺瘤藥物治療的...

醫生,我為什麼會得垂體瘤,必須手術嗎?

了解了垂體瘤的症狀,知道了垂體瘤的診斷治療,很多人以為自己對垂體瘤這個疾病已經非常了解,可是一旦患上垂體瘤還是憂心忡忡,那是因為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好端端的為什麼就會得垂體瘤,任何一種疾病的發生都...

正確認識,積極治療垂體瘤

正確認識垂體瘤,走出治療誤區。垂體瘤實際上稱為垂體腺瘤,是常見的神經系統占位性病變。一般大多數人早期並未表現出相關症狀,在體檢時容易發現得了垂體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和垂體瘤的分類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