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風采」20多年來,她不斷破解遺傳密碼,築牢出生缺陷防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甘肅省醫學遺傳學中心主任郝勝菊常說:「遺傳學發展得太快了,稍不留神就會落伍,所以我們不能固步自封,我這個當『火車頭』的必須跑得快些、再快些。

有這樣一類醫生,他們是遺傳基因的解密者,通過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等技術手段,分揀出人體內致病的遺傳基因,從而有效預防、診斷髮病率高的遺傳性疾病,提高人口出生質量。

甘肅省醫學遺傳學中心主任郝勝菊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20多年來,郝勝菊在醫學遺傳學臨床研究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帶領科室人員勇闖技術難關,築牢出生缺陷三道防線,有效降低遺傳病發生風險。

堅守在出生缺陷防控的第一線,他們用醫者大愛溫暖著無數患者,守護著千萬家庭的幸福,為醫生這個職業做出了最好的註解。

1

誤打誤撞進入全新領域

1983年,郝勝菊考入蘭州醫學院,從此與醫學結緣。

大學畢業回到家鄉的她,在甘肅武威地區衛校任教師工作。

每天與學生朝夕相伴,按部就班地上課,日子倒也過得輕鬆簡單。

可是學了那麼多年的臨床醫學知識,卻沒有干臨床工作,心裡總不免遺憾。

後來有一個機會,到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進修。

進修結束後,她於1994年正式調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

當她信心滿懷以為終於可以在臨床上「大幹一番」的時候,卻臨時被安排到了遺傳室,因為當時遺傳室一位老職工患病缺人。

說好等新人一到崗,就讓她回臨床,可誰也沒想到,這一臨時變動一變就是20多年,她也因此誤打誤撞走進了遺傳學這一全新領域。

遺傳學是什麼?遺傳學能做什麼?遺傳學要怎麼做?這些,對於想在臨床干出一番事業的她來說,還真有點兒懵。

2

卯足勁頭探索未知世界

可是依著郝勝菊的性子,既然留下了,就不能閒著,總得干出點兒名堂。

當時在全國範圍內,學界普遍意識到很多疾病與遺傳有關,但遺傳學技術的臨床應用仍處於摸索階段。

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遺傳室,雖說已開始做遺傳學檢查,但是標本量很少,一周僅能進行幾例染色體核型分析。

「那個時候,能進行篩查的兩病做得也不好,我們的老主任徐仲勤一直憂心忡忡,希望我能以此為突破口,做好出生缺陷防控工作」。

而她所說的「兩病」,就是甲低(甲狀腺功能低下)和PKU(苯丙酮尿症)。

她進而解釋,PKU和甲低患兒如果能及時被篩查出,於出生一個月內給予治療,孩子的智力可以達到正常孩子95%的水平;如果不篩查,不及時治療,孩子在一歲以後會出現嚴重智力障礙和特殊面容。

在這種背景下,1996年開始用最簡單枯草桿菌細菌抑製法進行新生兒代謝病篩查,當時她們要自己到臨床科室收集標本,採集新生兒出生後72小時的足跟血,兩年後終於篩查出了第一例PKU患兒。

當家長被召回時完全不能接受,也不願意相信,更不配合治療。

年輕的她在老主任的帶領下,憑著一股韌勁,追著患兒家屬,苦口婆心勸家長及時干預治療。

家屬將信將疑,她們又主動為患兒聯繫上海新華醫院進行複查,當診斷結果與遺傳室一致時,家屬這才終於同意按照老主任給予的方案進行治療,這個幸運的孩子至今狀態良好,她們也和這個家庭在定期治療隨訪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很快,又發現了第一例甲低患兒。

她回憶道,「兩病」的篩查在大家的努力和相關科室的支持下,尤其是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陳丕亮主任下基層對「兩病」篩查進行宣教,新篩工作量逐漸上升到了每年的幾千例。

同時,我們的院領導高瞻遠矚,及時抓住機遇,申報了「甘肅省新生兒篩查中心」,實驗室設在遺傳室,出生缺陷三級防控中的第三級防控就逐漸開展起來了。

2005年甘肅省衛計委轉發衛生部關於印發《新生兒疾病篩查篩查技術規範》的通知,也使三級防控體系有了立法的保障。

如今,社會的關注、政府的投入、技術的不斷更新,僅郝勝菊所在實驗室每年就要完成10多萬新生兒篩查,我省三級防控工作已經位於全國前列。

也就在這個時候,遺傳室開展了出生缺陷二級防控工作唐氏篩查。

由於當時檢測方法是放免法,篩查結果穩定性不好,檢出率不高,臨床的接受度也不好,做此檢驗的病人也很少。

沒有人做檢查怎麼辦?她又和同事們去臨床做工作,「那時大家對遺傳病了解得不太多,對它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病人更不會主動要求篩查」。

而篩查出的高風險病人後續要進行羊水診斷,這對遺傳室來說又是一個挑戰。

那個階段,為了觀察羊水細胞的長勢,加班加點在實驗室,倚在走廊的椅子上,每隔幾個小時就起來觀察細胞生長情況,就這樣日夜摸索了3個多月,終於掌握了羊水細胞生長的特殊性和收穫細胞的技巧。

為了進一步提高技術,老主任派她去四川省計劃生育研究所學習近半年,成功率逐漸提高。

後來她又多次派年輕人跟進學習,成功率終於達到97%以上。

2005年,遺傳室通過唐氏篩查和羊水診斷查出了第一例18-三體綜合徵。

「這是一種出生缺陷的遺傳疾病,表現為心臟不健全(例如心室間缺損)、智力低下,唇齶裂,眼瞼皺褶等各種畸形。

」郝勝菊解釋道。

當時結果一出,剛剛接任老主任班成為遺傳室主任的她,頭一回「遇事」了,這種病徵以前從沒見過、更不會治,大家都陷入了忐忑。

她們趕緊為孕婦聯繫去華西二院做產前診斷,診斷結果與遺傳室一致,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技術的進步贏得了臨床的認可,又為病人提供了準確的診斷結果,一時間大家都充滿了幹勁。

正是從這第一例染色體病被診斷,遺傳室在出生缺陷的二級防控工作也開始「破冰」。

3

勇挑大樑構築一級防線

2012年,甘肅省醫學遺傳學中心依託原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遺傳室正式成立。

此時的郝勝菊,更加意識到遺傳學技術對出生缺陷防控的意義重大,必須將「防控」工作往前推進。

當時強制婚檢取消,一級防控主要得靠醫生不斷普及。

為此,醫學遺傳學中心特別開設了遺傳諮詢門診,主要針對有家族遺傳病史、反覆流產史、不良妊娠史、孕早期用藥史患者等進行諮詢、檢查,並逐漸增加遺傳諮詢師出診頻率。

在這一行幹得越久,越發使她有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基層醫生樹立新理念,掌握新技術,讓出生缺陷防控隊伍變得更強大。

於是,她帶領團隊利用雙休日、節假日下基層到農村及偏遠地區,宣講優生優育、「三級防控」,普及遺傳病新知識及篩查質控新辦法,說走就走,毫不含糊,對普及出生缺陷防控知識不遺餘力。

「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必須依靠一支技術精湛、服務優良的隊伍」。

多年的實踐使她深深地意識到這一點,為此她不斷引進高學歷人才,購進先進設備,按照國際標準改建實驗室。

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外送科室人員積極赴美國、加拿大、香港、德國等國家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區進修學習;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醫學中心擁有各類先進的設備約90餘台:全自動時間分辨螢光免疫分析系統、新生兒遺傳代謝病串聯質譜篩查分析系統、氣相質譜聯用儀、全自動遺傳分析儀、高通量測序儀(Nextseq CN500)、螢光定量PCR儀、染色體核型分析系統、全自動染色體收穫儀、染色體掃描及圖文分析系統等。

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的到來,醫學遺傳學遇到了快速發展的好時機,她加緊推進醫學遺傳中心檢測技術平台的建設。

2012年,建立了一代測序平台,可對單基因遺傳病進行基因診斷,如對PKU患兒家庭進行產前診斷。

2015年,建立了高通量測序平台,引入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抽取10毫升孕婦血,在妊娠12周以後對胎兒寶寶進行5條染色體疾病的早期精準篩查,有效緩解了孕婦壓力。

2016年底針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高齡孕婦增多,生殖細胞老化,易發生染色體的微重複和缺失綜合徵等情況,引入了NIPT-plus,進一步對7種微缺失綜合徵和4種性染色體疾病進行篩查。

而對於超聲波提示異常,不適用NIPT的高齡孕婦來說,2017年CNV檢測技術的引入又為孕婦提供了明確診斷;而且,這項技術也可以為生長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等疑難病例患者提供診斷。

如今,她們又瞄準個體化治療這一全新的精準醫學領域,開展了藥物治療相關基因檢測,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劑、紫杉醇、鉑類、卡培他濱等,同時開展了腫瘤易感基因、哮喘用藥及葉酸代謝相關基因檢測。

4

是醫生卻又不似平常醫生

在很多人眼裡,醫生就是與病人交流、診斷、治療……解除病痛,皆大歡喜。

可在這裡,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醫學遺傳學中心的醫生們一開始接觸的都是各種標本,與患者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很少。

由於檢測的特殊性,當她們在實驗室緊鑼密鼓的檢測分析、嚴格校對覆核,最後發出明確診斷時,患者已經歷了長時間的等待,精神壓力很大。

尤其是遺傳諮詢醫生面對患者告知結果異常時,「病人經常是痛哭流涕、精神萎靡,其實我們也和他們一樣承受著同樣的壓力,所以我們必須先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再去寬慰病人、解釋病情。

」郝勝菊說。

當然,對於每一個醫生來說,告知「壞消息」都是繞不開的難題。

郝勝菊說:「病人的解釋工作的確很難做,不少病人對遺傳性疾病的知識了解不夠,我們就要把專業知識變成病人能聽懂的語言,更要打開他們的心結。

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是個急脾氣。

年輕時的她,有時會因為病人的不理解、執拗不聽,著急不已。

現在的她,經過多年的磨礪,每每再次遇到這種情況,總能苦口婆心、心平氣和地和病人溝通。

有些病人反反覆復找到她,一次解釋沒效果,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再向病人解釋,細緻地告知病患風險和預防措施。

她說,「將心比心,這些病人的遭遇已經很不幸了」。

5

讓自己跑得快些,再快些

30歲出頭就挑起科室主任的重擔,從遺傳學的「門外漢」逐漸成長為專家,其中艱辛只有她自己清楚。

今天,她仍不敢有一絲懈怠。

不停地學習,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掌握最新學術動態。

她心裡清楚,一方面要跟上遺傳學技術發展步伐,引進新技術進行精準檢測,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另一方面還要圍繞臨床學科的發展方向,了解臨床業務新需求,更好地服務臨床。

不但自己學,還鼓勵年輕人學,提高他們的知識層次和業務能力。

她說:「遺傳學發展得太快了,稍不留神就會落伍,所以我們不能固步自封,我這個當『火車頭』的必須跑得快些、再快些。

在科室年輕人眼裡,郝勝菊是出了名的嚴。

抓質控嚴,她常說「檢測質量關乎患者一家的幸福,也關乎遺傳中心的『生命』,來不得半點馬虎,不能在質控上出絲毫問題」;抓學習嚴,要求年輕人在業務和科研上每年必須完成定崗任務,獎罰分明,督促他們作出成就;抓管理嚴,在工作上,一心一意,一絲不苟,責任到人,對自己的工作負起十二分的責任。

這些「嚴苛」聽上去有些不近人情,可年輕人們都是心服口服,因為她就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也正是有了嚴格的要求,曾經為一個檢測結果而忐忑許久的情景再也沒有了,現在可以底氣十足地說:「這個檢查結果完全可靠」。

在她的帶領下,目前遺傳中心是醫院臨床重點學科,已成為省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臨床遺傳學實驗室。

2012年被甘肅省衛生廳評定為「甘肅省級醫學遺傳中心」,是我省醫學遺傳學、優生學專業的龍頭專科;2014年被國家衛生計生委授予「甘肅省醫學遺傳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015年成為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通過的第一批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與診斷」臨床應用試點工作的產前診斷機構之一。

這麼多年,醫院、家,兩點一線構成了生活的全部。

長期以來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狀態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反倒閒下來就不適應。

這不,她又有了新目標。

她計劃著搭建一個更好的平台。

擴大實驗室場地面積,拓展現有技術,開展三代測序技術,把精準醫學更好的應用到臨床。

帶好團隊、當好重點學科的排頭兵,用科技創新為臨床為病人解決更多疑難問題。

20餘載,她也一直感恩醫院領導對她的信任,給她們提供了一個展示高精尖技術的平台,感恩一路走來,為她們提供各種支持的各位老師和同行們。

就這樣,一路風風火火,像個停不下來的陀螺。

應用遺傳學新技術,最大限度地預防出生缺陷發生,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IVD產品經理系列—尋找特檢項目(7)下篇

2015年,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攜手,成功應用胚胎植入前診斷技術(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遺傳性疾病「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

嘉檢醫學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冪方資本領投

投資界7月2日消息, 廣州嘉檢醫學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檢醫學)近日宣布已經獲得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領投方為冪方資本,跟投方為中大創投、廣東醫谷、千杉投資、奎木投資。據悉,本輪融...

怎樣生出健康的寶寶?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每對父母都希望能有一個健康的孩子。然而,出生缺陷並不少見。新生兒出生缺陷給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據新華社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在我國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嬰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