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R-ABL1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與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 醫脈通血液科

BCR-ABL1融合基因是慢性髓系細胞白血病發病機制的必要條件。

在高達95%的病例中,t(9;22)(q34;q11)染色體易位會導致BCR-ABL1融合基因(Faderl et al. 1999)。

該易位發生在費城染色體(Ph)上。

在缺少經典t(9;22)易位的少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病例中,其他易位也會導致BCR-ABL1融合基因,這有時會涉及多條染色體。

ABL1是一種酪氨酸激酶;在正常細胞中,它在細胞分化和細胞周期調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BCR-ABL1融合基因導致酪氨酸激酶的組成性激活,從而導致不受控制的細胞增殖。

伊馬替尼(imatinib)是第一代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劑,2001年被FDA批准用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指示包括在新近診斷的成人、兒童患者以及α-干擾素(interferon-alpha)治療失敗後的患者中使用。

雖然,伊馬替尼治療後,患者通常可得到有效緩解,但30–40%的患者最終仍需要進一步治療(Santos et al. 2011)。

在很多但不是所有病例中,這是由於在BCR-ABL1融合基因的酪氨酸激酶結構域上發生了點突變,而使蛋白對伊馬替尼的抑制變得不敏感。

這類疾病進展促進了二線TKIs(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發展:達沙替尼(dasatinib),尼洛替尼(nilotinib)和伯舒替尼(bosutinib)。

達沙替尼和伯舒替尼作為SRC的抑制劑還具有其他優點。

表 慢性髓系白血病與BCR-ABL1融合基因

第二代TKIs:達沙替尼,尼洛替尼和伯舒替尼比伊馬替尼更有潛力,被開發用於伊馬替尼耐藥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療。

達沙替尼、尼洛替尼被批准用於新近診斷的成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達沙替尼、尼洛替尼、伯舒替尼被批准用於對先前的治療不耐受和耐藥(包括伊馬替尼)的成年患者(FDA 2012)。

NCCN接受了Soverini等(2011)制定的關於突變特異性的治療方案的建議(2012)。

此推薦是基於以下臨床前數據:對於T315I突變、HSCT或臨床治療,對於V299L、T315A和 F317L/V/I/C突變,考慮使用尼洛替尼而不是達沙替尼;對於Y253H,E255K/V和F359V/C/I突變,考慮使用達沙替尼而不是尼洛替尼;而對於所有其他突變,考慮高劑量伊馬替尼、達沙替尼或尼洛替尼。

帕納替尼(ponatinib)是三代TKI,專門針對BCR-ABL1 T315I耐藥突變導致的伊馬替尼耐藥而開發。

目前,帕納替尼正在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參考文獻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2016.V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我不是藥神》漲知識!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陳慧雲電影《我不是藥神》自上映以來便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小編也來蹭一波熱度,給大家普及一下知識~什麼是慢性粒性白血病?在了解慢性粒性白血病之前,我們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