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三院馬洪霞:被科技進步顛覆了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豫網訊】(豫網-河南門戶 劉琪)十餘年前的時候,根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首選是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因為在當時對於大多數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來說,還沒有藥物可以真正控制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疾病發展,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治癒的手段。
但對於老年患者或沒有合適供者的患者來說,往往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逐漸從慢性期發展到加速期,再到急變期而束手無策。
慢粒治療的歷史
被科技顛覆
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發病病因的9和22染色體移位造成的酪氨酸激酶過度活化的靶向抑制劑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慢粒的患者病程和未來。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正在從一個血液腫瘤性疾病轉化成類似於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疾病,慢粒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升職加薪,縱享天倫之樂。
靶向藥物的出現
改變了慢粒患者的未來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不清楚,但研究發現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都有9和22號染色體的部分片段互換,互換後的22號染色體被稱為費城染色體(Ph+)。
因此,診斷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除了有典型的血象變化外,必須有費城染色體陽性和bcr/abl融合基因轉錄水平升高。
典型的臨床表現有乏力、腹脹、納差、發現腹部包塊等。
目前由於血常規檢查的普及,很多患者在沒有典型臨床症狀或體徵的時候通過體檢而發現異常,血常規最主要的表現是白細胞計數異常升高,同時外周血中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而以往使用馬法蘭、羥基脲等藥物只能改善慢粒患者的血象,而不能控制慢粒疾病的發展,大多數沒有行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在5-7年之內發展為急性白血病(慢粒急變)。
使用新藥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伊馬替尼)治療後不僅可以快速獲得血液學緩解,還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獲得完全的分子學緩解,即這種染色體異常消失。
在伊馬替尼時代以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40%,使用伊馬替尼治療後大多數可以獲得長期生存。
在鄭州市三院血液科門診,接受過治療的慢粒患者中,服用伊馬替尼治療後達到完全分子學緩解的患者達到80%。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獲得良好療效的基礎是能夠很好的降低體內bcr/abl的轉錄本活化水平,bcr/abl轉錄水平越低,體內腫瘤負荷就越小,轉化為患者的獲益就是獲得更長期的生存。
為了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存,首先會依據患者不同危險度分層選擇不同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在2018NCCN(美國血液病治療指南)中,對於初診時的中高危患者,更推薦選擇二代TKI藥物作為首選治療。
在之前的臨床數據顯示,二代的TKI藥物治療可以使患者獲得更深度的分子生物學緩解水平,從而獲得更高質量的無進展生存,甚至獲得無治療緩解(TFR)。
因此在酪氨酸激酶治療時代,治療目標已經不再是獲得生存,而是更高的生活質量,甚至無治療緩解,即在不需要吃藥情況下的長期緩解。
「白血病」選用靶向藥物治,毒副作用該如何緩解?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為一類能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酪氨酸激酶是一類催化ATP上γ-磷酸轉移到蛋白酪氨酸殘基上的激酶,能催化多種底物蛋白質酪氨酸殘基磷酸化,在細胞生長、增殖、分化中具有...
BCR-ABL1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與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關係
來源: 醫脈通血液科BCR-ABL1融合基因是慢性髓系細胞白血病發病機制的必要條件。在高達95%的病例中,t(9;22)(q34;q11)染色體易位會導致BCR-ABL1融合基因(Faderl ...
看《我不是藥神》漲知識!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陳慧雲電影《我不是藥神》自上映以來便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小編也來蹭一波熱度,給大家普及一下知識~什麼是慢性粒性白血病?在了解慢性粒性白血病之前,我們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