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真的能解壓嗎?吸還是不吸?這是一個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吸菸對人體的危害很大,但有些人還是前仆後繼的走上了吸菸之路。

但是,目前流行著一種觀點:吸菸能夠緩解壓力。

認為香菸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讓大腦產生快感,使壓力得以緩解。

這種觀點進而使吸菸的行為被強化。

但吸菸真的能解壓嗎?吸還是不吸?這是一個問題。

看完文章你就知道該如何抉擇了。

吸菸是否真的能解壓?

目前而言,關於壓力和吸菸方面的關聯性研究文獻極少。

即使有很少的文獻報導,但將二者相關聯的文獻也是非直接的。

吸菸和壓力關係的假設首先是由Schachter S等學者於1977年在實驗心理學雜誌中提出的。

但幾乎沒有研究直接說明壓力是否導致吸菸行為的發生或已經吸菸的人中壓力與吸菸頻度相關。

為何有人認為吸菸能減壓?

目前吸菸與壓力的研究主要在成人這幾個領域方面展開:社會心理累計暴露和吸菸;與壓力有關的精神心理疾病的受害者和吸菸;在高風險職業人群的壓力和吸菸;壓力和對試圖戒菸的影響。

但實際上,很多研究顯示因壓力、焦慮吸菸與依賴尼古丁緩解焦慮有關。

長期的菸草使用導致菸草依賴,其特徵是生理依賴(或對尼古丁成癮)以及使用菸草的行為習慣。

開始吸菸的行為,青少年是占絕對優勢的。

很多研究顯示,青少年在學校的壓力、家庭貧窮的壓力等導致吸菸的發生,實際上是受社會地位的影響。

吸菸對身體造成哪些危害?

美國利用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和死亡指數數據的研究表明:採用年齡調整後的隨訪的10萬人年死亡率指標,其總死亡率、心臟病、腫瘤、故意傷害及非故意傷害死亡率,有嚴重精神心理疾病的人均比無心理疾病的人高。

而吸菸無疑會進一步增加這種死亡風險。

*表示統計上在p=0.05水平上有顯著性差別

2004年關於吸菸的後果,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的衛生局局長在報告中描述了與吸菸存在因果關係的疾病。

這些疾病有:癌症、肺部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生殖影響、2型糖尿病等等。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菸草研究之一是針對英國男性醫生進行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

該研究是由牛津大學教授、癌症流行病學家Richard Doll實施的,首次報導了吸菸會導致肺癌。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停止吸菸時風險降低的程度,平均而言,吸菸者死亡的年齡大約比非吸菸者年輕10歲。

生於1900-1930年間且壽命超過35歲的英國男性醫生中,吸菸者和終身不吸菸者每十年的存活率

吸菸的有害效應並不僅限於吸菸者。

二手菸(SHS)暴露導致嚴重疾病和死亡等。

每年全世界的二手菸可造成約603,000例早期死亡。

如何正確戒菸?

只有5%以下的吸菸者用冷火雞法成功戒菸(Fiore et al., 2008)。

大部分吸菸者低估了吸菸習慣的強大。

想要戒菸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制定計劃

將戒菸視作一個學習過程,戒菸就是學習如何不吸菸。

制定一個計劃,尋求相關醫務人員的幫住。

相關醫務人員可按如下5個步驟建議執行,配合戒菸人員:

一是詢問。

臨床醫生最好在每次訪視時評估並記錄每位患者的菸草使用狀態。

還應當考慮在新的患者簡介表上增加關於菸草使用的詢問。

二是建議。

應當強烈建議使用菸草的患者戒菸。

最好以非判定式的口吻傳遞該信息,口吻和方式應當傳遞對患者健康的關注。

三是評估。

在建議患者戒菸後,下一步是評估該患者試著戒菸的準備程度或意願。

四是幫助。

通過作為一個好的聆聽者並收集恰當信息,臨床醫生可有效地定製干預。

五是安排。

最後一步是安排隨訪護理。

接受多次諮詢干預的患者更可能成功戒菸。

藥物戒菸

長期的菸草使用導致菸草依賴,成癮可用美國FDA批准的戒菸藥物進行治療。

更多藥物的內容需與相關醫療部門諮詢。

有三大類用於戒菸的藥物:第一類,尼古丁替代療法(NRT),包括尼古丁口香糖、貼片、含片、鼻腔噴霧和吸入器。

第二類,精神藥物,例如安非他酮SR。

第三類,伐尼克蘭,一種 a4b2尼古丁乙醯膽鹼受體部分激動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告訴你未來「戒菸藥將納入醫保」

深圳市日前啟動「無煙城市」項目,擬在2020年前,將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維持在20%以下。根據《深圳市建設「無煙城市」實施方案》,今年12月前,各區人民醫院要全部開設規範的戒菸門診,所有社康中心...

警惕,菸草的危害!

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今年的主題是「菸草——對發展的威脅」,成功控制菸草流行不僅可以保護居民免受菸草使用的危害,而且還能減少菸草給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今天「健康西城」就帶您了解一下菸草的危害。...

菸癮是一種病

「吸菸有害健康」這句話早就印在煙盒上。吸菸有害健康,人人都知道。菸草的煙霧中含有7000餘種化學成分,煙霧中的焦油、菸鹼、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損害腦部、心臟、口腔、肺部、胃部、骨骼、生殖系統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