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的秘密1,看完後受益匪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月經是生理上的 循環周期,發生在一些具有 生育能力的 女性人類和黑猩猩與其他 人科動物之間。

母牛、母馬、母駱駝、 母豬、母羊等也會來月經,某些的哺乳類動物則是經歷動情周期。

育齡婦女和靈長類雌性動物,每隔一個月左右, 子宮內膜發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 腺體生長分泌以及 子宮內膜崩潰 脫落並伴隨出血的 周期性變化。

這種周期性 陰道排血或 子宮出血現象,稱 月經。

月經的成分主要是 血液(3/4動脈血,1/4靜脈血), 子宮內膜組織碎片和各種活性酶及生物因子。

其中纖維蛋白溶解酶使月經血呈 液態,不致凝固, 攝護腺素起收縮 子宮的作用。

醫學上認為唯有 靈長類(包括 人類在內)經歷的 生殖周期才叫做 月經,除此之外其他哺乳類動物的生殖周期稱為 發情周期,月經由生殖激素系統調節,是生物 繁殖的需要。

一個女人的初次 月經被稱為 初潮,而初潮的出現標誌著 女性已經步入了 青春期。

女性 初潮時的平均年齡為12歲。

遺傳、 飲食與身體 健康等等多方面因素可以使初潮提前或者延後到來。

月經的停止標誌著女性已經邁入了絕經期,又稱 更年期。

絕經期女性的平均年齡為51歲,當然就像 初潮一樣, 遺傳、 疾病、 手術與 醫學治療等等多方面 因素會使 絕經期提前或者延後,40至58歲步入 絕經期均屬於正常現象。

而絕經期在35歲或之前到來則定義為 早衰。

月經由來

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 生殖器官結構及其 生理功能,才能說明這一問題。

女性的內 生殖器官由 卵巢、 子宮、 輸卵管構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 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 子宮和 輸卵管則是 生育器官, 卵巢中含有幾十萬個 卵泡,每個 卵泡中含有1個 卵子。

青春期之前 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

到了青春期,在 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 雌激素。

當卵泡發育成熟並排卵之後,卵泡壁塌陷,細胞變大、變黃,稱為 黃體,它合成 雌激素的同時還產生孕激素。

隨著卵巢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 周期性變化。

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間質內 小動脈變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

排卵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宮內膜發生 水腫, 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 糖原, 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

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 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 發育,稱為 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 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 卵子沒有 受精,在 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 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

因此,月經周期的長短,取決於卵巢周期的長短,一般為21-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

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

出血的時間一般為3-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 總量為30-50ml。

有人認為月經量多於80ml即為 病理狀態。

形成原因

月經是由下丘腦、 垂體和 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的,在月經周期中的月經期和增殖期,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很低,從而對腺垂體和 下丘腦的負反饋作用減弱或消除,導致下丘腦對促進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繼而導致 腺垂體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增多,因而使 卵泡發育, 雌激素分泌逐漸增多。

此時,雌激素又刺激 子宮內膜進入增殖期。

黃體生成素使孕激素分泌增多,導致排卵。

此期中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均升高。

這對下丘腦和腺垂體產生負反饋抑制加強的作用,因而使排卵刺激素和 黃體生成素水平下降,導致黃體退化,進而 雌激素和 孕激素水平降低。

子宮內膜失去這二種激素的支持而 剝落、 出血,即發生月經。

此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減少,又 開始了下一個 月經周期。

變化過程

月經

月經周期是由下丘腦、垂體和 卵巢三者生殖 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的,在月經周期中出現下列的變化過程:

① 女性達到青春期後,在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控制下,垂體前葉分泌促卵泡成熟素(FSH)和少量 黃體生成素(LH)促使卵巢內卵泡發育成熟,並開始分泌雌激素。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發生增生性變化;

② 卵泡漸趨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漸增加,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又通過對下丘腦垂體的正反饋作用,促進 垂體前葉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為明顯,形成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

③ 在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後的卵泡形成黃體,並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此期子宮內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長且機能分化, 轉變為分泌期 內膜;

④ 由於黃體分泌大量雌激素和 孕激素,血中這兩種激素濃度增加,通過負反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和垂體,使垂體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黃體生成素減少,黃體隨之萎縮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減少, 子宮內膜驟然失去這兩種性激素的支持,便崩潰出血,內膜脫落而月經來潮。

月經俗稱

月經

月經又稱為月事、 月水、 月信、 例假、大姨媽、見紅, 中醫稱 經血,因多數人是每月出現1次而稱為月經,它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 子宮出血。

嚴格說來,伴隨著這種出血, 卵巢內應有 卵泡成熟、 排卵和 黃體形成, 子宮內膜有從增生到分泌的變化。

但是在 臨床上常有不經過排卵而有子宮出血的現象,叫做無排卵性月經。

月經的俗稱也有很多,如壞事兒了、 大姨媽、姑媽、好事、倒霉了等等。

現代女性月經初潮平均在12.5歲。

絕經年齡通常在45~55歲之間,其原因有排卵功能老化, 雌激素分泌降低等各方面因素有關。

天癸指月經,見於《古今醫統》。

治療

月經失調,也稱 月經不調。

月經

是一種常見的 婦科疾病。

表現為 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

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症狀。

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

血液病、高血壓病、 肝病、內分泌病、 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如卵巢腫瘤、 子宮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

分為月經提前,月經延遲,月經過多,月經過少, 閉經五類。

月經期間,女性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

因此,在經期到來前三天,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運動形式,以較為 輕柔、 舒緩、 放鬆, 拉伸的運動為主,如冥想型 瑜伽、穩邁舒運動 按摩、初級的形體操,或只是在家做一些簡單的 伸展動作。

經期第五天,身體開始恢復,此時可以開始進行慢走、慢跑等 有氧運動。

不過,還是要避免一些球類及負重較大的運動。

通過這些輕運動幫助身體血液順利流通,緩解壓力。

運動期間,一定要避免對腹腔施壓、避免將腿位抬得過高。

如果感到疲勞或發現出血量突增或暴減的情況,需立即停止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保持私處的清潔,使用可有效抑殺婦科病致病病 菌的洗液,不僅在清潔私處的同時有效抑殺病菌,還可增加私處自身抵抗力。

女屬 陰,女性的生理結構比較複雜,身體各器官比較 脆弱,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婦科器官的生理和結構紊亂,進而引發 婦科病。

婦科常見的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體寒肢冷、痛經、月經量少、 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等都可以通過相應的治療配合 中藥按摩、 足浴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還可通過足部反射區的刺激,常用的是穩邁舒運動按摩輪,由按摩輪帶動的下肢整體協調運動,涉及 大腿、 小腿、 膝關節、踝關節、 腳底及 腳趾等多個部位 肌肉、 骨骼,並重點針對足底和足側產生按摩 效果,可有效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提高 免疫系統功能,緩解 月經失調。

達到防病、 保健、強身的目的。

痛經治療

按摩療法

又稱Dysmenorrhea,Menorrhalgia按摩法。

(一)取穴

(1)脊中、懸樞、 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

(2)神闕、氣海、 關元、天樞、外陵、大巨。

(二)治法: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後按摩下肢。

先塗擦活血藥液(如藥油、 藥酒),後再進行按摩: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並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 懸樞、 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 腎俞、志室等穴;

2、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 肌肉和 神闕、 氣海、 關元、天樞、外陵、 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 血海、三陰交、太沖等穴。

(三)療效:一般按摩背 腰部5分鐘後開始減輕腹部疼痛。

繼續按摩背腰部和腹部20分鐘,腹痛可消失。

每天按摩1次,連續按摩3-5天,以往有痛經史者,可在 月經到來前2天開始按摩。

如要鞏固療效,可隔2-3天按摩1次,要達到理想的效果需持之以恆。

參看《痛症按摩治療圖解》一書。

溫石療法

(一)取穴:脊中、懸樞、 命門、夾脊、胃俞、志室、氣海、關元、天樞等穴。

(二)治法:需要選取適當的 石盤,目前最好的含有有機鍺的石盤。

故名 岩盤鍺溫浴先是按摩背 腰部,腹部和下肢,以疏通 經脈。

然後以含有機鍺的岩盤( 岩盤鍺溫浴)通電加熱到40-43度左右,至於後腰和尾部兩處。

將手足並浴在含有有機鍺的鹽溫浴中。

整個治療系統保持溫度40-43度,30分鐘。

每天或每兩天一次,視病情輕重和歷史長短堅持一月以上可痊癒。

(三)療效:一次治療後有輕鬆感。

堅持一月後,當月痛經現象消失。

持久治療可使痛經永久消失(醫學上認為是5年內不復發)。

此法為中醫中最古老的砭石療法中的一種。

運動調理

1、控制運動量,不進行高強度、大運動量的運動,如跑步、跳躍。

不宜下水游泳。

2、避免參加會引起腹內壓增加和使腹部震動劇烈的運動,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跳高、跳遠、投籃等。

3 、運動後應注意保暖,避免運動後大量出汗而受風。

4、如果在運動過程中感到頭暈、噁心、 心慌,則應立即停止運動,不要勉為其難。

5、 痛經、 月經過多或 月經失調者,應在專業的健身教練指導下進行月經期運動 鍛鍊。

自我保健

1、飲食均衡

雖然健康的飲食無法消除經痛,但對改善全身的健康狀況卻有神奇功效。

避免過甜或過鹹的垃圾食物,它們會使你脹氣及行動遲緩,多吃蔬菜、水果、雞肉、魚肉,並儘量少量多餐。

2、補充礦物質

痛經保健鈣、鉀及鎂礦物質,也能幫助緩解經痛。

專家發現,服用鈣質的女性,較未服用者還少經痛。

鎂也很重要,因為它幫助身體有效率地吸收鈣。

不妨在月經前夕及期間,增加鈣及鎂的攝取量。

3、避免咖啡因

咖啡、 茶、 可樂、 巧克力中所含的 咖啡因,使你神經緊張,可能促成月經期間的不適。

因此,應避免咖啡因。

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腸。

4、禁酒

假使你在月經期間容易出現水腫,則酒精將加重此問題。

勿喝酒。

如果你非喝不可,則限制在1-2杯酒之間。

5、勿使用利尿劑

許多女性認為利尿劑能減輕月經的腫脹不適,但拉克醫師反對這種方法。

利尿劑會將重要的礦物質,連同水分排出體外。

拉克醫師建議,不妨減少攝取鹽及酒精等會使水分滯留體內的物質。

初潮成型

概述

青春期的 女子由於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使子宮內膜發生周期性 變化,每月脫落一次,脫落的粘膜和血液經 陰道排出體外,這種流血現象,就是月經。

因多數人是每月出現1次而稱為月經。

少女第一次來月經稱為月經 初潮,它是青春期到來的重要標誌之一。

初潮年齡約在10~17歲。

症狀

來月經之前一般內褲上都會有一些小 血絲。

女性在月經初潮前,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如果掌握了這些變化,就可以推測月經初潮的時間。

預示

1、測體重和身高:在 女孩進入青春期(11~14歲)後,每半年測兩次身高和體重。

如果某次測量發現身高和體重突然增加,預示在隨後的半年裡該女孩可能月經來潮。

2、觀察乳房情況:如果發現乳房開始發育,膨脹並出現 乳暈,觸摸時又有一個硬結,於是在隨後的兩年內會出現月經初潮。

3、看有無 白帶:如果從女孩陰道中流出像雞蛋清一樣透明或乳白色、有腥味或無味而略帶粘稠的液體,屬於正常現象;如發現白帶發棕褐色,預示2-3天後 月經初潮即將到來。

4、如出現青春痘(臉頰以及額頭上的痘,並且有小 膿包),月經將會在2到3個月之內來臨。

月經周期

出血的第1天為月經周期的 開始,兩次月經第1天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周期,因此月經周期的計算應包括月經來潮的時間。

有些女性只計算月經乾淨的時間,這樣就可能認為月經周期縮短了,臨床上有的婦女常自訴月經不正常,一個月月經來潮兩次。

其實仔細算來,月初及月末各來潮1次也是正常的。

正常月經周期為28~35天,周期長短可因人而異,提前或錯後7~10天可視為正常範圍,只要能保持一定的規律性就不能認為是月經不調。

有女性三個月來一次月經,也是正常情況,這種情況屬於女性身體好的表現,等生完孩子之後,氣血變虛,就會變成一個月來一次月經。

末次月經是指距就診日最近的一次月經,應從出血第1天計算。

但需注意,末次月經系指此次月經與通常一樣的行經持續時間及量,不要將陰道不正常出血誤認為是月經。

此種出血一般量較月經少,時間或短或延長,或失去平時月經來潮的規律。

月經來潮的持續時間一般為3~7天,出血量在100毫升之內,以第2~3天為最多。

月 經血一般呈暗紅色,不凝固,宮頸粘液及陰道上皮細胞。

一般女性月經期無症狀,少數人可有下腹或腰骶部下墜感、乳房脹痛、 便秘或 腹瀉、頭痛等不適。

經期症狀

一般無特殊症狀,有時可有全身不適、睏乏、乳房脹痛、手足發脹、下腹及背部酸脹下墜等,還可有便秘、腹瀉( 攝護腺素作用)、尿頻及 納差。

個別的有頭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鬱或易激動等症狀,多在月經後自然消失。

排卵日期

月經周期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 子宮出血。

伴隨著這種出血,卵巢內應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黃體形成,子宮內膜有增生及分泌的變化。

而排卵都受腦下垂體和卵巢的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而呈現周期性變化,兩者的周期長短是一致的,都是每個月1個周期,而排卵是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

女性的月經周期有長有短,但排卵日與下次月經開始之間的間隔時間比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

推算方法是從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算起,倒數14天或減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加在一起稱為排卵期。

例如,某女的月經周期為28天,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在12月2日,那麼下次月經來潮就是在12月30日(12月2日加28天),再從12月30日減去14天,則12月16日就是排卵日。

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也就是從12月11~20日為排卵期。

還有在月經周期里除了月經期和排卵期,其餘的時間均為安全期,那麼在月經周期里就有了排卵前安全期和排卵後安全期。

其實這也是安全期避孕法的理論根據。

不過用這種方法推算 排卵期,首先要知道月經周期的長短,才能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準確時間,進而才能推算出排卵期,所以這種方法只能適用於月經周期一向正常的女性。

對於月經周期不規則的女性因無法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日期。

故也無法推算到排卵日和排卵期。

周期變化

女性生殖系統的生理特點之一,是它的周期性變化,而月經是這個周期變化的重要標誌。

月經周期主要是由下丘腦-垂體-卵巢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的,下丘腦調節垂體的功能,而垂體又調節卵巢的功能。

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發生周期性的變化。

卵巢產生的性激素,反過來又作用於下丘腦和垂體,影響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的釋放,即所謂反饋作用;抑制其釋放時稱為負反饋,促使其釋放時稱為正反饋。

正常月經周期血液內激素的變化與卵巢、子宮內膜的關係如下:在前一月經周期黃體萎縮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隨之下降,解除了對下丘腦及垂體的抑制。

下丘腦產生的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垂體 門靜脈系統進入垂體前葉,促使 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分泌及釋放。

在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協同作用下,卵巢中卵泡逐漸發育成熟,並產生雌激素,使子宮內膜發生增生期變化。

卵泡發育成熟後,體內雌激素出現第一個高峰。

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對下丘腦、垂體產生反饋作用,抑制 促卵泡激素的產生,促進促黃體生成激素分泌增多,出現促黃體生成激素峰,觸發了排卵。

排卵後黃體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子宮內膜發生典型的分泌期變化。

排卵後,雌激素水平暫時降低,隨後又出現第二個較低的高峰。

黃體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通過負反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垂體,使 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分泌減少,黃體開始萎縮。

黃體萎縮後,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隨之下降,子宮內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發生壞死、脫落而月經來潮。

黃體萎縮後,也解除了對下丘腦、垂體的抑制,使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再分泌,而開始了另一個月經周期。

月經四大作用

常有許多女性感嘆有了月經每個月都有流血,這樣大大降低了得癌症的幾率,比男性的得癌幾率小百分之40左右,同時還可以增加血液循環,時常造新血,讓新陳代謝加快速度,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

懷孕信號

育齡期已婚女性,以往月經規則,此次月經超過十天以上未來,首先要考慮是否懷孕了。

確定 妊娠以後,不準備生育的要儘快採取補救措施;想生育的,則要更加注意營養,避免接觸煙、酒、農藥、有害化學物質、 射線等,避免服用可以引起胎兒畸形的藥物。

根據月經還可推算預產期,對 孕期保健和孕期心理都是非常有益的。

疾病信號

如果女孩已過18歲仍無月經來潮,稱為原發性閉經;女性既往曾有過正常月經,現停經三個月以上,稱為繼發性閉經(不包括因妊娠、哺乳、絕經所致),就要檢查是否有生殖道下段閉鎖、先天性無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卵巢腫瘤、腦垂體腫瘤或功能低下、內分泌或消耗性疾病。

除此以外,月經的時間、量、伴隨症狀等的變化也是發現和診斷許多疾病的重要線索。

造血功能

月經引起機體經常性地失血與造血,使女性的循環系統和 造血系統得到了一種男性所沒有的「鍛鍊」,它使女性比男性更能經得起意外失血的打擊,能夠較快製造出新的血液以補足所失血液。

實踐證明,體重、健康狀況相同的男女,因意外失去相同比例的血,男性會因此而致死,而女性則有搶救成功和最終康復的可能。

降低鐵傷害

有一種稱為血色素沉著症的遺傳性疾病,容易引起患者鐵元素代謝失調,身體內會積聚過多的鐵;鐵過量會緩慢地導致皮膚、心臟、肝、關節、胰島等處的病變。

治療鐵過量的方法之一是定期排放一定量的血液。

血色素沉著症引起的 器質性損害在女性身上出現的機會大大小於男性,甚至幾乎不發生,月經的作用——周期性的失血正好消耗掉了過量的鐵。

經期十一大事項

月經

1、不適宜有 性生活:月經期因子宮腔內膜剝落, 表面形成創傷面,如果發生性生活,容易將細菌引入,使其逆行而上,進入子宮腔內,引起子宮內的感染。

2、不適宜吃太咸:過鹹的食物,會使體內的鹽分和水分貯留增多,在月經來前,很容易發生頭痛、 情緒激動和容易生氣等症狀。

3、不適宜喝濃茶、咖啡:這類飲料中咖啡因含量很高,容易刺激 神經和心血管,以致產生月經疼痛、經期延長和經血過多等不適症狀。

4、不宜吃生冷的蔬菜水果和冰冷的飲料:生冷的食物,會降低血液循環的速度,進而影響子宮的收縮及經血的排出,致經血排出不利,引起月經痛。

5、不宜吃海鮮:海鮮多數是寒性的,號稱「陰中之陽」,對於在身體虛弱的時候是儘量少吃或不吃的。

寒性食物進入食道之後使胃腸的血管遇冷收縮,減弱胃腸的消化能力,從而導致拉肚子等多種現象的發生,因此,女性在月經期間不宜食用海鮮。

6、不宜採取坐浴、盆浴:月經期子 宮頸口微開,坐浴和盆浴很容易使污水進入子宮腔內腔導致炎症。

7、不宜穿緊身衣褲: 臀圍小的緊身褲會使局部微血管受到壓力,從而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陰部充血水腫。

8、不宜高聲唱歌:月經期,呼吸道粘膜和聲帶充血,高聲唱歌或大聲說話,聲帶肌肉容易疲勞,導致聲音沙啞。

9、不可過度捶打腰背:雖然經期容易發生腰背酸痛等現象,但不可隨意自行敲打,這樣會使骨盆腔進一步充血,引起 月經過多或經期過長。

10、不宜進行激烈的運動,如 跳高、 跳遠、 賽跑、踢足球等會誘發或加重月 經期間的全身不適,甚至引起 痛經和月經失調。

一些增加腹壓的力量性鍛鍊,如舉重、啞鈴等也應儘量避免,否則會引起 月經過多或 經期延長。

另外,由於經期子宮口處於微開狀態,細菌易侵入宮腔,增加感染的機會,引起各種 婦科炎症,因此月經期間不宜游泳。

經期也不宜參加比賽,以免因精神過度緊張,導致內分泌失調而出現月經紊亂。

11、不宜拔牙。

恐怕很少有牙醫在拔牙前,會詢問你是否在 經期,但你自己一定要知道,不能在經期撥牙!否則,不僅撥牙時出血量增多,撥牙後嘴裡也會長時間留有血腥味,影響食慾,導致經期 營養不良。

這是因為月經期間,子宮內膜釋放出較多的組織激活物質,將血液中的纖維蛋白質溶解酶原激活為具有抗凝血作用的纖維蛋白溶解酶,同時體內的 血小板數目也減少,因此身體凝血能力降低,止血時間延長。

月經期可以喝酒嗎?

月經

在來月經之前,醉酒的時間會延長,這同時也是肝臟的禁期! 同樣是喝酒,女性引發肝損和酒精中毒的機率比男性人多一半,就是說女性更容易受到酒精的毒害。

基本上,女性體內參與酒精代謝的酶較少,所以分解乙醇的能力較弱。

再加上月經之前受女性 荷爾蒙分泌的影響,酒精分解酶的分泌量會減少,因此,分解酒精的速度降低,結果使得酒精不能被排泄出去而是變成了酸性物質。

要中和這些物質的話,肝 髒就要不斷製造出酶,最後,引發肝臟機能障礙的可能性就加大了。

月經來臨之前,分解酶的活動能力低下,酒精代謝能力下降……代謝變緩的話,處於醉酒狀態的時間便加長、酒醉感覺更嚴重。

因此,月經前飲酒容易上癮,以至成為引發酒精中毒的導火索的情況很多。

月經期間的飲食

月經期間該怎麼吃?大多數的女性因為上班、就學,實在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料,加上她們的營養不於匱乏,似乎也沒有吃補的必要,就算要遵循古法也要看個人的體質是否合適。

雖然不用刻意的吃補,但也是需要適度的照顧,特別是較易出現 經期前 症候群、或是經痛、經血量較多者,很多女性在年輕時可能不太在乎這一點,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出現總總身體不適的現象,如:經期前的浮腫、下腹部漲痛、情緒低落或易怒、頭痛、失眠、噁心、腹瀉、青春痘等生理反應,若是知道這些現象都是可以預防的,而且還可以展現年輕有光澤的外貌,相信女性朋友們一定會細心的呵護每一次的經期。

過去老一輩的人有一個觀念就是在每次經期都有調養好,對於女性子宮卵巢的功能也會所助益,當然對於女性 荷爾蒙的分泌、 器官的年輕化都有幫助。

月經期一般大約是五到七天

前1~3天經血量會較多,有時還會出現血塊,合併下腹部的 悶痛,這時可以吃麻油薑片炒豬肝,除了補充鐵質之外,麻油薑片也有活血路的功用,有利經血及血塊順利排出。

三天以後則可以改吃麻油炒 豬腰,來幫助子宮的收縮將經血排乾淨。

若是你嫌這樣太麻煩了,其實整個經期都可以吃麻油雞或是 紅糖煮薑湯都有幫助子宮收縮,將經血排乾淨的作用。

但以上這些都是屬於較熱性的食物,對於 體質本身較燥熱或是有皮膚過敏( 蕁麻疹)、肥胖、 高血壓、高血脂的人來說就不適合,這些人可以改用菠菜豬肝湯、豬血湯、薑片魚湯,或可在每次結束時喝一些雞湯,或是月經期間只要注意飲食均衡,多吃一些富含鈣質、鐵質的食物如: 黑芝麻、 菠菜、 紫菜、 海帶、 葡萄、 蘋果,不要吃冰品及綠茶即可。

五大誤區解讀

誤區一:

月經期間不會懷孕。

卡羅爾博士表示,儘管女性經期性生活不大可能導致懷孕,但是,對懷孕而言,沒有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由於精子進入女性體內後可存活長達一周時間,一旦遇到卵子就可能完成受精。

有些女性排卵恰巧就在 經期之內,所以懷孕可能性極大。

由此可見,安全期避孕也不見得絕對 安全。

誤區二:

抗生素讓避孕藥變得不可靠。

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專亞倫·卡羅爾博士表示,很多醫生都認為,抗生素會導致避孕藥失效。

其實,避孕藥失效的機率僅為1%左右,而且,即使與大量抗生素同時服用,避孕藥失效的這一機率也不會受到影響。

誤區三:

女性和男性需要同樣多睡眠。

2008年,由美國杜克大學專家愛德華·蘇亞雷斯博士主持的一項涉及210名參試者的研究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現輾轉反側、 失眠多夢等睡眠問題,進而導致更多的心理問題。

誤區四:

絕經導致女性性慾一落千丈。

一些絕經婦女的確會出現潮熱等不適症狀,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絕經必然導致絕欲」。

在1994年,由愛德華勞曼博士主持完成的一項大規模綜合研究發現,在年過50的女性中,大約有一半人每月仍有數次性生活。

誤區五:

醫生可以判定女性是否為處女。

多項研究發現,即使藉助放大10倍的技術,醫生也很難區別處女與性活躍女性。

判定女性是否為處女,並非像那麼簡單,因為處女膜本來就存在一個孔洞。

假如 處女膜完全封閉,勢必導致經血無法排出,導致嚴重 婦科疾病。

十大常見病理

血塊成因

1、病理分析

在正常情況下,月經是鮮紅色的,沒有紫暗色血塊,一旦發生有血塊的月經,常伴有痛經。

痛經往往導致患者精神緊張、情緒不穩。

月經有血塊的女性,中醫認為多與血淤有關,常常有氣滯血淤的表現,如顏麵皮膚粗糙、無光澤、起 痤瘡。

個別患者出現顏面 色素沉著,直接 影響容顏美。

2、調理方法

1、一般可用中藥進行調治,根據症狀和體徵,採用活血化淤、理氣通絡的方法有較好的效果。

諸如 紅花、 桃仁、 薄荷、坤草、 澤蘭、 赤芍之類,對改善症狀和體徵均有良好效果。

不過,這要在大夫的指導下服用。

月經有塊者應注意經期保護,冬天注意保暖,防止著涼,不食生冷食物,不過於勞累,保持心情愉快,勞逸結合。

對顏面色素沉著者,可通過外病內治的方法,調理月經獲得痊癒。

經血暗紅有血塊,屬「血瘀氣滯」體質,可用 川芎,丹參,紅花等材料。

若經血少色淡,屬於「 血虛 體虛」要用 當歸,黃芪, 熟地,桂圓人參等補身體。

若為手腳冰冷的"虛寒」體質,用桂枝,茴香, 艾葉食用暖身。

2、飲食改善調理:宜採用高蛋白低脂肪飲用,多攝取維生素C、E使 骨盆血液循環順暢,減低因充血導致痛感,並補充豐富的鈣和鎂讓肌肉放鬆。

不宜吃得食物:在MC來的前3天,到經期結束的食物要溫熱為主。

炭烤,油炸,辛辣或者醃漬品要少吃,西瓜,梨,椰子,葡萄柚忌吃,以免影響血管受縮。

白菜, 苦瓜,白蘿蔔可加熱後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月經遲遲不來好恐怖,教你按時按點來

女性及部分雌性哺乳動物在生育期內會固定出現月經,此循環周期稱為月經周期。一般情況下,女性一次月經的出血量在30毫升至80毫升之間。女性第一次月經來潮稱為初經,代表青春期的開始,女性在懷孕期間並不...

我們來談談女性的月經咋麼來的

我們都知道每個女性都會有月經,月經一部分帶出了女性身上的毒素,也帶出一部分的血液。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所積累下來的流失就很多了,還要生孩子,其實女人身體的損耗也是比較大的,再加上現代的女性還要承受...

為啥女性每月都有月經?真的是月亮惹的禍嗎?

女人的月經有周期性,通常都是每個月必來一次,那麼為什麼是每個月來一次呢?而不是十天半月或者三個月半年一年呢?我們知道一個月的周期是根據月亮的運行才有的,月亮圍繞地球公轉運行一周就是一個月,那么女...

揭密:少女初潮的神秘面紗

在腦垂體促卵泡素的刺激下,卵巢里每個月有成批卵泡生長發育;不過,一般最後僅一個卵泡成熟。成熟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生。爾後,在腦垂體促卵泡素與黃體生成素的協同作用下,成熟卵泡排出一個卵子,...

女生為什麼會來大姨媽?

當女孩慢慢長大,到一定的時候就會來大姨媽。這個大姨媽會折磨女生大半輩子,那麼為什麼會來大姨媽呢?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個月都要有一次大出血呢?小編帶大家去解解密!

女性月經正常周期

女性正常月經周期是多久?女性為什麼會有月經?該怎樣調理月經?很多女性對這些都不是太了解。那麼究竟該怎樣調理女性正常月經周期呢?下面小編就來為你解答,請大家進來一起關注。

生理期失眠是怎麼回事,中醫教你如何調理

失眠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情況,很多的女性會感覺在經期的時候更容易出現失眠的情況,經期失眠是怎麼回事呢?怎麼緩解經期失眠呢?專家介紹,經期失眠是正常的生理謝謝,下面中醫為大家說說經期失眠的原因及調理方法!

正常的月經到底什麼樣?

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未超過一定的年齡的女性,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每個月都會與「大姨媽」約會!但是每個人約會出現的狀況都不一樣,有的人是量多了,有的人是量少了,有的人是血暗紅了……都說自己的月經很正...

女性為啥會來月經 經期保健8點建議推薦

每個女性都會來月經,來月經可以排出體內的毒素,對女性的健康很有好處。而且來月經可以反映出女性目前的身體狀況,女性朋友們可以通過月經的情況確定雖然很多人知道女性來月經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他們不知道月...

又到年底聚會季,弱弱問一句:月經期能K歌嗎?

(作者:張遠超,臨床醫生,審稿:何珊,婦產科主治醫師,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唱歌是人們抒發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對於舒緩緊張的情緒和工作壓力都有不小的幫助。無論是休息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