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病因病機探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到黃褐斑的病因病機,多數學者認為與肝、脾、腎功能失調及外受風邪有關。

但國內外既往的研究文獻表明,循此思路進行治療者,有些療效並不滿意。

除肝、脾、腎等因素外,胞宮失常、沖妊損傷在黃褐斑的發生髮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胞宮失常

黃褐斑之因於女子胞宮失常者主要表現在功能失常和實質失常兩方面。

功能失常者常見的有月經不調。

女子以經血為用,若血虛、血寒、血熱、血瘀、氣虛、氣滯,易導致痛經、閉經、月經過多、月經過少、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經期延長,甚至崩漏,在此基礎上,部分患者面部會出現黃褐斑,且斑色常隨病因不同而稍有差異。

一般氣血虛者多呈淺褐色,氣滯、血瘀、血寒、血熱者多呈深褐色。

經行前後及經期,常因肝鬱氣滯、血虛肝旺、脾腎陽虛等潛在因素的影響,面部會出現黃褐斑,或斑色加深,同時易見頭痛頭暈、煩躁失眠、胸脅作脹、身痛發熱、浮腫腹瀉等全身症狀。

妊娠期間,陰血聚於沖任以養胎,易致陰血偏虛,且胞脈繫於腎,若腎氣不足,或房勞傷腎,易致精血虧損,又脾胃素虛,生化之源不足,或運化失健,聚濕生痰,以及胎兒逐漸長大,影響氣機升降,導致氣滯、痰郁等病理改變,日久痰濁瘀滯凝聚於顏面,結於皮下,致色素沉著,均易出現黃褐斑,臨床稱之為妊娠斑。

實質失常者,每因房勞,或胞宮手術,創傷陰戶,濕熱毒邪乘虛侵入胞宮,發為帶下、陰癢,久而久之,濕熱毒邪循經上泛面部,出現黃褐斑。

另有臟腑功能長期失調,氣機不和,氣血凝滯,或痰濕凝結,壅阻胞宮、胞絡及沖脈、任脈,發為癥積者,其面部亦易出現黃褐斑,部分患者在手術切除胞宮癥積之後,面部黃褐斑會短期消失或淡化,但數月後復原。

胞宮在男子謂精室,如清·唐宗海《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下卷》云:「女子之胞,男子為精室,乃血氣交會,化精成胎之所,最為緊要。

」精室主貯藏精液、生育繁衍,為腎所主,與沖任相關。

黃褐斑之因於男子精室失常者主要表現為濁熱內盛,泛溢面部,其斑色深褐,常伴面垢,或與痤瘡並見;亦有屬於腎精虧虛而見斑色深褐乾澀者。

沖任損傷

沖、任二脈均起於胞中,沖脈一源三歧,由胞中下出會陰後,其前行向上者,出氣街,與足少陰經相併,挾臍上行,經喉,環唇,至目眶下;其前行向下者,沿大腿內側下行至足;其向後者與督脈通,上行於脊柱內。

沖脈貫穿全身上下,調節十二經氣血,為氣血匯聚之所,故稱「十二經脈之海」和「血海」。

其脈與腎脈相併,而受先天腎氣之資助;與足陽明胃經會於氣街,而受後天水谷精微之供養。

是以先天元氣與後天水谷之精氣皆匯於沖脈,對人體發育、生殖功能的完善及面色榮潤起著重要作用。

任脈下出會陰,經陰阜,沿腹胸正中線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頜部,環口唇,沿面頰,分行至目眶下,與肝、脾、腎經會於曲骨、中極、關元穴。

任脈總任一身之陰,凡精、血、津、液都屬任脈總司,故為「陰脈之海」,又為人體妊養之本,「主胞胎」。

然其前提必須是任通沖盛,二者相資,經血才能應時而下,孕育才能正常進行,氣血才能上榮頭面。

基於沖任均起於胞宮,最終上行至面部,故沖任二脈受損,則血海不能按時滿盈,胞胎亦無所系,氣血難以上榮頭面,除產生經、帶、胎、產疾病外,也易出現黃褐斑病變,故沖任損傷與黃褐斑病變密切相關。

引起沖任損傷的原因,有毒邪感染、房室不節而傷沖任者,亦有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勞倦傷氣,血失統攝,或多產、崩漏、產後失血過多,精血耗損引起者,還有寒凝血脈、痰滯經絡、氣滯血瘀而致者。

沖任二脈不唯與女子疾病相關,與男子病變也有關聯,如《素問·骨空論篇第六十》云:「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沖脈為病,逆氣里急。

」《靈樞·五音五味第六十五》云:「其有天宦者……其沖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不生。

」男性黃褐斑同樣可因沖任損傷而致病。

肝氣鬱結

肝藏血,有貯藏和調節血液的生理功能。

體現在肝自身必須貯存一定量的血液,以養肝體,制肝陽,維護其沖和條達之性,對人體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尤其對外周血量包括面部血液的調節起著重要作用,同時還有防止出血的作用。

一旦肝之藏血功能失常,不僅會引起血虛、出血、機體臟器血液濡養不足及女子月經不調等病變外,還會因血虛或血虛脈絡空虛無以上榮頭面而生黃褐斑,或使本不外現的黃褐斑變得明顯。

肝的另一功能是主疏泄,在志為怒。

體現在調暢全身氣機;調節情志活動;推動血和津液的輸布代謝;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協調男子排精、女子排卵和月經來潮。

肝氣疏泄太過,易致氣逆血菀,久之損傷面部血絡,出現黃褐斑及面紅目赤、頭目脹痛、心煩易怒等症狀。

肝氣疏泄不及,易引起肝氣鬱結,血行瘀滯;久郁化熱化火,灼傷陰血;或氣鬱津液輸布代謝障礙,化生痰濁阻滯脈絡,導致面部氣血失和,失卻氣血滋養,痰瘀濁氣停留,顏面肌膚失養而出現黃褐斑,並常伴見抑鬱,胸脅、兩乳、或少腹脹痛不適,癥積,經行不暢,痛經,閉經等。

《靈樞·經脈第十》云:「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面塵脫色。

」這是從經絡學上闡述肝經與黃褐斑的關係。

清·張璐《張氏醫通·卷八·七竅門下·面》云:「面塵脫色,為肝木失榮,人參養榮湯。

」《醫宗金鑒·卷六十三·黧黑皯》云:「黧黑斑……由憂思抑鬱,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於面上,婦女多有之。

」這是從病因病機上闡述肝氣鬱結與黃褐斑的內在關聯。

需要說明的是,面色白嫩榮潤,有賴肝血貯備充足、肝的調節血量功能(即疏泄功能)正常。

因為把藏於肝內的血液輸向外周,實際上是肝的疏泄功能在血液運行中的具體表現,故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必須平衡協調。

藏血不足、疏泄太過或疏泄不及,都是引發黃褐斑的主要原因之一。

精血不足

腎藏精,肝藏血。

精血對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包括皮膚起著滋養、濡潤作用。

腎中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血的化生有賴腎中精氣的氣化,腎中精氣的充盛亦有賴血液的滋養。

二者以其相互滋生、相互轉化而有「精血同源」之稱。

房勞不節、情志內傷、久病失調等,可導致腎精虧損,肝血不足,精血俱虛,甚則肝腎陰虛,精血不能上榮,虛火循經薰灼,面部肌膚失卻濡潤,以致火燥結成黃褐斑,如《外科正宗·卷十一·婦人面生黧黑斑》云:「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黑斑,色枯不澤……」此類患者常見面色不華或萎黃、肌膚乾燥,神疲乏力,五心煩熱,盜汗,男子精少不育,婦女經少經閉、性機能減退。

產後及更年期黃褐斑常與精血不足有關。

腎陽虧虛

腎陽又稱元陽、真陽,為一身陽氣之本,對推動氣血運行周身,榮潤顏面,以及蒸騰氣化津液,排泄濁邪都有重要作用。

素體陽虛,或年邁腎虧,或久病傷腎,或房勞過度等,都可導致腎陽虧虛,不能溫養經脈,寒凝血滯,顏面失養而致黃褐斑;同時,腎陽極度虛弱,蒸騰氣化無權,濁陰瀰漫顏面肌膚,則見面色黧黑無澤,此頗似《靈樞·經脈第十》所云「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面如漆柴」乃腎之本色形於顏面。

常伴見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精神萎靡,舌淡胖,苔白,脈沉弱,月經後期,量少色淡,或陽萎等症。

脾胃不調

脾胃共處中焦,經脈相互絡屬。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主升清,上輸精微物質充養頭目,保持顏面榮潤。

胃主受納腐熟,以通降糟粕和濁氣為用,其循行面部經脈幾乎覆蓋整個顏面,如明·王肯堂《雜病證治準繩·七竅門下·面》中就有專門論述,謂「手足六陽之經,皆上至於頭,而唯陽明胃脈,起鼻交頞中,入上齒中,挾口環唇,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故人之面部,陽明之所屬也。

陽明胃喜濕惡燥,太陰脾喜燥惡濕,二者燥濕相濟,升降相因,則清氣得升,濁氣得降,氣機調暢,血液周流,頭面自然榮潤。

若飲食失調,勞累過度,損傷脾胃,或脾胃素弱,運化失健,致受納、腐熟不旺,化生、輸布乏力,氣血虧虛,不足以濡養顏面肌膚,則生黃褐斑,其斑色多萎黃,並見納少,腹脹,便溏,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緩弱等脾胃氣虛症。

脾胃氣虛進一步發展,或素體腎陽虧虛,火不生土,或過食生冷,致脾陽虛衰,陰寒內盛,水濕不得正化,聚為痰飲,浸漬臟腑,循經壅遏頭面氣血,發為黃褐斑,其斑色大多暗褐,同時可見脘腹脹痛,喜溫喜按,納少,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溫,或肢體困重,小便不利,或白帶量多清稀,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等脾胃陽虛症。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九·面黑皯候》謂:「面黑皯者,或臟腑有痰飲,或皮膚受風邪,皆令血氣不調,致生黑皯,五臟六腑、十二經血,皆上於面,夫血之行,俱榮表里,人或痰飲漬髒,或腠理受風,致血氣不和,或澀或濁,不能榮於皮膚,故變生黑皯。

」其「痰飲漬髒」當與脾胃陽虛相關。

又有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氣鬱化火,或胃病經久不愈,致胃陰耗傷,虛熱內生;或胃腑實熱熾盛,耗津傷液,除胃腑自病出現胃陰虛或胃熱熾盛症狀外,還可在顏面出現黃褐斑,只是胃陰虛者斑色多深褐乾澀,胃熱盛者斑色多深褐垢膩。

濁熱內盛

肝與膽不僅經脈相互絡屬,而且臟腑直接相連。

肝體陰用陽,易化熱化火。

膽附於肝,其化生和排泄膽汁受肝的疏泄功能調控。

外感濕熱,日久不化,入里蘊結中焦,濕熱內困脾胃,或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運化失健,濕邪內生,郁而化熱,濕熱交蒸肝膽,循經上薰顏面,則面生褐斑。

同時,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橫逆侮土,脾胃受困,常可出現右脅脹痛灼熱,口苦,厭食,腹脹,泛惡欲吐,大便乾結或溏瀉,甚則肌膚發黃等。

《靈樞·經脈第十》「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即指此而言。

南方氣候偏濕熱,久居則濕熱加身,內蘊脾胃;或嗜食肥甘厚膩,釀濕生熱;或素體陽盛,或過食辛辣炙煿,或肺熱下移大腸,致胃腸積熱,均可形成脾胃濕熱,循經上泛顏面,出現黃褐斑,且多伴面垢、口渴、口臭、便秘、舌苔黃厚而膩等脾濕胃腸燥熱之象。

感受外邪

風邪入侵,頭面先傷,邪客腠理,營衛不和,致氣血不調,日久生瘀,壅滯顏面絡脈,面膚失養,漸生黃褐斑。

又面部久曝日光之下,易誘發和加重黃褐斑。

絕大多數黃褐斑患者都有夏季斑色加深,冬季轉淡的變化特徵,表明日光毒是導致黃褐斑的原因之一。

究其原理,日光照射太久,即是陽熱加身,易劫爍肝脾腎陰,使其本色外現故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做好對肝臟的保護?

《黃帝內經》有言:「肝者,罷極之本也。」罷極是指力大而耐勞之義。肝為罷極之本,是指肝為人體力量強大至極並能耐受疲勞的根本。「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黃帝內經》認為肝是將軍之官,是主謀略的。我們...

月經與天癸的關係如何?

天癸,男女皆有,是影響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物質,來源於先天腎氣,亦即男女達到青春發育期體內自然形成的一種與性和生殖功能相關的物質。這種物質在女子則促進任脈通、太沖脈盛,月經按期來潮;在男子...

祛除一分郁滯 調和一分血氣

中醫學認為,氣血乃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的功能以推動、溫煦、固攝、氣化為特點,常以氣的運動變化來說明人的生命活動。「血主濡之」、「血氣者,人之神」。血的生理活動是對全身組織器官起營養與潤滋作...

中醫認為:肝氣鬱結或是多囊卵巢綜合徵

中醫認為肝氣鬱結是多囊卵巢綜合徵的主要病因,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條達惡抑鬱,若素性憂鬱或因七情六慾紛擾,致使肝失條達,疏泄失常,氣機鬱結,則氣滯血瘀,沖任不能相資,胞宮血海不寧,導致月經失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