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宮頸癌病因研究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宮頸癌危險因素的研究歷史:
1800’s:與性行為相關
1960’s-80’s:感染因子 (HSV-2)
1980’s-90’s:發現HPV與宮頸癌有關
1990’s-: HPV被確認為宮頸癌的主要病因
(一)HPV是引起宮頸癌的主要因素
早在19世紀40年代,一位義大利醫生從死亡登記資料分析中發現,患子宮頸癌的婦女大多數為已婚者,即有性接觸者,未婚者很少,而修女幾乎不患子宮頸癌。
因此提出結婚與否與子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目前科學家已經明確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感染是引起子宮頸癌的主要病因。
HPV通過性生活傳播,感染後通常沒有症狀。
在大多數國家,HPV感染非常常見。
大部分婦女HPV感染期比較短,一般在8~10個月左右便可消失,但仍有大約10-15%的35歲以上的婦女有持續感染的情況。
這些持續感染HPV的婦女,有更高的風險患子宮頸癌。
HPV是引起宮頸癌的主要因素,表現在:
99.8%的宮頸癌患者中可以檢測到不同型別的HPV DNA,而HPV陰性者幾乎不會發生宮頸癌。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HPV感染髮展至CIN和宮頸癌的證據,顯示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
HPV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有時序關係,符合生物學現象
(二)HPV感染在宮頸癌疾病自然史中的作用
HPV感染通常分為潛伏感染期、亞臨床感染期、臨床症狀期和HPV相關腫瘤期。
宮頸癌也有一系列的癌前病變,人們將能進展到浸潤癌的宮頸病變稱為宮頸不典型增生,在細胞學上稱為鱗狀上皮內病變(SIL);病理上稱宮頸上皮內瘤變(CIN)。
並不是所有的HPV感染者和CIN都會進展為癌,這主要取決於三方面因素:病毒因素、宿主因素和環境協同因素。
病毒因素主要看HPV的型別。
1)在已感染HPV的婦女中,高危型HPV感染陽性的婦女宮頸癌病變的進展的危險性大於低危型
HPV感染或HPV陰性的婦女。
此外HPV首次感染時間也很重要,因為細胞核不典型增生的程度隨病毒的持續感染加重。
2)與宮頸病變進展相關的最重要的宿主因素是免疫功能,其次還有產次、激素和營養狀況等。
3)影響宮頸病變進展的環境協同因子與宮頸癌的危險因素基本一致,同時感染其它性傳播病原體如衣原體等也影響了病變進展的危險性。
(三) HPV的致病機理
病毒基因組以附加體的形式潛伏與基底層細胞;病毒的複製依賴於上皮細胞的分化,在基底層上層細胞中開始複製,病毒的存在使細胞的形態學發生改變, 當累及表皮全層時便轉變為原位癌,並可進一步發展為浸潤癌。
(四)宮頸癌前病變至浸潤癌演變過程
大多數HPV感染者都可以自發清除其感染的HPV,而不會出現任何繼發病症,只有持續性HPV感染才與宮頸病變密切相關。
同時有研究發現,感染了HPV的CIN(子宮頸上皮內腫瘤)和宮頸癌患者體內,普遍存在對HPV的低免疫狀態。
從宮頸良性病變向浸潤性宮頸癌進展示意圖
1. 不典型增生(CIN):不典型增生表現為病毒組潛入基底層細胞後,底層細胞增生,而且有細胞排列紊亂及細胞核增大、濃染、染色質分布不均等核異質改變。
不典型增生可分為輕、中及重度。
1)輕度不典型增生(CIN1):上皮細胞排列稍紊亂,細胞輕度異型性,異型上皮占據上皮層的下1/3。
2)中度不典型增生(CIN2):上皮細胞排列紊亂,異型性明顯,異型上皮占據上皮層的下2/3。
3)重度非典型增生(CIN3):幾乎全部上皮極性紊亂或極性消失,細胞顯著異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區別。
2. 原位癌:原位癌(CIS),稱上皮內癌。
上皮全層極性消失,細胞顯著異型,核大,深染,染色質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
但病變仍限於上皮層內,未穿透基底膜,無間質浸潤。
一般認為CINⅠ、CINⅡ相當於輕度和中度非典型增生,CINIII包括了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3. 鱗狀上皮浸潤癌:
當癌細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間質深度超過5mm,稱為鱗狀上皮浸潤癌。
在間質內可出現樹枝狀、條索狀,瀰漫狀或團塊狀癌巢。
子宮頸癌鍾情這8種女性,有你嗎?
子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危及婦女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殺手,僅次於乳腺癌。其中我國新增病例數為13萬人,接近全球總數的1/3,且多為中晚期 。我國每年約有5.3萬女性死於宮頸癌,近40年...
你需要了解的宮頸癌前病變
宮頸癌前病變是指癌症發生前該部位發生的病變而由此引發癌症的病變。宮頸癌前病變主要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及宮頸原位癌,這兩種病變是宮頸浸潤癌的癌前病變,統稱為ClN。宮頸癌前病變作為女性生活中具有巨大...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怎麼回事?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目前困擾不少女性的婦科問題,越來越受到廣大女性患者的重視。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嚴重嗎?得了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又該如何治療呢?下面,上海中大腫瘤醫院醫師為大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