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體內宮寒這麼嚴重,不胖才怪!去廚房拿片生薑,用一個好一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什麼是宮寒?

所謂宮寒,是指婦女腎陽不足,胞宮失於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脈沉緊、舌苔薄白多津為主要症狀者。

宮寒是中醫理論下的病名,不能與西醫的具體病名來套,但是西醫臨床常見的一些婦科急慢性炎症(如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等)可以用宮寒辨證治療,在臨床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子宮暖,氣色好;子宮寒,疾病生。

中醫理論:天人相應,腎通於冬氣。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寒?

身體虛弱,容易疲勞?手腳冰涼,怕冷喜熱?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腿腳容易水腫?下肢容易無力,酸麻,易犯腰痛?並伴有氣短乏力、失眠多夢、月經過少、不排卵等,以上情況占兩樣就要「恭喜」你體內有寒很嚴重!

怎樣驅寒?

1、食療驅寒

生薑絕對是個驅寒的好東西,能溫通生髮脾胃之氣。

但它有生、干之分,生薑辛散善於清理清理經絡臟腑中的陰濁之氣,而乾薑則擅長溫化脾胃去寒濕。

用乾薑、紅糖各三克,開水悶泡十分鐘,一周喝上兩三次。

但您記住了,上床蘿蔔下床姜,所以儘量上午早晨喝哦。

2、推揉腹部

身體的寒以小腹為中心,所以聰明人一定知道擒賊先擒王,只要想辦法保持小腹溫暖,寒氣就無藏身之地了。

腰帶那一圈的位置正好是帶脈的所在,在古代,它被稱為「玉帶環腰」。

帶脈是比較特殊的經絡,屬於奇經八脈。

其他經絡都是豎著走的,唯獨它橫著繞腰走一圈,就好像一個木桶的箍,能起到收束整體經絡的作用。

有很多女性別的地方都不胖,唯獨腰上堆積了不少的脂肪,遠遠望去好像腰上別了一個游泳圈。

其實這是因為帶脈之氣不足,收束不住其他經絡了。

您要多去推揉這條經絡,一直推到熱透為止,以幫助通暢十二經,消除經絡內的寒毒。

(1)推腹——玉帶環腰起元術。

雙手合十,指尖向前,掌跟頂住肚臍用力向兩側推,推到腰的兩側時,手背與後腰的命門穴(肚臍跟後腰正對的位置)相對。

從命門穴開始,手背向腰兩側推回來。

反覆推5到10分鐘,最好推到帶脈發熱為止。

這樣能有效打通帶脈,暢通整體經絡,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2)揉腹。

揉腹就簡單了,雙手以肚臍為中心,先逆後順各揉36圈,想去寒就早中晚各一次,飯後2小時內別做。

3、艾灸驅寒

驅寒第一良方乃是艾灸。

可以灸療豐隆、足三里、三陰交、神闕等穴位,驅寒效果很不錯。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是使用艾草來做針灸,治療女性的婦科疾病。

明代大醫家李時珍指出「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艾」,所以施艾應選用陳年老艾,這也是歷代醫家所反覆強調的。

做法:在需要施展的穴位處塗以少量凡士林,然後將艾炷置於穴上,點燃,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

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不起泡為合適


艾灸除了保養子宮以外,它的最主要功能是祛寒,也可以說,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很多有婦科病煩惱的人,去醫院檢查,醫生會說你濕氣重,寒氣重。

而這個濕寒,本身就是婦科病的罪魁禍首,而艾灸的熱是能夠驅寒除濕的。

當艾灸與暖宮貼融合在一起,便衍生成了最符合現代女性的子宮護理產品。

艾葉益母草暖宮貼運用了中醫灸法結合現代熱敷技術,可以幫你解決經期腹痛,宮寒怕冷、腰酸難耐、惡露不盡、月經異常、宮寒難孕等困擾。

避免了傳統艾灸使用火的不安全性和不方便操作性,可以直接貼在穴位處,直達子宮,而且白天晚上都可以用,非常方便,可以幫你解決經期腹痛,宮寒怕冷、腰酸難耐、惡露不盡、月經異常、宮寒難孕等困擾。

它還能幫你活血化瘀,溫經止痛,調和氣血,治療炎症,養護卵巢,促進子宮收縮,全面調理女性生殖系統的功效。

暖宮貼的療效

1、暖宮:暖宮貼裡面的黑膏藥利用發熱體和紅外線有規則的刺激穴位,有效成分源源不斷的通過皮膚的呼吸滲透到身體里,從而改善子宮環境,營養滋潤子宮,激活人體的免疫細胞,達到酸鹼平衡的作用,讓細菌無處藏身,痛經、月經不調、陰道炎、盆腔炎、宮頸炎自然不治而愈。

2、護宮:暖宮貼內含豐富的艾葉精華,持續發熱,快速滲透肌膚毛孔,讓內里直接吸收到暖宮貼的精華,進而達到保養子宮卵巢,讓女性美白養顏的效果。

3、驅寒:暖宮貼可以幫助身體把火往下引——引火歸元,不僅能祛除體內寒涼之氣,有暖氣血而溫經脈,逐寒濕而止冷痛的作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抵抗力,有效預防空調病等現代病,是調養宮寒的佳品。

4、排毒:暖宮貼藥效霸道,貼在關元穴(丹田)或八髎穴上,能打通人體的奇經八脈,氣血通暢,能把身體的各種毒素排出體外,你親眼看到各種頑固宮毒隨下體代謝排出體外時,會嚇你一跳。

艾葉暖宮貼治宮寒應該貼哪?

1、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艾灸關元穴可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

對陽氣不足,身體虛弱怕冷等症狀比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

2、神闕穴:在腹中部,臍中央。

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於神闋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

3、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灸此穴對月經不調、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4、八髎:位置在骶椎。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

灸此穴對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有治療作用。

5、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灸此穴位能活血化瘀,對痛經、月經不調療效顯著。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願您健康快樂。

(廣告插入是好一些產品的推薦,您可自行選擇是否購買。

若不想可只看內容了解一些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