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醫學倫理、臨床科研的應用及國內出生缺陷的研究現狀與預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醫學倫理關注的是人的權益與尊嚴的保護,在醫學研究中,會不會露患者隱私,對患者造成傷害,任何一項研究,凡是涉及到人的生物樣本都要經過倫理委員會通過。

臨床醫生的工作重點在臨床,但在面對疾病與患者時,並不能回答患者所有的問題,上級醫生就需要培養下級醫生的科研能力。

我國出生缺陷的發生率為5.6%,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尤其是現在由於環境污染和高齡產婦的增多,預防出生缺陷的任務更加繁重。

在第二屆婦科微創與生殖珞珈高峰論壇「暨湖北省婦科微創適宜技術推廣項目」會議上,中國婦產科在線採訪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首席專家張元珍教授,張教授就此次會議的主要意義、臨床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關注的倫理問題、國內出生缺陷方面的研究現狀與預防、如何使科研成果更好的作用於臨床、對醫務工作一線的學生的建議和意見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

張元珍教授

【專家介紹】張元珍,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首席專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黨委書記,中華醫學會湖北省婦產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湖北省圍產醫學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湖北省優生優育協會副會長,湖北省婦幼保健技術指導專家。

《中華圍產醫學雜誌》編委。

《中國優生優育雜誌》特邀編委,《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學術論文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長期從事婦產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擅長高危妊娠的圍產期管理,出生缺陷的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

擅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使許許多多的不孕不育夫婦生育出健康的寶寶。

1.中國婦產科在線:張教授您好,非常感謝您能接受中國婦產科在線的採訪。

您作為「第二屆婦科微創與生殖珞珈高峰論壇「暨湖北省婦科微創適宜技術推廣項目的大會主席,您認為舉辦這次會議的主要意義是什麼?

張元珍教授:現代醫學,學科分的很精細,每個專科都是很微觀的研究方向,如婦科腫瘤、普通婦科、女性盆底等亞專科。

女性生殖專業涉及到女性在不同疾病條件下對生育的需求,專業劃分的很細,各個專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治療婦科疾病時如何保留患者的生殖功能、良性疾病是先解決疾病還是先完成生育等方面,婦科醫生在決策時就要同時考慮生育問題。

如35歲以上的子宮肌瘤患者,是先行胚胎冷凍再行肌瘤手術還是先手術再考慮輔助生殖問題,都很難產生一個統一的標準。

專業細分是專業發展的一個階段,但針對某些問題就要進行學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才能保證患者的生育和生殖健康。

生育是一個目的,生殖健康是生活質量和家庭幸福的保證,這就是此次會議把婦科微創與生殖聯繫到一起的重要原因。

2.中國婦產科在線:「臨床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關注的倫理問題「是您這次會議的主要講課內容,您進行這次講課的初衷是什麼?臨床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為什麼要需要關注倫理問題呢?

張元珍教授:我是湖北省專家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在醫院從事倫理管理工作十幾年,按照規範規定,凡是涉及到人體生物醫學研究,哪怕是抽血、留取尿液標本、組織學蠟片、病歷資料等在臨床研究當中都會涉及醫學倫理問題。

醫學倫理關注的是人的權益與尊嚴的保護,在醫學研究中,會不會暴露患者隱私,對患者造成傷害,因此,任何一項研究,凡是涉及到人的生物樣本都要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批。

醫學倫理委員會是從保護受試者的角度出發,無論研究具有多高的科學價值,一定要在保證受試者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把受試者的權益放在第一位。

醫生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具有這樣的認識,在進行醫學研究時,一定要遵循倫理的原則。

醫學倫理的原則包括保護受試者原則、知情同意原則。

發生不良事件時,受試者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和必要的補償。

現在,在醫學上,包括課題申請、鑑定、論文發表,都需要有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件。

我認為應該在醫生群體中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傳遞醫學倫理方面的內容,醫生在理解倫理方面的知識之後,才能夠認真執行。

所以,基於以上內容,我圍繞」臨床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關注的倫理問題「,做為參加這次會議講課的主要內容。

3.中國婦產科在線:您是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湖北省優生優育協會副會長,主持完成的《出生缺陷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2012年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請您談一下國內關於出生缺陷方面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在預防出生缺陷方面我們能做些什麼?

張元珍教授:出生缺陷是指出生前就存在結構和功能異常。

上世紀80年代,英國流行病學專家Barker教授提出成年疾病的胎兒學說理論,漸漸發展成為現在的《健康與疾病的胎兒起源學說》,這種學說包括我們理解的胎兒缺陷,這是可見的,還存在一些不可見的方面,如胎兒期因為營養的不合理或者經歷過一些事件的打擊,導致胎兒發育遲緩或巨大兒,出生之後,成年後發生代謝性疾病或精神或行為方面的異常。

現在,我國尚處於初級階段,關注的只是胎兒結構的異常,對於由於遺傳性疾病,到一定年齡之後出現一些異常方面的關注不夠。

我國出生缺陷的發生率為5.6%,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尤其是現在由於環境污染和高齡產婦的增多,預防出生缺陷的任務更加繁重,首先要做好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指懷孕前為患者提供生育方面的諮詢,包括遺傳諮詢、生活習慣及營養狀況指導、基礎疾病的治療,儘量避免出生缺陷的發生。

妊娠後通過篩查進行產前診斷,對於嚴重的、致殘致死的疾病,如無腦兒、脊柱裂、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嚴重的心臟病等,在適當的時候終止妊娠,這屬於二級預防。

在二級預防中,如果發現胎兒一些小的異常,如輕度的腎積水、六指、唇裂等,可以通過治療或手術矯正,從倫理學角度來講,不一定要終止妊娠。

三級預防指出生以後的篩查,如先天性甲低或苯丙酸酮尿症,雖然發病率不高,成千上萬的新生兒中才能篩查出一例,但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完全可以發育成正常人。

三級預防主要通過研究、學術推廣、對研究生的培養等使大家能夠關注這方面的內容,為臨床提供專業的服務及技術支持,包括遺傳諮詢。

當然,這需要一個專門的團隊,不僅包括遺傳學基礎研究方面的專家,還有神經、兒科等其他學科,發現病例後進行多學科專家聯合指導。

從社會需求方面來講,一個家庭生育兩個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是健康,尤其對於復發性流產、生育過異常孩子的家庭來講,還會產生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

對於這類患者,除了在生育專科方面進行指導,還要對相關的因素進行研究,才能夠在臨床上對他們進行指導。

醫生除了職業道德,還具有社會責任。

面對病患個體,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指導方式?面對病患群體,我們能做什麼?從循證醫學角度來講,都必須用證據說話,需要研究數據來支撐。

雖然若干年之後,我們研究的理論會被新的理論替代,但是我們的指引方向不會對服務對象產生誤導。

現代社會,是網際網路時代,信息非常發達,對一些疾病的篩查手段很多,在臨床應用與決策中,哪些該用,哪些不該用,什麼時候用,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很難定位,需要大量的臨床數據來支撐。

4.中國婦產科在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說過「實踐決定理論,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您主持多項科研課題,長期從事婦產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

那麼如何可以將科研成果更好的作用於臨床技術呢?

張元珍教授:臨床醫生的工作重點在臨床,但在面對疾病與患者時,並不能回答患者所有的問題,這就需要臨床醫生學習文獻,對文獻進行解讀,從文獻中找到答案,來指導臨床。

目前,限於一些條件及歷史原因,可能有一些臨床問題還尋找不到答案,上級醫生就需要培養下級醫生的科研能力,包括對文獻的正確理解,進行綜合性的分析。

有觀點認為臨床醫生沒有必要做基礎研究,我不敢苟同,作為臨床醫生,不能從臨床上發現問題,沒有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永遠不會有所突破。

醫學上,要知其然,必先知其所以然,如果沒有經過訓練,在臨床上碰到問題就會一籌不展。

研究生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也是因為其在學習階段經過了這方面的訓練,通過課題設計,課題實施,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討論,寫成文字展示出來,以後再碰到類似問題,就能夠自己解決。

把臨床與科研對立起來,是沒有很透徹的理解這一問題,僅僅為了做科研而做科研,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醫生也可以與同行分享臨床經驗,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增長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5.中國婦產科在線:醫學真是神奇,簡直是「知行合一,格物窮理」最真實的體現。

另外,張教授,我們了解到您在2005年獲湖北省教育系統先進女職工,2006年獲武漢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經您培養和指導的優秀研究生多達幾十餘名。

那麼您作為優秀的醫務者前輩,對這些初出茅廬,剛剛步入醫務工作一線的學生有哪些更好的建議和意見呢?

張元珍教授:作為醫生,首先要具有紮實的臨床基本功,如果基本功不過關,對患者造成漏診、誤診或傷害,科研做的再好,也沒有任何臨床意義,科研的目的為了讓學生或臨床醫生掌握一套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另外,要注重職業精神的培養。

臨床科研是為了解決患者痛苦,優化方案、減少副作用,我經常和我的學生講,你們的成長,要感謝患者,是她(他)告訴你疾病的症狀,也是她(他)告訴你實施過的治療,在治療過程當中發生了什麼。

醫生必須以關心、關愛的態度對待患者,耐心的傾聽,包括任何一種藥物的機理、作用、副作用,怎麼來克服,如何觀察,出現什麼問題要及時告知醫生等等,患者才會毫無保留的把所有的經歷告訴你。

在門診信息中,有些信息一定不能忽視,如患者的過敏史。

我在臨床工作當中,給病人檢查完,病人起床時我一定會扶一下,這已經形成了職業習慣。

在接觸的患者中,各個層次的人都有,但要平等對待。

對於學生,不光要教會他們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提高技能,如何用技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我希望我的學生和我一樣去關愛患者。

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除了關心患者疾病以外,還要關注患者心理。

我在門診曾經遇見一位患者,說一個月沒來月經,要求把子宮肌瘤切除,患者遇見的問題與要求解決的問題不符,這時,我們就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需要醫生解決的問題。

老一代的醫生都希望給年輕的醫生創造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懂得在醫生的成長過程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技術都有兩面性,如果技術掌握不好,可能會給患者帶來負面的結果。

本文為中國婦產科在線原創文章,更多精彩內容可在微信cogonline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葉紅:薄肩仗「技」托舉新生命

葉紅,婦產科專家。現任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婦產科學教研室主任,婦產科主任,婦產科學科帶頭人,三峽大學優秀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常委。擅長各種婦產科疾病的診治及女性生殖內分泌、月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