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人的故事 中國婦科內分泌學奠基人葛秦生教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7年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建校100周年,北京尤邁醫學診所整理出「協和人的故事」,以此表達對協和前輩的敬意。
【協和人的故事】中國婦科內分泌學奠基人葛秦生教授
葛秦生教授簡介
葛秦生,女,生於1917年,江蘇嘉定人。
1936年起就讀於上海醫科大學(原國立上海第一醫學院)與北京協和醫學院。
1942年畢業後從事婦產科醫療、教學與研究工作至今。
歷任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58年參加北京中醫研究院第二屆西學中脫產學習班一年半,次後參加中西結合工作。
從事婦產科專業50餘年。
早期10年打下了婦產科學的全面基礎。
1956年起專攻婦科生殖內分泌學,從臨床實踐開始,建立最基本的診療方法如基礎體溫與陰道塗片。
1965年參加4種口服避孕藥的臨床試用研究。
首先提出了減量的設想,經過同道們的努力,1967年上市1/4小劑量口服避孕藥,早於國外約10年。
此後又擴大應用於其他情況,如絕經後骨質疏鬆的治療,為國際重複試驗所驗證。
70年代當時國內亦無誘導排卵藥物,她採用了中藥活血補腎誘導排卵,首次報導採用中藥誘導排卵成功,在國內推廣。
此後20餘年中,她系統地對婦女的一生,自嬰幼兒至老年的重要內分泌疾病進行總結。
1985年參加世界衛生組織不育指導委員會,開展了不育的流行病調查與診療,使診療步驟標準化,且易於普及。
近年來開展了對更年期與老年婦女症有關方面與疾病的研究,如骨質疏鬆,開展了骨密度的測量,了解我國婦女骨密度變化規律從而批導絕經松後骨質疏鬆症狀與疾病的研究,如骨質疏鬆,開展了骨密度的測量,了解我國婦女骨密度變化規律,從而指導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
近年來又開展了對心血管痴呆的診斷、預防與治療。
共發表論文100餘篇。
葛秦生教授出生於1917年,江蘇嘉定人。
1936年起就讀於上海醫科大學(原國立上海第一醫舉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
1942年畢業後從事婦產科醫療、教學與研究工作。
在葛教授60多年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曾任北京《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婦產科雜誌》、《中醫雜誌》英文版、《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和《中老年保健》編委,《生殖醫學雜誌》主編及《Menopause
Digest》編委,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生殖研究協作中心主任,美國生育與不育學會會員、國際青少年婦科協會會員,世界衛生組織不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婦科內分泌學會執行委員等。
應邀到美、英、法、瑞士等國參加國際會議報告與講學50餘次,共發表論文100餘篇。
葛秦生教授自1956年起,在林巧稚教授的指導下,專攻婦科生殖內分泌學。
她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帶領下級醫師從最簡單的基礎體溫測定(BBT)開始,進行不育與月經病的診斷與治療,從陰道塗片了解和評價婦女的激素狀況,開闢了中國的婦科內分泌的發展道路。
1965年,葛教授參加了4種口服避孕藥的臨床試用研究,首先提出了減量的設想。
經過與同道們的共同努力,1967年上市1/4小劑量口服避孕藥,早於國外約10年。
此後還把這一思想理念繼續引入婦科內分泌的其他治療與研究領域,如絕經後骨質疏鬆的治療,為國際重複試驗所驗證。
此後20餘年中,她對貫穿婦女一生的從嬰幼兒到老年的重要內分泌疾病進行了系統的總結。
1985年,葛教授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不育指導委員會,開展了不育的流行病學調查與診療,使診療步驟標準化,且易於普及。
葛教授晚年開展了對更年期與老年婦女症狀與疾病的研究,如針對骨質疏鬆症開展了骨密度的測量,了解我國婦女骨密度變化的規律,從而指導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
針對心血管疾病與老年痴呆,在國內很早開展激素補充治療(HRT)對心血管和大腦功能的研究,獲得了同行的尊重。
2002年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 報導了WHI(Women Health
Initiative)研究結果,題目為「健康絕經後婦女使用雌激素加孕激素的利弊」,其結果再全球引起了關注和震驚。
國內外對激素補充治療風聲鶴唳、唯恐避之不及,但葛秦生教授根據自己的觀察和臨床經驗,勇敢地站了出來,她在《中國婦女報》上公開發表文章,呼籲業界與公眾要客觀看待激素補充治療,選擇合適患者、遴選合適藥物,採用個體化治療方案,激素補充治療沒那麼可怕。
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為了證實這些觀點,2003年她牽頭開展了「雌激素對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防治作用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目的是比較觀察絕經後長期低劑量補充性激素對心血管疾病和腦海馬體積的影響。
研究選擇了北京協和醫院絕經後50~87歲在職或退休職工182人,結果發現激素補充治療組海馬體積明顯大於對照組,說明長期低劑量激素補充療法可防止海馬的萎縮,這對保護大腦功能,防治和延緩老年痴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現在回想起來,在那樣的環境下敢於站出來振臂一呼,並啟動相關的研究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現在大家對激素補充治療有了更多、更冷靜的認識,也再次驗證了葛大夫的高瞻遠矚和不人云亦云的治學風格。
葛教授領導的性發育異常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一直居於國際先進水平。
該研究在一家醫院收集、整理了全世界最豐富和最大樣本量病例,及時引進國際最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對多種疾病的臨床特徵和發病機制,以及患者的生長、發育、骨健康及生殖預後等開展全面研究,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和總結,捨棄「假兩性畸形」的診斷,創新性地提出性發育異常疾病的中國分類法,即根據性分化與發育的關鍵因素,將性分化異常分為性染色體異常、性腺發育異常和性激素與功能異常三大類。
這一中國分類法邏輯性強,簡單方便,對基礎研究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得到國內相關領域專家的認可和國外專家的推薦使用,從而確立了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這項研究獲得了1996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也是2008年國際奧委會選擇在北京協和醫院建立奧運會歷史上首個運動員性別鑑定實驗室的重要原因。
在不孕的治療和研究方面,葛秦生教授以80多歲的高齡全身心地投入試管嬰兒中心的創建工作,帶領相關人員四處奔波,克服無場地、無技術、無人員、無資金的困難,在寸土寸金的協和,愣是擠出一小塊地方開展試管嬰兒的工作。
她常常講:「最開始英國的試管嬰兒還是在移動房子裡開展的呢」。
這種不怕困難、勇於承擔的性格鼓勵著後人,努力奮發。
秉承這種精神,協和醫院的輔助生殖中心在起步晚、空間小、人員少、病人併發症多的情況下,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得到國內同行的欽佩,目前在冷凍胚胎移植等方面名列前茅。
葛秦生教授作為博士生導師,培養博士生、碩士生二十多名。
多次舉辦全國性生殖內分泌學習班,舉辦國際生殖內分泌會議四次,參加《婦產科內分泌學》,《生殖醫學》及「不育」講習班講義及書籍的編寫工作。
2001年主編出版《臨床生殖內分泌學》、《生殖內分泌與婦科疾病診治手冊》通過各種途徑選送學生到國外進修三十餘人次,為國家培養了各方向人才。
葛秦生教授為推廣和提高中國的婦科內分泌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86年,「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臨床研究」獲衛生部科技乙級成果獎;1996年,「性發育異常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獲衛生部科技一等獎,1997年被評為國家級科技成果三等獎。
1991年,葛教授獲發展生殖醫學知識獎。
1998年,葛教授獲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頒發的二十世紀名人獎,1999年獲美國名人傳記學院頒發的世界終身成就獎。
回顧葛教授的一生,就是中國婦科內分泌事業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
(說明:文字根據網絡內容整理彙編,部分圖片轉自網絡。
)
不孕不育夫妻到底是看「婦科」還是「生殖科」?看完就知道了
發生不孕不育,備孕的夫婦都是有點迷茫的,完全不懂不孕診療套路,往往是輾轉幾次婦科才能走進生殖科的大門!那究竟該去看婦科還是生殖科呢?男性又該去看什麼科?婦科和生殖科看不孕不育有什麼區別呢?下面的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