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警惕「痄腮引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先生33歲,兩月前患流行性腮腺炎並發雙側睪丸炎,服藥後熱退,腫脹消失,劇痛減輕,但出現雙側睪丸變軟、變小,伴有隱痛,來醫院全面檢查後發現患者已失去生育能力。

近年來,像這樣的病例在逐漸增多,尤其是在春天這個萬物生髮的季節。

這位患者所患的疾病就叫「痄腮引睪」,中醫學中把「流行性腮腺炎」稱為「痄腮」,是由風溫邪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病因多為外感風溫邪毒,從口鼻而入,壅阻少陽經脈郁而不散,結於腮部,足少陽之脈起於目外眥上行至頭角、下耳後,繞耳而行,邪入少陽,經脈壅滯,氣血流行受阻,故耳下腮頰漫腫而有痛感;少陽與厥陰互為表里,病則相互傳變,足厥陰之脈循少腹絡陰器,若受邪較重,可並發少腹痛,睪丸腫痛,即為「引睪」。

痄腮引睪即是流行性腮腺炎並發睪丸炎,多發生在春季,為病毒感染引起,本病毒是一種副黏液病毒,由唾液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多發於青春期,睪丸炎常於腮腺炎出現4~6天後發生,但也可無腮腺炎症狀,約70%為單側,50%受累的睪丸萎縮,因腮腺與睪丸的基膜相似而繼發睪丸自身免疫反應所致,多見於體質偏差或治療不及時的患者,雙側睪丸受累者最終可使睪丸萎縮甚至喪失生育功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醫兒科學》痄腮

痄腮是因感受風溫邪毒,壅阻少陽經脈引起的時行疾病。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臨床主要特徵。中醫稱為痄腮,民間亦有稱為「鸕鶿瘟」、「蛤蟆瘟」。西醫學稱為流行性腮腺炎。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冬春易於...

《傳染病學》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豬頭瘋)

痄腮,中醫病名。痄腮是因感受風溫邪毒,壅阻少陽經脈引起的時行疾病。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臨床主要特徵。西醫學稱為流行性腮腺炎。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冬春易於流行。學齡兒童發病率高,能在兒童群...

中醫說腮腺炎病因

腮腺炎又稱流行性腮腺炎,中醫名為「痄腮」,是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全身性傳染病,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其臨床主要特徵。好發於冬春兩季,以兒童患病居多,重者可發生腦膜炎、睪丸炎等合併症。中醫認為...

流行性腮腺炎竟是引起男性無精不育的導火索?

特邀專家:袁軼峰 男性科副主任,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原文刊於微信公眾號「袁軼峰大夫工作室」,授權「石榴雲醫」發布最近,袁醫生接診了一位在外院做了備孕檢查的先生,檢查結果很不樂觀,精液常規顯...

鵬城醫話|流行性腮腺炎該用中醫如何處理?

前不久回家,街上偶遇我以前就職醫院傳染科大夫,懷念的談起曾經一起會診過的病人,好多病例真的一點印象也沒有了,念念不忘的是一個高燒幾天無法退燒的腮腺炎的患兒,並發睪丸疼痛,採用中藥一付就退了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