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首個「生育力保存庫」掛牌 腫瘤患者受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手術取出卵巢組織

卵巢組織切片

放入液氮罐保存

工作人員進行操作

切塊卵巢組織

大洋網訊 10歲白血病女孩,做完化療,激素急劇下降,13歲瀕臨絕經水平,此生再無生育希望。

在各大醫院,像這樣為挽救生命而付出沉重代價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專家指出,隨著腫瘤發病率走高、發病年齡年輕化、患者生存期延長,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應該受到公眾的重視。

9月8日,華南首個「生育力保存庫」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正式成立,已分別為八名腫瘤患者在化療前凍存了卵巢組織、卵子或胚胎,為他們留下當媽媽的希望。

廣州日報記者獲悉,2012年曾在該中心接受國內首例「單卵雙胎卵巢組織原位移植手術」的女性,成功移植雙胞胎姐妹的卵巢後,恢復了月經,目前已生下寶貝。

現狀:治好了腫瘤 當不成爹媽

「當今社會腫瘤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及年輕化,乳腺癌,卵巢癌,血液腫瘤等癌症侵襲著越來越多的年輕男女,」胃腸外科專家、中山六院院長蘭平教授表示,以腸癌為例,目前50歲以下人群每年有約1.3萬大腸癌新發病例。

得益於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和癌症的早期發現,大腸癌、乳腺癌、鼻咽癌、淋巴瘤、白血病等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已得到明顯的延長。

據中華婦產科學會全國內分泌學組副組長、中山六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梁曉燕教授介紹,目前我國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高達73%。

然而接受放化療的治療會造成生殖細胞的不可逆損傷,尤其是卵巢功能,將明顯下降和損傷。

梁曉燕指出,每來1次月經,卵巢里的「資產」就流失一部分,大多數女性在達到40歲時,卵巢儲備及功能已下降明顯甚至衰竭。

年齡的自然增長、卵巢早衰、盆腔手術導致卵巢供血不足、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囊腫剔除術、某些遺傳性疾病等,都會使得卵巢功能逐漸下降。

然而,對卵巢「殺傷力」最大的,當屬對腫瘤患者採用的放化療等治療手段。

尤其是臨床治癒率很高的兒童白血病,由於骨髓移植前要進行大劑量化療,很多孩子治好白血病,卻要面對生育力受創、長大後難以生育的現實。

凍存卵巢靠譜!國內首位接受卵巢移植的女性已成功當媽

實際上,腫瘤患者可以實現生育力保存。

梁曉燕介紹,和成年男性可通過刺激射精、凍存精液的方式保存生育力不同,腫瘤女患者留下「生命種子」的難度更高。

由於卵子屬於不可再生的生育「資產」,而根據現行的國內政策及法規,社會合規的捐卵者極少,對於女性腫瘤患者來說,凍存自身的生育力,是最有效、可行的措施。

女性生育力保存是將女性生育力及內分泌功能的「銀行」——卵巢進行保存,包括卵巢組織冷凍保存及再移植,卵子冷凍(未婚女性),胚胎冷凍(已婚女性)以及卵母細胞體外成熟(IVM)等。

很多人都知道凍存卵子、凍存胚胎,然而,凍存卵巢是否靠譜?能夠重新移植到女性體內?

實際上,2012年2月,梁曉燕教授就曾聯合美國SILBER教授完成了國內首例單卵雙胎卵巢組織原位移植手術,,為一名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患者移植了雙胞胎姐妹的卵巢。

術後三個月,她的月經已經恢復,半年後可見卵泡,證實了卵巢可以通過移植,在體內繼續發揮內分泌功能。

目前,這位女患者已成功當媽。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4年,全世界已有超過121例嬰兒出生於移植後的卵巢組織,這些患者接受卵巢組織再移植後3-5月後,自然恢復了月經來潮,術後1-2年在自然懷孕誕下健康嬰兒。

梁曉燕指出,卵巢組織冷凍能在短短一小時內獲得成千上萬的各級卵泡,由於手術創傷少,患者在手術當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並可以開始腫瘤化療,不會延誤疾病的診治。

在卵巢組織解凍移植回卵巢後,多數患者可以在術後3-4個月恢復月經來潮,卵巢內分泌功能恢復,術後半年卵巢的生理過程即可逐漸恢復,從而受孕。

「作為生殖醫學醫生,我們最推崇的,依然是自然受孕」,梁曉燕坦言,如果確實無法完成自然受孕,才會選擇進一步地輔助生殖治療。

「首嘗螃蟹」者最快明年可嘗試生育

廣州日報記者獲悉, 在 「首嘗螃蟹」的八名患者中,最早進行生育力保存者即將結束五年的觀察期,最快將於明年開始嘗試生育。

據中華婦產科學會全國內分泌學組副組長、中山六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梁曉燕教授介紹,這些患者年齡在21歲到30歲之間,未婚或已婚未生育。

她們所患癌症包括鼻咽癌、乳腺癌、卵巢癌、直腸癌等,考慮到病情的影響,醫生採取了不同的生育力保存方案,有的是冷凍卵巢,有的是冷凍卵子,有的是冷凍胚胎,也有的是多管齊下、多重保險。

據該中心方叢教授介紹,有一名剛讀大二的女生,因患直腸癌三期需化療,面臨著喪失生育能力的風險。

由於她尚未結婚,醫生便採取了冷凍卵巢的手術方案。

一位年輕鼻咽癌骨轉移患者在化療前進行了卵巢組織的冷凍,目前等待患者治癒結束後移植回卵巢。

另有一名卵巢癌患者,由於卵巢組織已經癌變,醫生採取「卵母細胞體外成熟技術」(IVM技術),從卵巢中提取20個不成熟卵母細胞,在體外培養成15個成熟卵後繼而受精發育成9個好的胚胎,等待移植回體內。

梁曉燕教授表示,現在卵巢的切除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所以切除的手術過程不一定要在廣州進行。

只要收治患者的醫院具有相關的技術條件,兩家醫院可以合作,由對方醫院完成卵巢切除,冷凍後通過空運,交由中山六院生育力保存庫保存。

她表示,手術對患者腫瘤的正常治療進程並無影響, 「這是一個微創手術,最近接受手術的一名患者周五做完卵巢切除凍存,下周一就轉回原科室科進行化療。

困難:知曉度低 腫瘤醫生應告知患者

不過,梁曉燕坦言,大部分腫瘤患者考慮的主要問題還是「保命」,在進行抗癌治療時,很多人都沒有充分認識到抗癌治療對生殖功能的影響,也不清楚該如何保存生育力。

梁曉燕建議腫瘤醫生在制定診療方案時,生育力的保護應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腫瘤醫生有責任建議患者到有資質的生殖中心生育力保存庫進行與生殖有關的諮詢」。

廣州日報記者獲悉,根據目前的醫療管理規定,此項技術只可以面向符合醫學指征的患者家庭,如腫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化療治療導致卵巢功能低下的患者等,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隨意做。

廣報記者任珊珊 、陳映 通訊員戴希安、簡文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南首個「生育力保存庫」正式掛牌

金羊網訊 記者豐西西,通訊員簡文楊、韓曉晶報導:聽過冷凍卵子、冷凍胚胎,聽過冷凍卵巢麼?8日,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獲悉,華南地區首個「生育力保存庫」落戶該院,需要保存下一代「種...

華南首個「生育力保存庫」廣州掛牌

科技日報訊 (小楠)華南地區首個「生育力保存庫」日前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掛牌,為需要保存下一代「種子」的家庭尤其是腫瘤患者家庭帶來希望。中華婦產科學會全國內分泌學組副組長、該中心主...

腫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現狀與挑戰

腫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目前在已開發國家已經成為常規技術開展,在我國也已經被生殖學界和腫瘤學界所逐漸重視。可以預計,這個技術也必將成為輔助生殖技術中的重要內容,在女性進行卵母細胞和胚胎的冷凍,和卵巢...

卵巢好,才能受益三生三世,收穫十里桃花!

新時代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又要「開得起豪車,買得起洋房」。拼事業打怪獸,奮鬥著奮鬥著,想要生娃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超過35歲,跨入了高齡產婦的隊伍。什麼決定了我們...

珍藏希望—卵巢皮質冷凍保存

對女性的生育力保護的各種技術中,卵巢皮質的冷凍保存時是最具有挑戰性的了,技術最難,爭議也最多。但是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卵巢皮質冷凍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復甦後出生的孩子也越來越多,在某些情況下,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