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頸椎病?頸椎病治療方法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徵。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頸椎病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以及神經壓迫導致的失眠、頭痛、頭暈等。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

頸椎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

二、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和機制

頸椎病主要因為頸椎間盤和頸椎及其附屬結構的退行性改變引起。

1、椎間盤 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0歲以後即開始。

髓核脫水變薄,椎間隙變狹,使纖維環及周圍韌帶變鬆弛,頸椎穩定性減弱,更易進一步勞損及退行性變。

纖維環變性及椎間隙狹窄使椎間盤易於向後及側方突出。

頸4、5,頸5、6椎間活動度最大,應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損傷。

2、椎體及其附屬結構 椎間盤變薄引起頸椎不穩時,其周圍韌帶常受異常應力的牽扯,致其附著點損傷引起骨贅增生。

椎間隙變狹窄也使後關節與鉤椎關節應力增加,使其受損傷及增生。

易發生增生的節段依次為頸5、頸6、頸4及頸7。

3、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增生,黃韌帶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狹窄,導致脊髓型頸椎病。

鉤椎關節、後關節增生,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可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引起相應症狀。

3、血管因素及化學因素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一樣,不能單純用機械壓迫因素來解釋,還有血管因素和化學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腫及炎症引發或加重了神經症狀。

三、頸椎病的症狀。

頸椎病的症狀非常豐富,多樣而複雜,多數患者開始症狀較輕,在以後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症狀較重者。

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以一個類型為主暨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所以說症狀是非常豐富,多樣而複雜的。

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與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

1、頸部症狀:頸部不適感及活動受限,主要頸部不適感有頸部疼痛、頸部酸脹、頸部發僵活動或者按摩後好轉;晨起、勞累、姿勢不正及寒冷刺激後突然加劇;活動頸部有「嘎嘎」響聲;頸部肌肉發板、僵硬;用手按壓頸部有疼痛點;按摩頸部有韌帶「彈響」,轉動頸部不夠靈活等

2、肩部症狀:雙肩發沉;肩部酸痛脹痛;頸部肌肉痙攣,按壓頸部有疼痛,有時疼痛劇烈;勞累、久坐和姿勢不當加重;

3、背部症狀:背部肌肉發緊、發僵,活動後或者按摩後好轉;背部有疼痛點,按壓明顯;勞累和受寒背部不適症狀加重。

4、頭部症狀:頭痛、頭暈、失眠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頭部症狀。

部分病人有噁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少數病人有復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症狀。

5、頸椎病臨床分型

(1)頸型頸椎病: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

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頸椎病: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

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徵、網球肘、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3)脊髓型頸椎病:①臨床上出現頸脊強損害的表現。

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

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4)椎動脈型頸椎病:關於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於研究的問題。

①曾有猝倒發作。

並伴有頸性眩暈。

②旋頸試驗陽性。

③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狀。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6)食管壓迫型頸椎病: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四、頸椎病的臨床檢查方法。

(一)頸椎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不需藉助儀器,它包括:

1.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

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症狀。

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或後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3.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

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4.上肢後伸試驗:檢查者一手置於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於患者腕部,並使其逐漸向後、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二)頸椎病的X線檢查

正常40歲以上的男性,45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

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不一定有臨床症狀。

現將與頸椎病有關的X線所見分述如後:

正位: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

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

鉤錐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

(三)側位

1.曲度的改變:頸椎發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

2.異常活動度:在頸椎過伸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有改變。

3.骨贅:椎體前後接近椎間盤的部位均可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

4.椎間隙變窄:椎間盤可以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發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線片上為椎間隙變窄。

5.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椎間盤變性以後,椎體間的穩定性低下,椎體往往發生半脫位,或者稱之為滑椎。

6.項韌帶鈣化:項韌帶鈣化是頸椎病的典型病變之一。

(四)斜位

攝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五)頸椎病的肌電圖檢查

頸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肌電圖是由於不論是頸椎病還是頸椎間盤突出症都可使神經根長期受壓而發生變性,從而失去對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

這樣,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由於體內少量乙醯膽鹼的刺激,可產生自發性收縮。

因此,在一側或兩側上肢肌肉中出現纖維電位,偶而出現少數束顫位。

小用力收縮時,多相電位正常,不出現巨大電位。

大用力收縮時,呈完全於擾相。

運動單位電位的平均時限和平均電位正常。

振幅為1~2毫伏。

頸椎病因椎間盤廣泛變性,引起骨質增生。

損害神經根的範圍較廣,出現失神經支配的肌肉也多些。

在病變的晚期和病程較長的患者,在主動自力收縮時,可以出現波數減少和波幅降低。

而頸椎間盤突出症往往為單個椎間盤突出,其改變多為一側上肢,失神經支配的肌肉範圍呈明顯的節段分布。

(六)頸椎病的CT檢查

CT業已用於診斷椎弓閉合不全、骨質增生、椎體暴破性骨折、後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鬆的程度。

此外,由於橫斷層圖象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

故能正確地診斷推間盤突出症、神經纖維瘤。

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鑑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七)臨床檢查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壓痛點椎旁或棘突壓痛,壓痛位置一般與受累節段相一致。

(2)頸椎活動範圍即進行前屈、後伸、側屈及旋轉活動的檢查。

神經根型頸椎病者頸部活動受限比較明顯,而椎動脈型頸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動時可出現眩暈。

(3)椎間扎擠壓試驗讓患.者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掌平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掌輕叩擊左手臂背側,如出現根性痛或麻木則為陽性。

在神經根症狀較重者則雙手輕壓頭部即可出現疼痛、麻木表現或加劇。

(4)椎間扎分離試驗對疑有根性症狀者,患者坐位,雙手托住頭部並向上牽引,如出現上肢疼痛麻木減輕者則為陽性。

(5)神經根牽拉試驗.又稱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頭轉向健側,檢查者一手抵住耳後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牽拉,如出現肢體麻木或放射痛即為陽性

(6)霍夫曼民征檢查右手輕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夾住其中指,用拇指叩擊中指指甲部,若出現陽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則說明預部脊髓、神經損傷。

(7)旋頸試驗又稱椎動脈扭曲試驗,病人坐位,做主動旋轉頸部活動,反覆幾次。

若出現嘔吐或突然跌倒,即為試驗陽性,提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8)感覺障礙檢查對頸椎病人做皮膚感覺檢查有助於了解病變的程度。

不同部位出現的感覺障礙可確定病變頸椎的節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現,出現麻木時已進入中期,感覺完全消失已處在病變的後期。

(9)肌力的檢查頸椎病損傷神經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經支配則肌力可為零。

根據各肌肉支配的神經不同可判斷神經損傷的部位及節段。

五、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頸椎病牽引治療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

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臥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幹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

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

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

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

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

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鐘。

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臥位牽引。

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

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鐘,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一般是牽引2分鐘,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鐘,反覆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頸椎病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

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導,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頸椎病推拿治療的基本手法有:揉捻法、散法、滾法、捏拿法、叩擊法、旋轉扳法、彈撥法。

(1)揉捻法:分為:①指揉法:以手指腹側面按於某一部位或穴位上,作小幅度的環旋揉動。

作用面小,力量較深在穩重。

②掌揉法:以掌根部或大魚際為著力點,腕部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迴旋活動。

揉捻法著力面大,刺激和緩舒適。

(2)散法:以掌根部著力於體表,腕部作快速的左右擺動推進動作,稱為散法。

常用於腰背下肢的風濕痹痛、肌肉拘緊疼痛及強手法的善後治療。

(3)捏拿法:操作時腕部要放鬆,以指腹面著力,提拿方向應與肌腹垂直,在拿起肌肉組織後應稍待片刻再鬆手復原,力量要輕重適宜,以局部酸脹、微痛或放鬆後感覺舒適為度。

(4)彈撥法:彈,是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對提捏肌肉或肌勝再迅速放開使其彈回的一種手法;撥,是以指端置於肌肉、肌鍵等組織一例,作與其走行垂直方向的滑動。

二者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應用。

(5)滾法:可分為:①直滾法:手握空拳,以2—5指的近端指間關節為支點放於患處,以腕關節帶動,作均勻的來回擺動。

②側滾法:以第五掌指關節背側面為支點放於患處,腕關節做屈伸外旋的連續來回活動。

(6)叩擊法:叩擊法可分為:①空拳擊法,醫者手握空拳擊打患處。

②拍打法,醫者五指併攏,掌心成空心狀擊打患處。

③劈法,醫者雙手五指併攏,用小指尺側著力,交替擊打患處。

(7)旋轉扳法:患者坐位,醫者站在患者身後,以左肘置於患者領下,右手托扶枕部。

在牽引力下輕輕搖晃數次,使頸部肌肉放鬆。

保持牽引力,使患者頭部轉向左側,當達到有固定感時,在牽引下向左側用力,此時可聽到一聲或多聲彈響。

本法可旋完一側再旋另一側

(三)頸椎病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

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

(四)磁療:具有鎮痛、消炎等作用。

(五)頸椎病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覆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

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

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

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六)神經阻滯療法治療頸椎病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覆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

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藥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

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覆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七)痛點靶向療法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意義。

痛點在中醫又叫阿是穴、天應穴、不定穴、敏感點等。

凡無固定的位置和名稱,以病痛局部或壓痛點作治療的方法就統稱為痛點靶向療法或阿是穴靶向療法。

阿是穴的含義是由《內經》發展而來,但「阿是」這一名稱首見於《千金要方》。

它們是既無具體名稱,又無固定位置,但對病症的治療有效,往往還有奇效。

它和經穴、經外奇穴一樣,也是人體的一種腧穴。

阿是穴的主治病症多為痛症,其作用以近治作用為主,從古至今阿是穴應用廣泛,其鎮痛作用的主要機理是對痛點疏通瘀滯、調理氣血,經絡氣血通暢,通則不痛。

該類穴在調理氣血方面彌補了十四經穴和經外奇穴的不足。

常用的痛點靶向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按摩、藥療、磁療、熱療、電療等。

六、頸椎病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選個適合的枕頭很重要。

這一方面,晚上睡覺時選擇枕頭是很有幫助的,但是枕頭的選擇是很有原則的。

(1)軟硬、高低及曲度很有講究。

枕頭高了低了對頸椎骨質增生都不利。

高度合適。

枕頭的適宜高度,以6-10厘米較為合適,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特徵,尤其是頸部生理弧度而定。

這兩種不同的高度可確保在仰臥和側臥位時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即從正面觀察頸椎為一直線,從側面觀察頸椎有一向前的生理彎曲。

原則上以睡在枕上不會使頸部扭曲。

習慣仰睡的人,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握拳虎口向上的高度為拳高標準)相等為宜;習慣側睡的人,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一側肩寬高度一致為宜。

當然,無論仰睡、側睡都能保持頸部正常生理弧度的頸椎骨質增生枕頭是最理想的。

如果頸椎骨質增生髮作期間,就不要選擇稻穀殼糠皮枕頭或者慢回彈枕頭,因為這些材料的彈性不穩定,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疲勞和損傷。

(2)軟硬適中。

頸椎骨質增生枕頭應該選擇稍微柔軟些,但又不失一定硬度的類型,一方面可以減少頸椎骨質增生枕頭和頭皮之間的壓強,另一方面又保持了不均勻的壓強,使血液可從壓力較小的地方通過。

頸椎病枕頭只要稍有彈性即可,彈性過大會造成頸部肌肉疲勞和損傷。

(3)枕芯填充物。

常用的有:①蕎麥殼:價廉,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枕頭的高低。

②蒲絨:質地柔軟,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高低。

③綠豆殼:不僅透氣性好,而且清涼解暑,如果加上適量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七、頸椎病的飲食注意事項。

頸椎病患者的一般飲食原則為:合理搭配,飲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

頸椎病食物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熱能,如米、面,都屬於這類食物;另一種食物,可以調節生理機能,稱為副食,如豆類、水果和蔬菜等。

主食中所含的營養是不同的,粗細要同時吃,不可單一偏食。

粗細、干稀、主副搭配的全面營養可滿足人體需要,促進患者的康復和維持正常人體的需要。

1、頸椎病患者需對症進食:由於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鬆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

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

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

解除疲勞。

專家提醒您,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

總之,對症進食,就能有利於頸椎病患者的康復。

2、視力模糊、流淚者,宜多食含鈣、硒、鋅類食物。

如豆製品,動物肝、蛋魚、蘑菇、蘆筍、胡蘿蔔、頸椎病伴高血壓者,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帶、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綠豆。

3、頸椎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應戒菸、酒。

(2)不要經常吃生冷和過熱的食物。

(3)忌油膩厚味之品。

(4)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頸椎病能治好嗎?頸椎病緩解治療方法有哪些?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這類疾病一般...

頸椎病分型,不收藏起來太可惜了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

張家口第六醫院疼痛科如何治療頸椎病

隨著智能機的普及,不少人在乘車、吃飯時,都在低頭看手機,仰起頭才發現肌肉酸痛;辦公室白領們,每天有8小時幾乎都泡在電腦前;喜好玩遊戲的人,平板放在膝蓋上,一玩就是一兩個小時……科技的發達和電子產...

七招教你保護好自己的頸椎!趕快看看吧~

頸椎病的自我治療方法有哪些?頸椎病本來是老年病,但近年來,隨著電腦、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學生、上班族都成為了發病人群,頸椎病對這些群體的生活、工作、學習都造成了困擾。那麼,頸椎病如何緩解呢?下面教...

頸椎病與頸椎骨質增生有何異同點

對於頸椎病與頸椎骨質增生這兩種疾病,很多人都分辨不清楚,因為它們的症狀比較類似,都會有脖子疼痛的症狀。但是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患者在治療的時候,需要區分清楚,有針對性的治療。那麼,頸椎病與頸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