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艾灸經典醫案:閉經、不孕、血崩、痛經、難產、滑胎、內膜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艾學堂,每天分享經典艾灸案例

婦科艾灸經典醫案

(一)月經閉止(停經、倒經)

醫案1

何惠貞,女,19歲,由於氣滯,經閉半載,形容憔悴,食慾減退。

請生往診,為灸中脘、關元、氣海,胃納漸動。

連灸兩星期,下紫色塊甚多。

月經通順矣。

(《承淡安灸法》)

醫案2

山西虞鄉社員王公甫報告,內子年近40,產後血虧,月經閉止,1933年夏為灸關元,每次10餘壯,連灸10餘日而月經復來。

爰濡筆記之,誠學針灸後之一幸事也。

(《承淡安灸法》)

(二)不孕症

王某,女,30歲,農民。

於1959年4月2日初診。

自訴;結婚已4年,無白帶、痛經等婦科病史,身體較健康,但不懷孕,特來本室要求針灸治療。

詢及其愛人身體也很健康,曾經南京鼓樓醫院精液化驗,精子正常。

治遵循《百症賦》「無子搜陰交、石關之鄉」之旨。

取用陰交、石關,以輕刺重灸,留針30分鐘,隔日施治1次,並囑患者每日晚於臨睡前自灸關元,灸至皮膚灼熱充血起紅暈為度。

共計10次,自灸1個月。

於當年5月患者竟而懷孕,於1960年2月生一男孩。

(《現代針灸醫案選》肖少卿)

(三)子宮出血(血崩)

徐州社員蔣立人報告,1949年內人在本市梁莊小學教書。

清晨,一人在辦公室學習,不意有同事在她背後用小軍號猛吹,她精神上猛受驚嚇,神思不清,返家後即患血崩症,服中藥五六服無效。

臉色漸呈蒼白,合家皆甚憂急。

生即為隔姜灸神闕、關元各5大壯,每日1次,連灸3日,血崩即停止。

(《承淡安灸法》)

(四)子宮痙攣(小腹絞痛)

廖節懷女士,素有經痛病,6個月常大痛1次,數年來不爽。

1932年11月27日經期為大痛之期,是晚初僅小腹作痛,繼起子宮之收縮痙攣,似覺子宮沖至臍上,同時手足亦發生痙攣,數人制止其手指之屈曲,全不見效。

2小時後覺舌亦縮入,說話困難。

急診後立灸左右湧泉、足三里各3壯

痙攣疼痛逐漸停止。

見者莫不驚奇。

此後經痛亦不復發,艾灸之力何其偉哉!(《承淡安灸法》)

(五)子宮內膜炎

醫案1

陶某之妻,28歲。

病後失調,氣血兩虛,經來如黃泥水,漏下淋瀝,色紫成塊,氣腥質韌,腰酸背痛,小腹時痛時止,延續2載,屢經針藥醫治,毫無效果。

1953年3月間,至市立公濟醫院治療,經醫師檢驗斷為子宮內膜炎,須動手術,住院開刀,並要大量輸血。

舍此並無良法。

如不予以醫治,半年內可能死亡。

7月26日陶某陪妻來診。

診其脈數甚弱,面色蒼白,神疲盜汗,日晡潮熱,體溫37℃。

食納呆滯,氣息奄奄。

乃告之曰:此病已入險境,但針藥不能取效,惟有直接灸治2個月始有希望。

陶君點首稱善。

當與灸關元、隱白、百會,以細艾絨如米粒大各灸7壯

百會隔姜,余均直接灸。

31日二診灸大敦、三陰交、中極各7壯。

8月1日三診灸百會(隔姜)、隱白、氣海、關元各7壯。

8月2日四診灸命門、腎俞、中極各7壯。

8月3日五診灸關元、大敦各14壯。

以上諸穴,輪流施灸2周後,黃水漏下均減。

照上穴去百會、大敦、隱白連續灸治1個月,盜汗止,潮熱退,食慾漸增,面色轉佳。

此後僅取關元、中極、命門三穴由陶在家隔日施灸治,3個月告瘥。

(《承淡安灸法》)

醫案2

患者王月琴,女,19歲,1950年元月結婚後,每年5月、8月經常下玻璃樣黏液(白帶),每月經來,近40天1次,食慾缺乏,消化不良。

1952年8月19日來診,體溫36.7℃,脈緩弱,面黃,肌微瘦,厭進飲食,常下白帶,月經40天1次,小腹隱痛。

取穴中脘、天樞、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隔姜灸20日,以後每日輪灸上列各穴;在灸治過程中,逐漸能吃,白帶灸後1星期即沒有了。

面色日趨紅潤。

後病癒懷孕。

(《承淡安灸法》)

(六)胎位不正

唐某,女,35歲,自訴妊娠8個月,產科診為橫位。

曾做過2次倒轉術及肘膝臥位多次,並做過多次針灸均未見效。

經產科介紹來診。

查體:神志清楚,發育良好,舌苔薄白。

心肺正常,腹部隆起,脈滑數,診為胎位異常。

由於孕育期間起居失宜,累及胎宮,以致氣血失調,從而形成橫位。

治以調理胞宮氣血。

乃取至陰穴,用中等艾炷每次灸7~15壯,每日1次,共灸3次,產科複診已轉為頭位。

(《現代針灸醫案選》王鳳儀)

(七)難產

張仲文療橫產先出手,諸符藥不捷,灸右腳小趾尖頭三壯,炷如小麥粒,下火立產。

(《針灸資生經》)

(八)產後昏厥

醫案1

一婦人產後發昏,二目滯澀,面上發麻,牙關緊急,二手拘攣。

余曰:「此胃氣閉也,胃脈挾口環唇,出於齒縫,故見此證。

」令灸中脘穴五十壯,即日而愈。

(《扁鵲心書》)

醫案2

有貴人內子,產後暴卒,急呼其母辦後事,母至,為灸會陰、三陰交各數壯而蘇。

母蓋名醫女也。

(《針灸資生經》)

(九)滑胎(習慣性流產)

楊某,女,25歲,於1988年4月10日初診。

主訴:月經後期,經量多,血色紫紅,時有塊,懷孕後,常有頭暈心悸,腰膝酸軟,少腹冷脹,四肢欠溫。

病史:婚後曾孕3次,每次均在4~5個月內流產。

此次就診時,已孕2個月余,患者及家屬十分擔憂,前來求治。

查體: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左寸滑利,右尺沉弱,發育正常,營養欠佳。

診斷:子宮虛寒,沖任虧損,氣血兩虛,腎氣不固,以致胎滑不固(習慣性流產)。

治療:溫補下元,補氣養血,固攝腎氣。

取穴子宮、陰交、府舍三穴,用麥粒大小艾炷直接施灸,每次每穴各灸5壯,隔2日灸1次,連續灸治5次。

自覺腰酸乏力、頭暈心悸症狀好轉,面色轉紅潤,因而增加了信心。

以後每3日灸1次,直至懷孕超過6個月為止。

後來足月順產一男嬰,至今母子均健,合家歡樂。

按語:患者因沖、任、腎三經氣血皆虛,不能攝血養胎,胞宮失養而致滑胎。

子宮穴是經外奇穴,位於中極穴旁開3寸,用小艾炷直接施灸,有溫暖胞宮之效;陰交穴在臍下1寸,乃沖任及少陰腎經之會穴;府舍穴在沖門上7分系太陰脾經、厥陰肝經及陰維脈之會。

此三穴均用小艾炷灸,共起溫宮、補血,益氣的作用,子宮得血之養,得氣之充,則胎元自固。

更多艾灸案例及免費諮詢請點擊下面

了解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婦科病灸法匯總,太值得女人收藏了

女性婦科病是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且久治不愈、反覆發作,引起失眠多夢、煩躁不安...

你宮寒了嗎?看看嘴唇就知道

宮寒即「子宮寒冷」。女人因腎陽不足,胞宮失於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白帶多、痛經等問題。宮寒並不單指某一種症狀,而是包括卵巢、輸卵管等婦科生殖系統的多種問題。會使女性氣色不佳、臉上長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