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不要怕,艾灸巧治有妙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氣漸熱,又到了吃冷飲喝涼茶的時候

好多小夥伴一不小心,痛經的毛病又犯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用艾灸怎麼治療痛經的問題!

痛經是指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的周期性小腹疼痛。

以青年女性較為多見。

分為原發性和和繼發性2種。

原發性系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異常者;後者多繼發於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

本病中醫辨證以胞宮氣血失和為主要病機,涉及沖、任二脈及肝、腎二髒。

臨床表現

臨床主要以經期或行經前後小腹疼痛為主症,隨著月經周期而發作。

疼痛可放射到腰骶、肋脅、乳房、股內側、陰道或肛門等處。

一般於經期來潮前數小時即已感到疼痛,成為月經來潮之先兆。

甚則疼痛難忍,面青肢冷,噁心嘔吐,周身無力,甚至暈厥。

灸療法

穴位:關元、三陰交、腰陽關、次髎、地機、足三里等。

灸法:藥線灸法、艾灸盒灸、熨灸、艾炷灸、艾條溫和灸等。

原發性痛經的古今治療都體現了調養脾胃的重要作用,從原發性痛經的病機分析,婦女之經行腹痛,總不離沖任失調,沖任之血總由陽明水谷所化,陽明胃氣又為沖脈之本,脾胃虛損致血氣不和是發病總的病機,太陰陽明為本,沖任失固為標。

調補脾胃既使氣血有源,血海充盈,氣機舒暢,陰陽平和,邪無所客居之處,後天之本得以固,沖任之脈得以盈,則月事調和,而無痛發。

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常用脾經的三陰交、地機,脾經交會穴中極、關元等,也體現了從脾胃論治的重要性。

從脾脾胃立論,以調理太陰陽明,培補脾胃生化之源為總綱,選取雙側脾俞、胃俞、上髎,採用艾條治療、大艾炷治療、小艾炷治療三種不同的灸量灸法進行調治。

一般患者每日施灸1次,疼痛嚴重者每日可施灸2次。

治療時間最好為經前7日日至月經來潮時停灸,為一個療程。

連續治療3個療程,多可見效。

除了灸法外,有原發性痛經的年輕女性們還應注意經期保健,如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經前情緒緊張,少食生冷刺激食物;

注意保暖,忌劇烈運動、涉水等活動。

因為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有利於消除疼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