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飯飽後入湯 女子突發「溫泉病」頭暈嘔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來,因「溫泉病」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不少。

醫生提醒,長時間浸泡於高溫的溫泉水中,容易令人體表皮脂質的保濕作用及屏障功能減弱,引發或加重皮膚瘙癢等病症;還易使皮膚血管擴張,加重心臟負擔,容易引起心臟或腦供血不足;而飯後馬上泡溫泉,也易造成消化不良等反應。

這些都屬於「溫泉病」的範疇。

寒冬露天泡溫泉

一上岸心梗了

「冬季很多心梗患者,都是在和家人泡澡、泡溫泉的時候,一上岸在出水剎那受涼發病的。

」瀋陽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金紅旭介紹,這個季節泡溫泉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讓身體禁受到太大的溫差,尤其是平時經常加班熬夜、晝夜顛倒、壓力大、吸菸多的人,即便沒有發現心腦血管基礎疾病,也要警惕隱蔽的心梗突然發作。

「泡在溫泉里雖然沒有什麼活動,但實際上卻相當於中等強度的運動。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張艷教授提醒,有心腦血管問題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儘管並非絕對禁止泡湯,但在泡溫泉時一定要注意一些細節。

比如浸泡前,最好先溫水淋浴身體,讓身體適應水溫,但不必打濕頭髮,以免泡湯時濕頭髮讓人著涼。

下水時要緩慢,從腳部開始一點點入水,讓身體充分適應水溫。

泡湯時心臟以上可以不泡在水中,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此外,泡完溫泉後也不宜立即按摩,以免使血液循環再次加速,增大心臟的壓力。

出水之後,一定要及時把全身擦乾,尤其注意前胸後背、頭頸部的保暖。

飯後泡湯三小時

女子噁心嘔吐

34歲的李萍(化名)上個周末與同事相約,到本溪泡溫泉。

由於平時工作勞累,很少有機會出遊,李萍打算好好放鬆一下。

「我知道不能空腹泡澡,所以特意吃過午飯才去的,但是好像吃得有點多,泡得久了,上岸後就感覺噁心。

」李萍告訴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自己在溫泉的大小七八個池子裡都泡了一會兒,加起來能有三個多小時。

特別是其中一個有小魚的池子,由於是按小時算錢的,所以她足足泡滿了一小時才出來。

回到家後,李萍仍感到胸悶、噁心、頭暈,當天晚上發生了嘔吐,於是到醫院掛了急診。

醫生提醒,人體在泡溫泉後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周身血管的血容量增多,頭部供血減少,容易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尤其是李萍吃得過飽,又立即泡湯,胃腸道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了消化不良等問題。

空腹泡湯同樣不合適,最好是在飯後一小時左右入水。

健康提醒:防「溫泉病」

這些原則要記牢

浸泡時間:泡溫泉的最佳時間,是一次10-20分鐘,一次別超過半小時,一天內泡的次數不要超過三次。

一泡好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的做法不可取。

水池選擇:千萬不要剛脫掉衣服直接就去泡室外的露天池子,因為急劇的溫度變化會讓人的血壓產生大幅波動。

正確的做法是先在室內溫泉里將身體泡暖,然後再裹著浴袍或浴巾到離室內溫泉距離較近的室外溫泉泡,尤其是老年人和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

水溫選擇:很多溫泉會在水池邊標明池水的溫度,有失眠、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腦溢血後遺症的人可以選擇略低的溫度,如37℃-38℃微溫的溫泉;而有風濕病、腸胃病、神經痛等病症的人可以多選擇43℃-45℃的高溫溫泉。

當泉水溫度比較高時,水裡的人可能有出汗、口乾、胸悶等不適的感覺,這是血液循環過快的正常反應。

此時可以去溫度稍低的水池浸泡,也可以離開水池,喝點水緩解一下。

注意補水帶藥:泡溫泉時會消耗掉身體大量的水分,要不時地喝水補充水分,以免出現脫水現象。

心血管疾病患者配一些急救藥物,自己用慣的藥還是要隨身攜帶。

有基礎疾病的人泡溫泉最好有家人陪同,發生意外時可有人照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泡溫泉好幸福,但有些人卻要多加留意

涼涼的天氣,穿著喜歡的泳衣,浸泡在溫熱舒適的溫泉中,想想就感受到了滿滿的幸福!泡溫泉的功效長期泡溫泉不僅可以使肌肉、關節鬆弛,消除疲勞;還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人體新陳代謝,還會增進皮膚...

怎樣泡溫泉效果好

泡溫泉是療養身體最廣泛的一種方法。泡溫泉浴時,由於水的溫度、化學成分和水的浮力,靜體壓力,對人體發揮著綜合性的治療作用。浸溫泉雖有益健康,但必須配合正確的浸法,及一些基本的禮貌您也不得不知:1....

冬季「泡湯」謹防溫泉病

浸泡在溫熱舒適的溫泉中,感受著毛孔的舒張、血脈的通暢,無疑是冬日裡最愜意的享受。然而,近日來,因「溫泉病」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不少。醫生提醒,「泡溫泉」並非人人適合,泡法不當也會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