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體檢時做大便常規檢查的意義,真有健康大隱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久前,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宋先生覺得"大便常規檢查"很麻煩,不太願意做。

醫生在詢問中得知宋先生近半年來排便不規律後,強烈建議他完成這項檢查。

結果提示:隱血試驗強陽性。

後經進一步檢查確診,宋先生患上了升結腸低分化腺癌。

在體檢中,很多人因為怕髒怕麻煩,都會選擇放棄大便常規檢查。

其實,大便常規檢查是健康檢查的"三大常規"項目之一,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它是各種消化道疾病的"報警器",比如消化道微量出血可能是惡性腫瘤早期的唯一症狀,而大便隱血試驗是發現微量消化道出血的唯一有效檢查手段。

大便常規都能查些什麼?

正常情況下,大便主要是由食物消化後不能吸收的食物殘渣、纖維素、消化道分泌物、消化道脫落細胞、細菌、無機鹽和水組成。

其排出量隨食物種類、進食量及消化功能而各異。

大便常規檢查就是對大便進行觀察和檢驗分析,檢查項目有一般性狀、顯微鏡檢查、隱血試驗。

【一般性狀】 這一檢查主要是根據肉眼觀察到的大便顏色和形狀,初步了解食物消化情況,判斷胃腸、胰腺、肝膽功能。

正常情況下,大便呈棕黃色,成形,質軟,嬰兒大便可以呈金黃色。

【顯微檢查】 顯微檢查主要是通過顯微鏡下觀察大便中是否有紅細胞、白細胞、寄生蟲卵等,以了解消化系統有無炎症、出血、寄生蟲感染、惡性腫瘤等。

正常情況為"陰性"。

【隱血試驗】 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有重要價值,在消化性潰瘍、胃癌、炎症性腸病、腸道寄生蟲病、大腸癌等疾病導致的消化道出血中,陽性率很高,同時該試驗也是目前對消化道腫瘤篩查應用最廣泛的手段。

如果患者在排除食物、藥物影響外,連續3次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則要引起高度重視。

哪些人需要做大便常規?

通常的體檢,建議每個人都按要求接受大便常規檢查,以發現或排除難於發現的健康風險。

以下兩類人尤其不能偷懶或嫌麻煩,一定要完善大便常規檢查。

第一類是大便顏色改變者。

如果大便呈柏油樣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呈鮮紅色可能是痔瘡、結腸癌等;如大便呈陶土色者,可能是阻塞性黃疸;如大便呈黃綠色,可能是偽膜性腸炎。

第二類是大便形態改變者。

如大便呈稀水樣者,可能是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偽膜性腸炎等;如大便帶有粘液或膿血者,可能是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直腸癌、痢疾等;如大便突然變細或如廁困難者,很可能是腸癌,因為腸癌會導致直腸變窄,大便就變細變困難了。

怎樣正確留取大便標本?

因大便顏色、性狀受食物、藥物和疾病等多種因素影響,可以發生較大改變,檢驗過程中容易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造成誤診,因此,留取大便標本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首先,檢查前3天應限制食肉、動物內臟、動物血、菠菜等綠葉蔬菜和某些藥物(如鐵劑、維生素C等),以免出現假陽性結果;留取大便的器皿要保證清潔乾燥,不能有水,因為水會使大便中細胞成分崩解,而且會使血液成分溶解流失,出現假陰性。

其次,要學會正確留取標本。

如果大便有異常,應留取肉眼看上去非正常的部位,取便量有黃豆粒大小即可,如果是腹瀉稀便,量可多留些;如果肉眼觀察沒有明顯異常,則應在3個以上不同部位留取標本,即"多點取材";如果一時排不出大便而又急需檢查的,可以用指套或棉簽經肛門拭取標本。

最後,所留取的標本應避免污染,如不得被尿液(特別是月經期女性)等污染,標本應立即送檢,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若標本留置時間過長,可能影響檢驗結果。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檢科副主任醫師-葉新萍)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學看大便常規

大便常規檢驗可以了解消化道有無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及早發現胃腸炎、肝病,還可作為消化道腫瘤的診斷篩查。便常規化驗包括檢驗糞便中有無紅血球和白血球、細菌敏感試驗、潛血試驗(OB) 以及查蟲卵等...

不容忽視的便常規及便潛血檢查

現在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對自身的健康狀況也越來越關注,許多單位每年都組織職工進行健康體檢和進行健康管理。但是,在體檢過程中,有一個不好的現象,許多人不願意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