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的今天,湖北省首例「贈卵」胎兒降生,是對雙胞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蔡敏 李韻熙
1999年8月20日,伴著響亮的啼哭聲,一對雙胞胎女孩在武漢同濟醫院降生,一個3公斤,一個2.3公斤。
這是湖北首例通過「贈卵」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胎兒。
隨著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進步和臨床使用的推進,因種種原因陷入不孕困惑的家庭,獲得了更多修補遺憾的機會。
而近年來,隨著生育政策不斷放開,新科技的不斷探索,從明星凍卵到人造子宮等諸多信息不斷沖刷著人們的眼球。
從現在展望未來,人工技術可以在「生孩子」的問題上讓人類所向披靡嗎?
日前,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武漢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請業內權威的朱桂金教授、靳鐳教授解答了相關熱門話題。
只可遇不可求 贈卵生子暫時不會普及
武漢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學科帶頭人朱桂金教授,是該中心的創始人。
她回憶說,當年這例「贈卵」,產婦是一名先天性卵巢無功能患者,子宮功能正常,但卵巢內沒有卵子,無法生育。
她和丈夫非常想要孩子。
在得知可以通過這一技術實現擁有孩子的願望時,她的態度很積極。
經過4個月的天然激素治療,讓這名女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生長到可以承擔胚胎生長發育的程度。
然後,將來自捐贈者的卵子與她丈夫的精子在體外受精,培育成胚胎,再移植到這名女患者的子宮。
兩周後,查血確認妊娠,四周後超聲波檢查發現妊娠成功。
最終,這位產婦終於圓夢,擁有了自己的孩子。
「相對試管嬰兒等手段,贈卵從技術角度上講,原理跟試管嬰兒一樣,不存在難度。
」朱桂金教授介紹,這一技術只適用於卵巢功能障礙的女性,需求很大,但「至今這一技術的實施數量不多,原因在於卵子的來源是可遇不可求的。
」她介紹,按照我國衛健委相關法規,捐卵者必須為行試管嬰兒的女性,不可以任何形式進行募捐或使用受卵者親人/朋友的卵子。
捐/受卵雙方必須「雙盲」。
卵子由提供者無償捐出,存在一定機遇性。
借卵生子,孩子與十月懷胎的母親沒有遺傳關係,生命的基因來自供卵的媽媽。
供者與接受者雙方信息均需嚴格保密。
科技拓寬選擇 但技術做不到無所不能
近年,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在臨床應用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同時,相關醫學探索包括科幻性質的影視作品也在不斷刷新著人們的想像力和認識。
從女明星徐靜蕾39歲時凍卵引發熱議到電影中的人工子宮以及時不時傳出的科研新知,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覺:生孩子時面臨的所有事兒,將來終有一天可以通過技術一一解決。
「輔助生殖技術的不斷發展,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育幾率,為人們提供了更多機會和選擇,但技術不是萬能的。
」對層出不窮的華麗新概念,該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靳鐳教授表示,一些探索可以在理論上拓展、在實驗階段嘗試,但從這一步到實現臨床實踐再到真正使用,其間的路途很漫長。
朱桂金教授也提醒說,生殖技術的探索是一種科學行為,但是在實際運用中,還應受醫學倫理等方面的限制,技術不可能代辦一切。
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來說,如何提高生育質量,養育健康的孩子從而享受家庭和睦與天倫之樂,是更為實際的考量。
從目前的臨床數據上看,「育齡夫婦不孕現象日益增多,這與部分女性年齡推遲懷孕年齡不無關係。
」朱桂金教授介紹,相當一部分些人存在「年齡大了可以去做試管要孩子」的認識誤區。
「試管嬰兒的成功率目前是50%左右,就算採用試管嬰兒技術,也仍然需要女性本身擁有健全的卵子和子宮功能,這一點無法通過科技來替代。
」
據該中心對已經完成的3萬餘例試管嬰兒患者統計分析可見,隨年齡增長,輔助生殖的成功率不斷下降。
在35歲-41歲年齡段,輔助生殖活產率下降幅度超過6%;年齡大於48歲的,成功生育的幾率幾乎為零。
這也意味著,就算有技術輔助,年齡仍然是生育的一道坎。
大齡女星生子 對普通人尚無參照意義
生孩子要趁早,這一觀點大眾都知曉。
不過近年來,一些四十歲左右的女明星順利生子,再加上偶有50歲左右女性成功生下孩子的報導,讓一些人開始認為「適合生孩子的年齡段越來越廣」。
「事實上,高齡懷孕生子可能只是個案。
」朱桂金教授堅定地表示,成功者到底是採用了哪些手段輔助,外人不可能完全了解,但這類信息對大眾造成的誤導明顯存在。
人們必須認識到,生育能力存在個體差異,並非人人均等,根本不存在「別人行我也行」。
「常有一些女性得知自己不能生育的現實時,表示無法接受,她們經常說:為什麼誰誰誰可以,我比她還年輕,身體也不錯,為什麼我卻不行?」靳鐳教授表示,這就像有些人跑得快、有些人跑得慢;有些人一輩子能生很多個孩子,有些人可能三十歲之前就不能生了,「現在不少年輕女性認為自己還年輕,可以等。
但事實上,有些人即使年輕也不能等。
」
尤其是卵巢功能不像其他機體功能,它無法目測,自己很難感知。
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卵巢功能的衰退進程會越來越快,相對男性隨年齡增長精子質量和數量的下降,女性面臨的情況嚴竣得多:「女性年齡每大一歲,差異都很明顯。
這是自然規律,非人力可阻擋或逆轉。
」
眼下,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要面對職場壓力、生活壓力,不少人想在結婚後選擇暫時不要孩子,面對這一現實需求,朱桂金教授給出建議:「女性在婚後採取避孕措施前,到正規醫院做超聲波、激素水平檢測,查一下自己的卵巢功能。
」通過檢查了解自身在生育方面的狀況,「雖然不能說百分百精準,但對於自己適不適合推遲要孩子,能推遲多久,可以做更科學、理智的評估與考慮。
」
專家們特別指出,對女性來說,生育能力和生育風險都隨著年齡增高不斷上升,想要孩子的家庭要理性考慮。
與此同時,人們對優生優育的認識更為充分,也值得寬慰,「以我們中心為例,現在來做試管嬰兒的人,九成以上會選擇單細胞移植,以提高單胚活產率,降低因「多胎妊娠」引起的諸多母嬰巨大風險。
孩子生下來,讓他健康成長,自己有足夠精力呵護,這才是最好的愛孩子的方式。
」
畢竟,孩子是生命的禮物,應該用更科學的態度去對待。
45歲是生育的極限?做美國試管嬰兒,成功率若何?
「二胎」政策的開放,高齡產婦這個群體頻繁的出現的我們的視野中,但是,讓許多家庭在看到希望的同時,也陷入了因高齡無法懷孕的失望漩渦中。年齡可謂是女性生育能力的天敵,進入35歲這個生育分水嶺後,女性...
試管嬰兒原來「只能幫上一點忙」
「不著急要孩子,一心忙著工作的女性越來越多。很多女性認為輔助生殖技術『能量』很大,即便錯過生育最佳年齡還可以做試管嬰兒。實際上,輔助生殖技術只能幫上一點忙,最好還是要在該生育的年齡生育。」北京大...
看看這些有關輔助生殖的事兒!
看看這些有關輔助生殖的事兒!生育問題是家庭問題一個微觀的展現窗口,身處其中的適育人群都不自覺地成為並參與著整個社會生活模式走向的一個變量。人類對輔助生殖技術的態度也在不斷變化,從歧視到理解,從禁...
沁溪原創,《試管嬰兒和優生優育的那些事兒》,第08期(文字版)
《試管嬰兒和優生優育的那些事兒》(原壹句話釋疑),每期9個小知識,還原「被誤讀」、「被誤會」、「被誤解」的輔助生殖技術和相關資訊。《那些事兒》中的知識並非由我們「原創」,而是經過長期的收集、整理...
當二胎遇見高齡:頭胎應早於35周歲,45周歲後不應再「試管嬰兒」
世界第一例通過試管嬰兒技術降生的露易絲•布朗在一周前剛剛慶祝了她40歲的生日,她的誕生標誌著人類在胚胎學上的重大進步。在這個標誌性事件的數十年後,隨著二孩政策放開,國內更多的高齡女性需要藉助於...
生殖醫生從「國內最老二孩」誕生談生育力保存
【導讀】孩子,關於年齡的問題,不要為其困擾,這永遠是你一生中最值得保留的記憶。在你之前,還有許多像你一樣的同伴出生,只不過,他們不像你一樣,有「國內最『老』的二孩冰寶寶」的雅稱,他們不如你的「資...
為什麼要限制捐卵受者的年齡?
迫切想懷孕的高齡女性特別熱衷於這樣的新聞——某某60多歲的女性試管嬰兒捐卵成功。這個年齡的女性,本是做孩子祖母的年紀,是否合適再生育?從生理、倫理、心理等方面是否合適接受捐卵?捐卵受者的年齡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