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乳腺癌 還能生育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科主任、教授 謝小明

近幾十年,乳腺癌發病率不斷增高,並呈年輕化趨勢。

有研究表明,國內乳腺癌患者發病過半發生在絕經前。

對於有生育願望的乳腺癌患者,還能圓當媽媽的夢嗎?乳腺癌術後懷孕,是否會增加乳腺癌復發的風險呢?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科主任謝小明教授。

高發 近年乳腺癌的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統計,中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已達到46/10萬人,並每年以3%的速度增長。

謝小明教授表示,我國乳腺癌發病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其中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發病年齡比西方女性一般要早10年-15年。

且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年齡偏低,從20歲開始便有零星發病,30歲後逐步增多,高峰年齡段為40-49歲,平均年齡48.7歲。

為何近年沒有結婚生育的年輕女性患乳腺癌的人數在逐漸上升呢?謝小明介紹,中國協和腫瘤醫院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全國7家大型醫院開展的乳腺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62.9%的患者診斷時為絕經前。

而歐美國家75%的患者都在絕經後發病,以中老年婦女占多數。

他解釋,目前已知的造成乳腺癌的原因有:月經初潮早、絕經晚、哺乳時間短、未婚育、乳腺癌家族史、口服避孕藥、肥胖和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吸菸、熬夜等。

此外,如今女性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是飲食上西化,偏高糖、高脂肪。

此外,快節奏的生活使得熬夜、晚婚晚育、不育等現象大大增多,影響內分泌的正常運行,成為現代女性尤其是年輕的城市女性誘髮乳腺癌的可能原因。

任何疾病的治療都強調早診早治,乳腺癌也不例外。

調查結果表明,I期(早期)患者的10年生存率達90%,Ⅱ期患者為70%,而IV期(晚期)患者僅為10%。

因此,女性要提高防癌意識,做好乳房檢查工作,早發現、早治療,約90%的乳腺癌患者能生存。

治療 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目前,乳腺癌是治療效果最好的實體腫瘤之一。

乳腺癌的治療發展很快,方式有很多,如化療、手術、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藥物等治療方法。

根據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分期、分子生物學特徵和病人的病理生理-心理-社會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對於乳腺癌預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於早期患者,都需要手術。

有時在門診會遇到個別患者,不願意或者害怕手術,或者迷信社會上的所謂「秘方」而拒絕手術,耽誤了手術的最佳時機,本來可以治癒的,導致不可治癒。

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對於乳腺癌預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對於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輔助治療,必須使用內分泌治療。

什麼是內分泌治療?謝小明介紹,70%的乳腺癌都是激素依賴性腫瘤,體內雌/孕激素水平高會刺激乳腺癌細胞的發生和乳腺癌的進展。

內分泌治療指通過藥物或卵巢手術去勢,降低雌激素對腫瘤細胞的刺激,起到抗腫瘤作用的治療方法。

當患者的雌激素受體(ER)和孕激素受體(PR)這兩個指標中任何一個顯示是陽性,就說明患者適合接受內分泌治療。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基本藥物有抗雌激素藥物(如他莫西芬、托瑞米芬)、芳香化酶抑制劑(如來曲唑、阿那曲唑)、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a)類似物(如戈舍瑞林)等都可選擇性使用。

「正因為乳腺癌與雌激素密切相關,因此年齡以及是否絕經對於內分泌治療藥物的選擇非常重要。

」謝小明介紹,絕經前和絕經後女性雌激素生成的途徑不同,因此乳腺癌術後患者的起始內分泌治療藥物也會有所不同。

一般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雌激素來源於卵巢,在接受輔助內分泌治療時,優先選擇三苯氧胺或三苯氧胺聯合卵巢功能抑制進行治療,抑制卵巢產生雌激素。

絕經後的女性卵巢分泌雌激素基本停止,體內雌激素主要來源於腎上腺和脂肪等分泌的雄激素或雌激素前體,經芳香化酶的作用轉化成雌激素。

因此,絕經後患者的術後起始治療首選芳香化酶抑制劑。

此外,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和預後,內分泌治療時間周期較長,患者一定要根據醫生的處方,接受整個療程的治療。

謝小明解釋,因為乳腺癌患者術後2到3年是一個復發高峰,7到8年是另一個復發高峰(有理論認為第二個高峰的出現,與內分泌治療5年後停藥有關),堅持內分泌治療10年,可降低這兩個高峰的復發風險。

擔心 乳腺癌患者治療後還能生育嗎?

在乳腺癌患者中,有部分女性未育,甚至未婚。

當她們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會否影響到將來性生活、懷孕、生育、哺乳等;還有一部分已婚有生育能力的乳腺癌女性,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如果她們仍有生育的願望,還能再生第二胎嗎?

謝小明教授的回答是:「可以,病人傷口癒合後恢復適度的性生活,治療後可在醫生指導下懷孕!」一般建議內分泌治療停藥3-6個月後就可以考慮受孕。

目前的研究認為,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化療後康復期懷孕並不會增加復發轉移的風險。

化療雖然對女性卵巢功能有一定損害,但是有研究顯示,35歲以下女性化療後56%仍有生育能力;但40歲以上女性化療後的生育能力就很低。

但內分泌治療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

如果患者有生育要求,在化療前可以進行卵巢保護或卵巢組織、卵子、受精卵冷凍保存。

據了解,經謝教授治療的患者中有10餘名患者已成功生育第一或第二胎,實現了當寶媽的夢想。

像30歲的陳小姐,汕頭人,結婚後因工作比較忙一直沒要孩子,就在她打算備孕時,竟然查出了乳腺癌。

這對潮汕人家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好在她處在病程早期,做了手術之後,了解到「乳腺癌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會對她的生育功能帶來不良影響」。

一心想要孩子的她,經人介紹找到了謝小明教授,經過治療後,陳小姐成功升級為媽媽了,兩年後又生了第二胎。

對於確實有生育需要的乳腺癌患者,該如何評估是否有條件懷孕、如何選擇懷孕時機?謝小明認為,對於晚期乳腺癌或高危乳腺癌患者,一般來說不建議近期內生育。

而對於中低危乳腺癌患者,認為可在治療3年後甚至5年後無復發轉移再妊娠比較可靠。

而處在發病早期、復發風險極低的乳腺癌患者,經過治療後過2年再考慮懷孕也相對是穩妥的。

接受內分泌治療生完孩子後要繼續完成妊娠前未完成的治療。

另外,如果打算生孩子,要在中斷內分泌治療3-6個月後再開始準備懷孕。

最後他提醒,這部分女性在分娩後應儘快恢復服用內分泌藥物,因此並不建議哺乳,因為哺乳意味著長時間停用內分泌藥物。

專家:

謝小明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科主任,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腫瘤生物技術研究室主任,臨床醫學科學家。

美國M. D. Anderson癌症中心訪問教授。

2008年7月回國,與楊名添教授一起建立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科並擔任主任。

2009年9月建立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腫瘤生物技術研究室並擔任主任,2009年與法國讓佩林癌症中心建立中法癌症遺傳學聯合實驗室並擔任主任。

目前是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美國臨床癌症研究協會(ASCO)和美國基因治療協會(ASGT)等會員,已獲得或申請中國美國發明專利10項,研製臨床前期產品10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30餘項基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一審和二審評審專家,中國博士後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廣東省醫學鑑定專家,廣州市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廣東省保健協會乳腺癌首席專家,獲「嶺南名醫」和「羊城好醫生」稱號。

從事腫瘤和乳腺癌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在乳腺疾病的診斷、手術治療和綜合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在腫瘤分子生物學和靶向治療分子機制方面研究成績突出。

Tips

自檢和體檢都不能少

年輕女性要早期發現乳腺癌,首先應學會乳房的自我檢查方法,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有乳腺癌家族遺傳史的人群更要定期去醫院做乳腺的檢查。

●自檢

建議最好每次在月經後1周,可以進行一次自我觸摸檢查,絕經後的老年婦女,可隨意選擇檢查和就診時間 。

看乳腺有沒有外形改變、疼痛、腫塊、溢液等,須注意的是,觸診時用指腹而不是用指尖,更不可用手抓捏乳房。

自檢時,建議面對鏡子,雙手叉腰,觀察雙乳房外形,輪廓有無異常,然後舉起雙臂,觀察雙乳房外形、皮膚、乳頭、輪廓有無異常,一般指腹觸摸乳房順序依次為上方、內側、下方、外側有無腫塊,再仰臥平躺,肩部稍墊高,舉起右手臂,左手觸摸乳房、乳房尾葉、右側腋下有無腫塊,再換右手觸摸左側,還要注意乳頭乳暈區有無腫塊。

●體檢

謝小明強調,僅靠自檢還遠遠不夠,建議每年定期到醫院乳腺科做相關檢查。

3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專科體檢和乳腺超聲波檢查;40歲以上女性,除了每年做專科體檢和乳房超聲波外,還應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以發現早期的乳腺癌。

(記者 余燕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乳腺癌患者懷孕的那些事兒

【編者按】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發布的《2018年全國最新癌症報告》,乳腺癌居我國女性發病的第1位(16.51%)。也有數據顯示,如果第一胎的生育年齡小於20歲,可以減少大約50%患乳腺癌的幾率,...

乳腺癌治療後,還能生育嗎?

近幾十年,乳腺癌發病率不斷增高,並呈年輕化趨勢。有研究表明,國內乳腺癌患者發病過半發生在絕經前。對於有生育願望的乳腺癌患者,還能圓當媽媽的夢嗎?乳腺癌術後懷孕,是否會增加乳腺癌復發的風險呢?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