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檢查為什麼必須要檢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醫院看病第一步檢查的三板斧:血、尿、便常規。

前兩個好說,取材方便。

可是留取糞便相對比較麻煩,所以有些病人也就自動放棄了,同時也認為糞便檢查意義不大。

其實,糞便能帶給我們很多信息

糞便是由食物殘渣、消化液和脫落細胞碎片等成分組成。

因而,檢查糞便的意義就在於幫助我們診斷消化道疾病,比如炎症、寄生蟲、腫瘤等。

我們還可通過糞便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膽、胰腺的功能是否正常。

第一步,看看糞便的外形。

對於醫生而言,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對於一些疑難雜症,醫生甚至還會親自品嘗病人糞便。

(寫到這裡,真希望有些病人和家屬在亂髮飆時,想想這些醫生和護士的職業精神。

除了他們,還有誰能那麼近距離的接觸你們的排泄物。

)說多了,言歸正傳。

醫生很重視糞便的外觀變化,因為性狀的變化、顏色的改變可提示某些疾病的可能,比如:

黑色而又有光澤的糞便(像柏油馬路一般,因而我們稱之為「柏油樣便」),常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是因為腸道受血紅蛋白分解產物的刺激,分泌過多粘液,混於糞便中,形成了這種柏油樣糞便。

如果同樣為黑色糞便,可是並沒有光澤,也就是非柏油樣,這常常是活性炭、鉍劑、鐵劑等藥物引起。

此外,還有一種糞便的形狀如淘米水樣,這常常提示罹患了霍亂、副霍亂。

粘液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

果醬樣便見於阿米巴痢疾。


第二步,顯微鏡檢查

糞便被送到檢驗室,在顯微鏡下進一步觀察糞便里的細胞、食物殘渣、寄生蟲卵和寄生蟲、巨噬細胞。

醫生會根據檢驗的結果進一步明確診斷。

舉幾個例子。

正常糞便中是看不到紅細胞的如果出現了則有可能是各種原因的炎症,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結腸炎等都是其原因。

糞便里的食物殘渣中很少能見到澱粉顆粒,這是正常情況。

如果出現了大量澱粉顆粒,則要考慮消化不良腹瀉,或是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時,各種胰酶分泌不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消化出現障礙,從糞便中排泄也就增多。

糞便還有一項檢查很重要:隱血試驗

有些糞便肉眼看很正常,在顯微鏡下也沒發現任何紅細胞,但是通過化學反應就能鑑定出血紅蛋白是否存在,這就是隱血試驗。

其意義在於,如果隱血試驗陽性,則常提示胃、十二指腸潰瘍處於活動期。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出現,則要考慮消化道癌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容忽視的便常規及便潛血檢查

現在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對自身的健康狀況也越來越關注,許多單位每年都組織職工進行健康體檢和進行健康管理。但是,在體檢過程中,有一個不好的現象,許多人不願意做 ...

學學看大便常規

大便常規檢驗可以了解消化道有無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及早發現胃腸炎、肝病,還可作為消化道腫瘤的診斷篩查。便常規化驗包括檢驗糞便中有無紅血球和白血球、細菌敏感試驗、潛血試驗(OB) 以及查蟲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