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半數女性逃不開!婦產科醫生告訴你:宮頸糜爛到底治不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宮頸糜爛在育齡婦女中極為常見,對於患有宮頸糜爛的女性來說,除了擔心自身的宮頸疾病外,也擔心它會影響生育。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孫曉光要告訴大家: 宮頸糜爛是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柱狀上皮異位,由於異位的柱狀上皮有分泌功能,故經常有較多的白帶, 並且合併各種微生物感染。

治療與否要根據具體情況。

一、女性與宮頸糜爛

1、什麼是宮頸糜爛?

去做體檢,女性十有七八會被診斷出「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其實是宮頸管柱狀上皮異位(也就是外翻)所引起的現象。

所以醫學上正式的名稱叫做「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正常的宮頸表面是光滑的,顏色粉紅或者有點偏白,沒有發紅現象。

而宮頸糜爛則通常表現為宮頸糜爛狀,色紅,有時可有大量的粘液覆於宮頸表面或存在於陰道里。

2、宮頸糜爛有哪些類型?

按照糜爛面積的大小,宮頸糜爛可分為輕、中、重三度。

輕度(Ⅰ度)糜爛:糜爛面積占據宮頸表面積的1/3以內,有時候沒有症狀或症狀較輕,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

如果有症狀,則一般表現為白帶增多,白帶比較粘稠。

中度(Ⅱ度)糜爛: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的1/3~2/3,中度糜爛者的白帶異常較之輕度要明顯些,有的白帶會呈黃綠色,白帶量明顯增多,白帶質地較為粘稠,合併感染時會有腥臭味。

重度(Ⅲ度)糜爛:糜爛面積占宮頸表面積2/3以上,有的甚至整個宮頸都糜爛了。

重度宮頸糜爛者的白帶中可能會有血絲,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接觸性出血和腰骶部疼痛、下腹墜痛、尿頻、尿急等症狀。

按照病變的深淺和病程的長短, 宮頸糜爛則分為單純性、顆粒狀、乳頭狀糜爛。

單純性糜爛:臨床工作中常將宮頸表面柱狀上皮生長緩慢,僅為較正常的單層柱狀上皮覆蓋,外觀平坦,表面潮紅、光滑的這一類型稱為單純性糜爛。

顆粒狀糜爛:如柱狀上皮生長速度快,並向間質生長,形成腺體增生、擴張,肉眼觀表面呈細小顆粒狀,稱為顆粒狀糜爛,或濾泡型糜爛。

乳頭狀糜爛:如間質增生明顯,宮頸表面形成許多小的突起或溝回,表面高低不平,此種類型糜爛稱為乳頭狀糜爛。

3、女性為什麼會得宮頸糜爛?

據文獻記載,在已婚已育婦女中,宮頸糜爛發病率高達40%~60%。

生活中導致宮頸糜爛的原因主要有:

① 性生活過早、性伴侶過多:過早的性生活、頻繁地更換性伴侶以及性生活強度過大(每周4次以上),是造成宮頸糜爛不可忽視的原因。

② 不潔性生活:由於婚前性行為大多處於隱秘狀態,無法創造穩定、潔凈的性生活環境,因此患病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③ 多次人工流產:由性行為導致多次的人工流產、診斷性刮宮、宮頸擴張術等婦科手術,都可能導致宮頸損傷或炎症,最後引起宮頸糜爛的發生。

④ 清潔過度: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女性清潔用品,如果選擇不當,使用較大濃度的消毒藥液沖洗陰道,不僅會影響陰道正常菌群的生長,使其抑制病菌的作用下降,而且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宮頸上皮損傷,最終出現糜爛。

⑤ 月經持續過長:研究顯示宮頸糜爛與月經周期和持續的天數有關:月經周期≤20天者患病率為81.80%,≥20天者患病率≤43.81%;月經持續天數≤2天者患病率僅33.33%,≥8天者患病率為83.33%。

因此,凡周期過短、持續時間過長的女性發生宮頸糜爛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二、備孕與宮頸糜爛

1、宮頸糜爛會導致不孕嗎?

宮頸糜爛本身是一種生理現象,是不需要治療的。

可是令人煩惱的是,宮頸表面外翻的柱狀上皮有一種本性,就是分泌大量的粘液, 這些粘液像血清一樣營養豐富,適合於陰道內寄存的細菌大量繁殖。

有宮頸糜爛者容易反覆發生各種陰道炎症。

久之,大量細菌容易上行感染子宮內膜、輸卵管、卵巢、或盆腔軟組織,形成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生殖盆腔炎。

這些炎症即所謂的婦科病,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2、想要生孩子,宮頸糜爛治不治?

宮頸糜爛治療與否,要參考糜爛的程度、是否已經生育、未生育者計劃妊娠的時間等因素考慮。

① 輕度單純性、顆粒狀、乳頭狀糜爛均不需要治療,但還是需要每年定期做TCT檢查,如果檢查結果顯示正常,則沒有治療的必要。

② 中度糜爛者,無論什麼類型, 一般情況下也無需治療,只需要定期複查TCT。

但是,部分有症狀的女性,比如白帶過多、色黃,反覆陰道炎者可以考慮治療,治療的方法因人而異,需要醫生制定符合個人情況的治療方案。

③ 重度糜爛者,應該予以治療。

④ 已經生育者,患有中度和重度糜爛,應傾向於治療。

⑤ 未育者重度糜爛、且反覆發生陰道炎者傾向於治療;未育者雖然是重度糜爛,但若是短期打算妊娠,可以暫不治療,或對症治療陰道炎,等生育之後再治療。

未育者重度糜爛,反覆發作陰道炎,且長期(比如2-3年)不打算生育,應當給予治療。

三、宮頸糜爛,怎樣治療更科學?

期待療法:大多數情況下,宮頸糜爛本身並不需要治療,只需關注自己的身體,定期觀察即可。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比較適合單純性糜爛者,對顆粒型糜爛有輕度療效,對乳頭狀糜爛者沒有效果。

比較有效的藥物是聚甲酚磺醛栓或者聚甲酚磺醛液貼敷。

後者的治療效果好於前者。

藥物治療總體的效果是很有限的,需要治療2-3個月, 並且容易復發。

另外,藥物治療期間,患者需要嚴格避孕,最好不同房。

物理療法:主要有電灼、雷射、冷凍三種方法,在選擇治療方法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考慮、醫院的條件來選擇。

物理治療後一般需要2~3個月癒合,此期間內患者也不能同房。

① 雷射治療:雷射治療是運用雷射使糜爛組織炭化結痂,術後3周左右痂皮脫落,創面生長出新的鱗狀上皮。

雷射治療後陰道有大量排液,是正常情況,無需擔憂。

② 冷凍療法:以液氮為製冷源,運用快速降溫裝置使糜爛組織冷凍、壞死、脫落。

術後很少出血,但陰道排液較多,一般持續2~3周。

6周壞死組織脫落,8周創面癒合。

③ 高頻電灼治療:一般通過高頻電發生儀治療,具有無痛苦、不住院、不傷周圍組織、不留瘢疤、不影響生育、不影響生活質量六大優勢。

術後10~12周宮頸恢復光滑,效果明確,副作用少。

專家觀點:

宮頸糜爛是生理性改變, 又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通常不需要治療。

重度宮頸糜爛合併經常感染,比如陰道炎, 子宮炎,附件炎,需要治療。

因為宮頸糜爛者有可能合併HPV感染, 而持續HPV感染者可能發生癌前病變,所以宮頸糜爛者更要做宮頸癌篩查。

建議篩查從21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開始。

21-29歲者應用單獨細胞學篩查,每3年一次。

30-65歲的女性, 每五年一次細胞學和HPV聯合篩查,也可選擇每3年一次單獨細胞學篩查,不必每年篩查。

定期TCT和HPV測定,可以儘早發現癌前病變,預防宮頸癌。

【醫生簡介】孫曉光,女,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婦學碩士。

美國紐約大學博士後。

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30年,基本功紮實、臨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態度認證負責,深受廣大患者的讚譽與褒獎。

擅長宮頸癌前病變、反覆流產、不孕症、保胎,婦科其他疑難雜症。


【醫生說】是微醫2016年重磅推出的名醫科普專欄。

每期1個醫生,1篇文章,講透1個疾病。

在這裡,看權威觀點,破網上流言;找領域專家,除疑難雜症!

*本文為微醫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123RF正版圖庫。

歡迎關注【微醫】公眾號,下載微醫APP,查看更多健康科普,還可以一鍵預約專家號,足不出戶在線諮詢醫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度宮頸糜爛是什麼程度?

女性患有宮頸糜爛若是長期未能及時的治療,會使炎症加重轉為重度宮頸糜爛,重度宮頸糜爛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導致不孕或是宮外孕,甚至有可能會癌變。有宮頸糜爛的女性,其宮頸癌發病率比沒有宮頸炎的女性要高十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