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中醫來救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婦女正直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稱為痛經,又稱「經行腹痛」。

經前痛多連少腹,痛時作脹;經行痛集中小腹,如絞如刺;經後痛,痛不劇烈,感覺下墜。

西醫婦產科學將痛經劃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者。

繼發性痛經繼發於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

原發性痛經以青少年女性多見,繼發性痛經則常見於育齡期婦女。

病因病機:

痛經病位在子宮、沖任,以「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為主要病機。

其常見病因病機有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濕熱瘀阻與氣血虛弱,腎氣虛損,脾胃虛寒等。

辯證論治:

臨床辨證首當辨識疼痛發生的時間、部位、性質以及疼痛的程度。

一般而言,痛發於經前或經行之初,多屬實;月經將凈或經後始作痛者,多屬虛。

辨痛之部位以察病位在肝在腎,在氣在血,如痛在少腹一側或雙側多屬氣滯,病在肝;小腹是子宮所居之地,其痛在小腹正中常與子宮瘀滯有關;若痛及腰脊多屬病在腎。

詳查疼痛的性質、程度是本病辨證的重要內容。

西醫認為,疼痛程度較輕多由功能失調所致,疼痛劇烈多提示器質性病變。

隱痛、墜痛、喜揉喜按屬虛;掣痛絞痛、灼痛、刺痛、拒按屬實。

灼痛得熱反劇屬熱,絞痛、冷痛得熱減輕屬寒痛甚腹脹,持續作痛屬血瘀;脹甚於痛,時痛時止屬氣滯等。

此為辨證之大要。

治療痛經的基本原則,應根據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和氣血衰少,經脈失養的機制,辨明寒熱虛實,選用散寒、清熱、補虛、瀉實、行滯、化瘀等法,消除病因,使氣順血和,經行暢通,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一般經前或經期以行氣活血為主,經後期以補氣生血為主。

同時結合素體情況,輔助生活情志治療,以達更佳療效。

消痛方:

組成:染胡6g,鬱金9g,制香附9g,川棟子9g,延胡索9g,蒲黃9g,五靈脂9g,當歸9g,白芍lO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主治:痛經之肝鬱氣滯血淤型。

症見:經前乳房脹痛,胸悶脅痛,心煩易怒,經前小腹疼痛,色暗紅,有塊,脈弦。

方解:方中柴胡、鬱金、香附疏肝理氣,川楝子、延胡索、蒲黃、五靈脂理氣活血,化瘀止痛,可使氣 行血活,淤去經通。

又因婦人以血為本,故又合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調理任,使氣血調和,任通沖盛,經候如期,痛經可除。

辨證要點:臨床上以經前乳房脹痛,胸悶脅痛,心煩易怒,經前小腹疼痛,色暗紅,有塊,脈弦為辨證要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醫是如何認識痛經病因病機的

痛經醫生本章分享:痛經的病因病機中醫學認為,痛經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氣血運行不暢,因經水為血所化,血隨氣行,氣充血沛,氣順血和,則經行暢通,自無疼痛之患。若氣滯血瘀或氣虛血少,則使經行不暢,不通則痛...

遠離止痛藥 專家教你跳出痛經三大誤區

提起痛經,很多女性都有刻骨銘心的經歷。痛經的時候下腹墜脹疼痛,整個過程簡直就是一種煎熬,很多人會選擇服用止痛藥,也有相當一部分女性直接忽視了痛經的嚴重性,從而導致一些婦科類的後遺症。其實,痛經這...

中醫藥治療慢性盆腔炎體會

盆腔炎現代醫學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於一個部位,也可同時累及幾個部位,最常見的是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炎。慢性盆...

中醫說:有艾灸,再也不怕被痛經困擾了

有艾灸,不怕痛經 凡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疼痛、墜脹、伴腰酸或其他不適,程度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質量者稱痛經,是婦科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常發生在月經前和月經期,偶爾發生在月經期後數日內。下腹痛呈痙...

跟我學中醫|「痛經」不能光靠止痛藥

「其實,我剛剛開始來大姨媽的時候,真的沒什麼反映,就是覺得麻煩些,每天要換姨媽巾。第一次開始痛經是從高中開始,那時也真是不注意,月經期間還去參加接力賽跑步,之後就開始如噩夢般的痛經生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