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小便,大便三大常規檢查我們都需要注意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不知道去醫院做檢查到底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該注意些什麼,往往對體檢,檢查存在恐懼與不知所措。

今天就來說說臨床上的三大常規檢查。

它們分別是是血常規、尿常規和大便常規。

三種檢查是臨床醫生診斷疾病的的重要依據,是觀察身體變化的晴雨表。

血常規檢查,大家都知道需要採血,採血這個過程我們需要注意的,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最好是清晨空腹抽血,不飲濃茶忌菸酒。

」抽血前組好要少運動,保持安靜的狀態。

可以喝少量的水,儘量抽血後再服藥,而且不宜過度空腹(距前一餐超過14小時),否則將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增加,還可導致低血糖。

10點以前完成採血。

尿常規檢查,查尿糖前則不宜多服具有還原性的藥品,如維生素C,水楊酸類,及鏈黴素等,因為這類藥物可能會導致尿糖實驗出現陽性,以清晨第一次尿為宜,且尿量最好在20ml以上,應避免月經血,糞便,陰道分泌物等污染。

用醫院提供的一次性潔凈容器留尿,小便留取後應在30分鐘以內送檢,防治尿液放置過長時間,避免使用不清潔的容器,破壞尿液中的正常成分,進而影響檢查結果。

大便常規檢查,潛血化驗前不能吃動物血,肉,肝,富含葉綠素的食物以及鐵劑和中成藥等,這些食品會使大便潛血檢驗結果出現假陽性,影響診斷。

大斌留取以後應該在30分鐘以內送檢,通常採用自然排出的糞便,放置大便的容器應該潔凈乾燥,如大便有黏液或者血液,應該選取有黏液或者血液的部分送檢目標本應該取蠶豆粒大小就可以了。

在無病理情況,三大常規值都處於正常範圍,但當身體有病變,或身體受到一些不良刺激和創傷時,比如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的不良影響。

機體內環境與外環境的平衡條件受到破壞,其數值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提示身體異常。

例如當患有流感、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等各種炎症時,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就升高,分類細胞也因此相對增高或減少。

甚至因不小心,染上肝病或其它疾病,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均會減少。

若發生嚴重出血,紅細胞數值也會發生減少。

再如果發生尿路感染,出現腎炎等疾病,小便顏色可能會發生異常改變,如變紅、變茶色,褐色或乳白色,尿常規還可以觀察到肉眼觀察不到的紅細胞,白細胞,以及透明管型,蠟樣管型,結晶鹽等,幫助醫生及早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當感染寄生蟲病時,化驗結果可提示大便里有蛔蟲卵、鉤蟲卵等。

當患有消化系疾病,消化道出血、肛裂、痔瘡,查大便可通過顏色改變,性狀各異,判斷疾病,且能發現肉眼看不到的鏡下潛血,提示出血現象。

三大常規檢查非常重要,我們要清楚了解注意事項,才能得到一個可靠的化驗結果,幫助我們順利治療及康復。

百科名醫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常見腎臟疾病的表現及尿常規檢查

1、大學生中常見的腎臟疾病:(1)感染性腎臟疾病:尿路感染、腎結核、腎小球腎炎(2)外傷性腎臟疾病:腎臟外傷2、識別腎臟疾病:(1)腎臟疾病的表現:水腫、尿液的改變、心血管症狀、神經系統症狀、血...

微科普:如何正確留取尿液標本?

如何正確留取尿液標本?根據尿標本採集條件,一次性尿標本可分為晨尿及隨機尿。尿檢通常以清晨第一次尿標本最為理想,因晨尿較為濃縮且偏酸性,血細胞、上皮細胞及管型等有形成分在酸性環境中較為穩定,也可避...

尿常規的奧秘

尿液常規檢查是最基本的一項檢查,它不僅可反映泌尿系統疾病,對糖尿病、黃疸肝炎、膽道梗阻等多種疾病的篩選也有重要意義。 應「醫患家」微友的請求,今天教大家讀懂尿常規報告。尿常規檢查包括尿液一般性狀...

別偷懶!10塊錢20分鐘尿常規知大病

尿常規,一般監測的是泌尿系統的病變,對泌尿道感染、結石、膽道阻塞、急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變症狀群等疾病有預報性作用。平時尿尿泡沫多,久久不散,就去做個尿常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