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慮藥該怎麼吃,吃多久能好,有副作用怎麼辦?看完你就明白!

文章推薦指數: 88 %
投票人數:27人

焦慮是一個人的常有情緒,但如果一個人的焦慮狀態超過了半年以上,出現心悸、出汗、發抖、口乾等自主神經症狀,同時可能還伴有坐立不安、注意力難集中、易疲勞、易怒、失眠、肌肉緊張等症狀時,正常的焦慮可能已經變成的病理性焦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焦慮症。

得了焦慮症,很多患者採用了抗焦慮藥物治療。

今天,恩恩醫生就抗焦慮藥物的一些事項向大家說明一下。

抗焦慮藥物都有哪些?

1.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臨床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

2.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主要代表藥物為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3.NE能及特異性5-HT能抗抑鬱藥(NaSSA):代表藥物為米氮平。

4.5-HT受體拮抗和再攝取抑制劑(SARIs):代表藥物為曲唑酮。

5.選擇性5-HT1A受體激動劑:臨床常用的藥物有丁螺環酮、坦度螺酮。

6.苯二氮卓類藥物(BZD):長期應用會產生依賴性,因而不宜單一長期使用。

7.其他:如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此藥具有抗焦慮、抗抑鬱和興奮特性,適用於輕、中度的焦慮及伴發抑鬱患者。

抗焦慮藥物應該怎麼吃?

藥物治療一般是從小劑量開始服用,1-2周後開始加量。

在治療1周時,建議患者來院複診,及時向醫生告知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

4-6周後,可採用推薦劑量,一般此時症狀將明顯減輕。

為預防焦慮症的復發,近年來主張患者進行為期12-24個月的維持治療。

在維持治療階段,治療藥物的劑量並沒有嚴格的規定或指標可循。

所以在維持治療6個月後,可以嘗試緩慢減藥,減藥速度一定要緩慢。

一旦病情波動,就要恢復到原有劑。

如果在維持治療階段同時進行心理方面的維持治療,那麼藥物劑量可以進一步減小,甚至可以早日停用藥物。

抗焦慮藥物吃多久才能好?

服藥的時間需要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年齡、自我調節的能力等因素來決定,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

也就是說,如果在醫生的指導下你有能力自我調整,戰勝焦慮,那麼藥物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或短期使用。

但如果你的老年人,加上文化程度低,那麼藥物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為你自我無法調整,藥物會幫助你改善焦慮情緒。

症狀緩解後,維持治療 1-2年左右也是蠻有必要的,可以鞏固療效。

如何應對抗焦慮藥物的副作用?

抗焦慮藥物可能產生性功能障礙、嗜睡、情緒低落、手腳震顫、胃腸反應、末梢神經麻痹等不良反應。

那麼該如何應對?

恩恩醫生認為,在焦慮障礙的藥物治療中,每種治療藥物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患者不能因為害怕有副作用而不治療,焦慮症有其神經生理基礎,是大腦神經遞質的興奮與抑制出現了異常,靠自己是很難改變的,必須藉助藥物治療,比起藥物所產生的治療效果,副作用是可以忽略掉的。

與其他精神科藥物相比,抗焦慮藥物的副作用已經相對較少,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考慮哪種藥物更合適,所以這點不需要太過擔心。

而且大多數副作用都會在1-2周內消失,如果副作用兩周後仍然沒有消失,就需要諮詢醫生進行換藥。

記住,千萬不要因為出現副作用,就擅自停藥,停藥後一旦疾病復發,治療難度會大大增加,原本有效的藥物療效也會大打折扣。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還需患者詳細諮詢精神專科醫生,獲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得了焦慮症怎麼辦?大家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恩恩醫生APP,平台匯集近千名精神心理科專家,為您提供專業的一對一的服務。

有任何精神、心理疾病問題,都可以進行免費諮詢,獲得專業解答,還能直接購買藥品!

關於焦慮症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拉法辛誘導的攝護腺素疾病:病例報告

介紹 影響生命質量的攝護腺疾病是一種重要的醫學疾病,具有臨床和社會意義。攝護腺疾病是由於尿道阻塞或尿道壓迫引起的一種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攝護腺增生。患者出現強迫排尿、尿量減少、尿頻、排尿不完全、...

我的診斷是抑鬱症,可以不吃藥嗎?|有問有答

既然已經問到了抑鬱症該吃什麼藥,那就姑且認為你已經經正規醫學診斷後是抑鬱症。這個診斷可不是你在網上簡單做了幾個量表,或者看了幾條網上流言就能做出的,而是醫生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分析你自己的敘述,你...

焦慮症的臨床表現以及臨床用藥!!

是一組以焦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障礙。焦慮表現為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精神症狀是指一種提心弔膽、恐懼和憂慮的內心體驗,伴有緊張不安。軀體症狀是在精神症狀基礎上伴發自主神經系統功能亢進症狀,如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