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腎陽虛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腎陽虛腎陽虛是腎臟陽氣衰竭表現的症侯。

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引起的.臨床表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目眩暈,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脈沉弱.或陽萎,婦女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餡不起,甚則腹部脹痛,心悸咳喘。

需要指出的是,腎陽、腎陰、腎氣、腎精四者雖有區別,但密不可分。

腎藏先後天之精,腎精化為腎氣,其中對機體有溫煦、激發、興奮、蒸化、封藏和制約陰寒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對機體有滋潤、寧靜、成形和抑制過度陽熱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陰,亦稱為元陰、真陰、真水。

腎陽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即氣化過程,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並使之轉化為能量,使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加快,產熱增加,精神振奮;腎陰則抑制或減緩人體的過度的新陳代謝過程,使精血津液轉化為能量減少,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減慢,產熱相對減少,並使氣聚成形而為精血津液,精神也趨於寧靜內守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調節控制著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和精血津液的代謝過程。

按照中醫學的陰陽理論,陰陽具有無限可分性,腎藏先後天之精,精屬陰,所以稱陰精,氣屬陽,所以稱陽氣,合稱陰精陽氣。

腎精屬陰精,陰精之中又可再分陰陽,其中又可分為陰精中之陽精和陰精中之陰精。

陰精中之陽精虧虛時,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憊、易疲勞等症狀表現,陰精中之陰精虧虛時有腰膝酸軟、足跟痛、口乾舌燥、消渴、失眠多夢等症狀表現。

陰精中之陽精虧虛時多與腎陽虛關係密切,陰精中之陰精虧虛時多與腎陰虛關係密切。

所以腎陽虛時除了有畏寒怕冷等表現外常伴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憊、易疲勞等症狀,腎陰虛時除了有陰虛燥熱等表現外常伴有腰膝酸軟、足跟痛、口乾舌燥、消渴等症狀。

一般腎陽虛對人的影響要比腎陰虛大,人體內陽主陰從,陰陽互根。

腎陽虛和腎陰虛不是截然分開的,在臨床上無論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如果虛損到一定程度往往陰損及陽、陽損及陰。

因此腎陽虛時間長了會有腎陰虛症狀,所以在補腎陽的時一定要兼補腎陰,做到陰中求陽;而在補腎陰的時候也不能一味的只用補腎陰的藥物。

補腎中藥中海龍、蛤蚧、鹿茸、淫羊藿、肉蓯蓉、陽起石、鎖陽、韭菜子、鹿角膠、杜仲、巴戟天、骨碎補、狗脊、仙茅等具有溫腎陽、益陽精(陰精中之陽精)的作用,熟地黃、制首烏、枸杞子、龜甲膠、女貞子等具有滋腎陰、益陰精(陰精中之陰精)的作用,因此對於腎精虧虛要補腎精時要分清陰陽,選擇合適的中藥材進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腎虛也有分類,不能亂補,你補對了嗎?

很多人懷疑自己是腎虛。其實,腎虛作為一個中醫概念,分為很多種。即使真是腎虛,也不能隨便亂吃補腎藥。由於腎虛有陽虛、陰虛、氣虛、精虛的不同,補腎就有補腎陽、滋腎陰、益腎氣、填腎精之別。只有通過辨證...

中醫剖析:腎虛可大可小,再不重視就晚了

腎藏先後天之精,腎精化為腎氣,其中對機體有溫煦、激發、興奮、蒸化、封藏和制約陰寒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對機體有滋潤、寧靜、成形和抑制過度陽熱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陰,亦稱為元陰、...

黎明前腹瀉,謹防腎陽虛

腹瀉不算什麼大病,在生活中時常發生,有的人吃了食物不消化會腹瀉,有的人情緒緊張時會發生腹瀉,有的人可能一直都是大便較稀,不成形,稍進食油膩後,大便次數增多,雖然沒有嚴重到像水樣,但是也沒有了便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