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發病機理和科學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活中頸椎病是最常見的,但是我們多數人是不太了解頸椎病,小編今天準備了頸椎病機理給大家觀看。

希望對你們受益。

第一 頸椎是人體活動度與負重較大的部位之一,特別是頸4.5和頸5.6椎間盤既是頸部的活動中心,又是承受壓力最大和較集中的部位。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長期的勞損,以椎間盤變性為先導的頸段脊柱的退變,會產生各種臨床表現形成頸椎病。

由於椎間盤變性,髓核和纖維環含水量減少以及耐壓性和耐牽性減低,當受到頭顱的重力和頭胸間肌肉牽拉力的作用時,變性的椎間盤可以發生局限性或廣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間隙狹窄,關節突重疊、錯位,以及椎間孔變小。

當頸椎活動時,相鄰椎體間的穩定性減小而出現椎骨間失穩、椎體間活動度加大和輕度滑椎,繼而出現小關節功能紊亂、半脫位或錯位、黃韌帶因刺激肥厚,小關節、鉤椎關節、椎板以及韌帶附著處骨質增生。

椎體後緣外側的骨刺以及鉤椎關節和小關節的骨刺,連同後側方隆突的椎間盤,可以擠壓神經根或椎動脈。

椎體後方的骨刺連同突向椎管內的椎間盤和水腫的後縱韌帶是引起脊髓受壓的主要原因。

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如有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或頸椎椎體後骨刺者,極易出現脊髓壓迫症狀。

此外,因頸椎間盤及小關節、韌帶的退變,使椎體內外平衡失調,可引起頸部肌肉、筋膜、韌帶等損傷表現。

第二 主要病理改變為頸椎間盤變性與椎體緣的骨嵴形成,又名骨刺。

椎體前緣的骨刺一般不引起臨床症狀,椎體後緣外側的骨刺可以突向椎間孔,而鉤椎關節的骨刺則可從前向後突入椎間孔,連同向側方隆突的椎間盤擠壓椎動脈。

因此,可刺激神經根或引起椎動脈供血不全。

椎體後方的骨刺連同突向椎管內的椎間盤和水腫的後縱韌帶等,是引起頸脊神經根和頸脊髓受壓的主要原因。

頸椎病可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

然而在臨床上常見的為混合型。

神經根型頸椎病:這是頸椎後外方突出物,包括椎間盤及骨刺,刺激或壓迫頸脊神經根所致。

脊髓型頸椎病:這是指頸椎的突出物,如椎間盤組織、增生骨刺、肥厚黃韌帶壓迫脊髓;也可由於頸椎不穩,上述突出物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纖維,反射性地引起脊髓血管痙攣、缺血而產生脊髓損害的症狀。

椎動脈型頸椎病:這是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向後外方突出的椎間盤、鉤椎關節或椎體骨刺直接壓迫或刺激椎動脈;或由於頸椎不穩、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而發生反射性椎動脈痙攣,導致椎動脈供血不全。

交感型頸椎病:本型頸椎病為分布在頸脊神經根、脊膜、小關節囊上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頸椎病治療方法 如何用五個原則調理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

頸椎病的形成與預防保健

什麼是頸椎病?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徵。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及混合型,頸椎病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

頸椎病還分型?看醫生怎麼說!

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分為:頸型(又稱軟組織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壓迫型)。如果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稱為「混合型」。一、頸型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