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圍絕經期注意事項與調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女性到50歲左右,常常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皮膚皺紋明顯增多;個子比以前要矮了;時常出現睡眠障礙;對子女的牽掛更多了;健康狀況大打折扣等等這都是進入更年期的表現。
目前的中國更年期(圍絕經期)女性常有三大誤區:
第一大誤區是: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了更年期。
鑒於中國的獨特文化背景和女性心理特點,大部分女性採取忽視治療的態度。
對於更年期帶來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感到困惑,迷茫無所應對,雖然簡單了更年期,但相關了保健知識的匱乏。
第二大誤區是:知道已經進入了更年期,但並不重視。
尋求醫生治療的僅占14%;忽略治療或消極對待的達61%。
以為是正常的階段忽略了對健康的長期影響。
第三大誤區是:雖然重視,但並沒有採取科學的應對措施。
自我服用營養品,保健治療,這類人占25%。
她們這類營養品是否含有激素,具體的成份、劑量不明,且無法檢測,長期服用的風險無法降低。
其實,女性到了更年期,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可以延緩衰老,維持健康,讓女性獲得更高質量中老年生活。
那麼醫學上具體如何來界定圍絕經期也就是大眾常說的更年期?指女性卵巢功能開紿減退,直至絕經後一年的一段時期,整個過程大約持續3-5年,通常出現在45-48歲,到55歲左右基本結束。
更年期是卵巢功能衰退的生理過度,是女性一生中生理和心理上一個重大轉變,時間在45-55歲(範圍40--60歲,約10--20年)的退行性改變時期。
世界範圍內女性絕經年齡為45--55,絕經女性占總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中國是增加最顯著的地區之一。
女性約1/3的生命在圍絕經期度過。
中國的更年期女性人數已經躍居世界首位,中國更年期女性約有1.6億,每年有超過1.2億女性深受更年期綜合徵的困擾。
更年期時期可劃分三個階段:絕經過度期(絕經前2--5年或更長)、絕經期(末次月經後1年)、絕經後期(絕經後15--20年)。
各期有各期的特點,但總的特點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逐漸降低,至直到卵巢萎縮、纖維化,內分沁功能更為消退。
雌激素在女性身體的表現是:生殖系統上是懷孕、月經、乳房發育;皮膚毛髮上使頭髮生長茂密有光澤,皮膚光滑水潤;強化骨骼;調節脂肪分布及水鈉瀦留;預防血脂升高和心腦血管疾病和調節精神神經系統等等。
女性在45--55歲前後,出現月經紊亂,潮熱面紅,烘熱汗出,情緒異常,胸悶心慌,失眠煩躁,關節酸痛,皮膚感覺乾燥異常等等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代謝障礙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稱為更年期綜合徵。
它的發病率是:3-10%完全沒有症狀;30-90%有輕度症狀;20-30%有重度症狀。
它的病理基礎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並與其它因素的變化共同作用,超過了機體和自主神經能承受的程度,出現臨床症狀。
近期表現為:異常子宮出血;血管舒縮症狀;性功能降低、抑鬱;月經前期綜合徵和乳房疼痛;陰道乾燥/性交困難;圍絕經期尿失禁等等期他情況。
遠期後果:造成骨質疏鬆和骨折;血脂升高和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痴呆。
具體的臨床表現是:月經方面的表現可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經量減少或量大多衝,而後月經逐漸閉止;月經間歇期延長,間歇性閉經,經期縮短,經量減少,然後慢慢停止;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經量增加甚至陰道出血,有時則淋漓不止,然後逐漸減少直至完全停止;月經規則而突然停止。
陰道乾澀,性交困難,性生活質量下降,萎縮性陰道炎,尿頻、尿失禁,尿道炎,膀胱炎等。
這是沁尿生殖系統的表現。
精神神經系統主要有:最常見的潮紅、出汗和心慌。
夜間出現盜汗、潮熱等80%患者可持續1年以上,有些還持續到絕經後5年左右;其次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表現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是下降,失眠、頭暈、耳鳴等;情緒上懊惱喜怒無常,盲目懷疑,鬱鬱寡歡,喜歡關注流言蜚語,感知覺敏感。
約75%更年期婦女會出現以上異常症狀,嚴重者可發展為更年期抑鬱症等
精神性疾病;產生異常心理狀態,與本人原業的本性、體質、社會地位、情緒性格和心理平衡狀態有關,和絕經期關係更大。
抑鬱症是圍絕經期婦女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 ,發病率為23.8%,抑鬱症是導致自殺的主要一個誘因,而所有自殺的60%是抑鬱和精神分裂造成的。
骨骼肌肉系統:雌激素水平低下致骨骼鈣快速流失,發生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嚴重時有骨痛,脊柱骨的椎體有壓縮性骨折或呈楔形,身高降低且逐年加重,嚴重時駝背、骨折等。
大約有二成以上的更年期婦女可發生骨關節及肌肉痛,一般是膝關節疼痛最為常見,常伴有肩部、頸部、腰骨骶骨及骶髂關節部的肌肉持續性疼痛等表現。
心血管系統症狀:血管收縮舒張,運動處於無政府狀態。
無誘因地出現熱感
,從胸部向面部和雙上肢迅速蔓延,伴有心慌、心悸、血壓波動;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
更年期心臟病主要表現在:心悸、自覺心跳發慌,心前區疼痛等類似心臟病的症狀;常伴有情緒異常,潮熱、盜汗、失眠等症狀;以前沒有心臟病史,但在絕經前開始出現症狀,於絕經後1-2年達高峰;病人主觀感覺多,從病史和各種檢查中找不出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
其他的適應調節減退,抵抗力也降,肢體異常感覺,皮膚有蟲爬蟻走感等等。
更年期的潮熱、心悸心慌、精神神經行為異常和腰酸背痛骨骼肌的症狀,不僅是容顏的改變,更可怕的是遠期的危害、慢性疾病危險性上升,如何避免對健康的危害?就應該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了解大概情況後,就從合理膳食,健康運動,主動監測等方面來保健我們和身體。
一、食療:食療是輔助減緩更年期病理進程。
合理膳食四低(低熱量、脂肪、鹽、糖),四高(高鈣、維生素、優質蛋白、纖維素)。
-
增加蛋白質類食品,補充維生素類。
如乳類、蛋、肉、豆、水果、糧、魚等食物; -
補充鈣類食物,可預骨質疏鬆。
如牛奶和豆製品。 -
忌用刺性強的食物。
如酒、濃茶、咖啡等,因更年期婦女情緒不穩定,進食這類食物易激動。 -
宜清淡飲食,限制食鹽攝入量,適量攝取碳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
低脂飲食:限動物脂肪,如豬油、奶油、牛油等以及含有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腦髓、動物內臟等;最好食用植物油,如玉米油、豆油、花生油等。
-
食用含植物雌激素食物(大豆等),延緩更年期,預防併發症。
(4.5.6是心血管的保健,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 -
皮膚的保健:攝入智能脂肪酸、鮭魚、胡桃等含有Q3脂肪酸,能夠促使皮膚保水與代謝;保持大便通暢,食富含纖維素軟高的食物(豆類、芹菜等),促進毒素排出,預防動脈硬化。
如黃精粥、山萸肉粥、山藥枸杞粥、百合薏米粥。
二、合理心理、運動保健。
了解更年期的有關知識,主動把握;控制情緒,告戒自己不要胡思亂想;參加文娛活動,舒緩身心;找人傾心訴說。
-
適當的運動是每天30--60分鐘的散步。
-
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抽菸,過量飲酒及長期使用安眠藥,充分睡眠每晚在6--8小時。
-
維持正常的體重和腰圍。
-
和諧的性生活。
如乾燥可使用潤滑劑。
三、提醒自己,學會主動監測。
40歲進入圍絕經期,多注意:
-
血脂、血糖、血液凝固性升高,AS因素。
(AS強直性脊柱炎) -
心血管功能的改變:監測血壓、心電圖,年檢心功能。
-
乳房自我檢查,進入更年期的婦婦每月自我檢查乳房一次。
社會的理解是很重要的,這樣能給她們創造一個寬鬆和健康的社會環境,使她們時刻處在一種愉悅的心理狀態中,同時家庭成員、鄰居、朋友、同事多關心和理解,了解一些更年期的主在表現,及時給予她們必要的關懷。
更年期的朋友們謹記:
-
任何婦女都要經歷更年期,它好象季節,從夏到秋一樣是自然現象,它又好象是一座橋樑,走向生活的另一部分。
-
對所有婦女,更年期是現實的,它是通向長壽的必經之路,它是繼續健康生活的一個信號。
-
在這個時期,採取積極的態度進行自我保健,以及主動尋求醫療服務是明智、重要而且必要的。
男性也有更年期,簡單說一下男性更年期的一些情況供參考。
男性更年期是由睪丸功能退化所引起的,而睪丸的退化萎縮是緩慢漸進的,性激素的分泌減少也是緩慢的,精子的生成在更年期也不完全消失。
男性更年期來的較晚,出現的時間很不一致。
發生年齡一般在55--65歲左右。
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甚至無所覺察,重者影響生活和工作,患者感到很是痛苦。
男性更年期綜合徵有如下一些狀況:
-
精神狀況:性情改變,如情緒低落、憂愁傷感、沉悶欲哭,或精神緊張、神經過敏、喜怒無常,或胡思亂想、捕風捉影、缺乏信認感等。
-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主要是心血管症狀,如心悸怔忡,心前區不適,血壓波動,頭暈耳鳴,洪熱汗出;胃腸道症狀,如食慾減退,胃脘脹悶,大便時秘時泄;神經衰弱表現,如失眠、多夢少寐,易驚醒,注意力減退,健忘,反應遲頓等。
-
性功能障礙:性慾減退、陽痿,早泄,精液量減少等。
-
體態變化:肌肉開始鬆弛,皮下脂肪增多,身體變胖,顯出福態。
最後,不管女性還是男性,本病的病機特點:從中醫學上講,都是腎虛為主,陰陽偏頗,多髒受累,氣血失和。
滋陰補腎,壯骨填髓是治本之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為對症之策;益氣化痰,活血化瘀則是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措施。
順利渡過更年期階段,重新煥發青春,再創幸福與輝煌!
男人更年期,這5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辨別,更年期綜合徵
很多男性在40~50歲以後,會出現脾氣變差、愛出汗、容易疲勞等症狀,這其實就是男性更年期綜合徵的表現。與女性更年期原因相似,男性更年期也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體內激素分泌水平逐漸下降而導致的。大約4...
男人也有更年期?出現這些症狀,你就要注意了
前兩天我們說了更年期,不少人都認為更年期是女性的專利。不過,評論中也有很多朋友在問:男性有更年期嗎?答案是肯定的,男性也有更年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鮮為人知的男性更年期到底是怎麼回事。
男性更年期,保健莫大意,比女人更重要!
現在有一句話,叫「少不如老,男不如女」,是說當前年輕人的身體健康不如老年人,男人的身體健康不如女人。年輕人學習、工作等壓力大,缺乏鍛鍊習慣,而老人有以前艱苦奮鬥打下的底子,現今又注重身體鍛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