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突破、爭議、反思——「試管嬰兒」4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生物探索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Louise Brown)在英國出生,打破輔助生殖領域的空白。

40年來,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人數增長速度遠遠超過預期,約占世界總人口的0.1%。

2018年4月,《Reproductive BioMedicine》期刊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A dem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to world population growth」的文章,評估了輔助生殖技術對於世界人口增長的推動作用。

數據顯示,到2100年,藉助體外受精技術(in vitro fertilisation,IVF)誕生的人數可能將達到全球總人口的3.5%——約4億人。

把時間軸拉回40年前——1978年7月25日晚上11點47分,世界首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Louise Brown)在英國順利出生。

這一小生命的成功誕生被媒體譽為「奇蹟」。

40年後,路易絲·布朗生活健康快樂,已經當了媽媽。

她位於「試管嬰兒」道德爭議的中心,同時也是世界上數百萬不孕不育家庭的希望燈塔。

科學突破

為慶祝路易絲·布朗40歲的生日,倫敦科學博物館於近日舉辦了一個小型展覽——「IVF: 6 Million Babies Later」,旨在回顧這一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從令人沮喪的早期研究、首例嬰兒的出生到當下該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應用。

路易絲·布朗的成功誕生離不開一群科學家們的努力,包括試管嬰兒先驅Robert Edwards、研究助理Jean Purdy、婦科醫生Patrick Steptoe。

Robert Edwards是首個對人類卵細胞進行人工受精的胚胎學家。

2010年,因為對體外受精技術的開創工作,Robert Edwards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一成果為全世界不孕者帶來希望,是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Jean Purdy成功培育了胚胎,即後來的路易絲·布朗,且是首個解析人類早期囊胚發育的科學家;Patrick Steptoe利用腹腔鏡取卵、讓精子獲能,推進了體外受精的順利完成。

在路易絲·布朗出生的前十年,科學家們共從282名女性那裡收集457個卵細胞,並由此獲得112個胚胎,試圖進行了5次懷孕,但是一直未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在研究團隊的實驗記錄本上,有一頁記錄著「16個中有12個有異常」。

在當時,民眾對這一技術的懷疑很普遍。

但是,堅持不懈總有回報。

路易絲·布朗的健康出生讓所有人看到希望。

試管嬰兒先驅Robert Edwards(圖片來源:諾貝爾官網)

技術發展

40年來,試管嬰兒技術歷經3次變革:一代試管嬰兒技術(IVF-ET)針對女性不孕,解決了卵子問題;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SCI)針對男性不育,解決了精子問題;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S/PGD)是在一代、二代基礎上真正實現了胚胎的擇優選擇,可以篩選出一個沒有染色體疾病和遺傳病的胚胎進行植入。

傳統的試管嬰兒在經歷一系列檢查之後,女性需要經歷促排卵治療,醫生會同時採集精子和卵子,然後在體外完成受精過程(根據不孕不育不同的原因,選擇一代或者二代技術)。

受精卵發育成胚胎,選擇其中發育良好且正常的胚胎(其餘冷凍保存)進行移植,進入母體子宮。

這是一個周期,不少不孕不育家庭將生育下一代的希望付諸於此。

有親歷者表示,相比於激素以及各種繁瑣的檢查、手術,更糟糕的是受孕檢測的漫長等待和多次嘗試,這背後是情感、身體、經濟的多重投入。

中國現狀

張麗珠教授與大陸首例試管嬰兒合影

在中國,不孕不育同樣是一個關乎民生健康的重要問題。

依據《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發病率在 12.5%-15%,患者人數超過 4000 萬,這意味著8對夫婦中就有1對患有不孕不育問題。

1988年,「中國試管嬰兒技術先行者」 張麗珠教授克服重重難關,成功培育了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是國內現代生殖醫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同年6月,我國首例供胚移植試管嬰兒在中信湘雅醫院誕生。

1995年2月,我國首例冷凍胚胎試管嬰兒在北醫三院出生。

目前,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等各類輔助生殖技術已成為很多患者生育下一代的希望。

中國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有451家,每年約有10萬試管嬰兒出生。

隨著二孩政策的推動、高齡產婦的增加,我國輔助生殖產業需求正呈擴大趨勢,特別是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正得到快速發展及應用。

寫在最後

市場、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輔助生殖領域也一直備受爭議,對於人類克隆、「設計嬰兒」(胚胎編輯)的關注經常成為頭條新聞。

此外,旨在阻斷線粒體疾病遺傳的第四代試管嬰兒(三親試管嬰兒)技術同樣面臨著較大的安全和倫理顧慮。

路易斯·布朗的出生讓科學家們興奮也謹慎,隨後他們制定了「14天準則」——在實驗室中觀察人類胚胎的時間不得超過兩周,這一規則旨在限制人類胚胎的體外研究。

但是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在技術上近乎於打破這一界限。

關於這一原則是否該修訂,已有探討之聲。

隨著科學的進步,未來勢必會有更多的學者去嘗試、突破不可能。

或許,屆時我們有必要認真審視這些界限最初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

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

歡迎關注,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泰國試管嬰兒「神奇」之旅

  自1978年世界上首例「試管嬰兒」誕生以來,ART(輔助生殖技術)為很多大齡朋友帶來了希望,解決了他們的不孕的困擾。  所以,現在有很多高齡的女性朋友會求助於生殖科的醫生,希望在她們的幫助下...

試管嬰兒每一代的特點

是不是試管嬰兒技術就像蘋果手機一樣,二代比一代好,三代比二代好呢?答案並非如此。佳音醫院集團生殖醫學專家提示,每種試管嬰兒技術都有其針對性和適應證。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IVF)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

國慶系列 | 不孕不育國內發展現狀淺析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我國將迎來新一輪的生育熱潮。同時因為各種環境和健康因素,不孕不育也成為了一大難題。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的重要途徑,包括使用激素療法來誘導排卵以及其他用於生產胚胎的技術...

究竟什麼是試管嬰兒?五分鐘看懂!

試管嬰兒技術這一名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是目前最為前沿尖端的不孕不育治療技術。目前世界範圍內誕生的試管嬰兒可能已經超過千萬,但仍有大量的准父母對該技術的了解不甚充分。那麼,這項技術是如何發明,又...

輔助生殖技術科普:人工授精VS試管嬰兒

我們都知道純天然的東西是最好的,所以受孕也一樣,越自然的受孕方式越符合自然規律,生出來的寶寶也越健康。但很多夫妻不得已要採用輔助生殖技術時,到底是人工受精好呢還是試管嬰兒好?其實,人工授精與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