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中醫從肝論治糖尿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糖尿病的認識,大部分的中醫在於上、中、下三消來辯證施治,並並認為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肺、胃、腎。

但從身體的角度來說,五臟五行是相輔相成的,相互制約的。

那如何從肝來認識糖尿病:

從肝論治消渴源出於《黃帝內經》:肝脆、則善病消癉」的記載。

清·黃元御在《四聖心源》中說:「消渴者,足厥陰之病也……凡木之性,專欲疏泄,疏泄不遂,則相火失其蜇藏。

《醫學真傳》的鄭欽安說: 「消症生於厥陰風木主,氣,是以厥陰下水而上火,風火相煽,故生消渴諸症。

以上以上都強調了肝鬱是發生消渴病的重要因素,肝與消渴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肝主疏泄而調情志,為人身氣機升降之樞。

若肝失疏泄,肝鬱氣滯,木郁化火:

上則木火刑金,使肺失清肅,肺臟功能失司則不能布散水津以潤臟腑而消渴生。

中則木郁克土,使土失健運,脾臟功能失司而精微不能,上輸於肺以發揮濡潤營養之功,反而直趨下焦外泄而消瘦。

下則旁及於腎,使腎失閉藏、肝失流泄則木郁生熱,內擾相火,相火妄動使腎失閉藏,故精不內守而外溢。

總之,肝受邪侵,則影響肺之清肅、脾之健運、腎之閉藏,致使精微的生化、輸布、封藏失司而消渴生焉。

《素問·五變篇》曰:「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

」清·葉桂《臨證指南醫案》說:「心境愁郁,內火自燃,乃消證大病。

」所以七情不調,或多怒,或極喜,或過悲,或憂思不解,或驚恐不止,均可以成為消渴的致病因素。

中醫關於肝鬱致消的病因病機,可以概括為:

多種因素一肝失疏泄一肝鬱氣滯一郁而化火一火邪肆虐一多個臟腑功能紊亂一消渴,火邪傷陰一陰虛火旺一燥熱內生一三消俱現。

可以看出,肝氣不疏,郁而化火,火邪肆虐是消渴病發病的重要病因,而火邪傷陰,陰虛內熱,虛熱內擾則可加重消渴病的病情。

肝臟功能失調而影響於消渴,一般表現在:

1、肝失疏泄,累及血瘀、痰凝,影響飲食消化;

2、肝腎陰虛而肝陽上亢。

肝主疏泄,既能調暢氣機,調節氣血,又能助脾胃消化,特別是在甘肥厚膩 之品的消化中起重要作用。

3、情志失調,精神緊張,則肝鬱氣滯,易致血瘀痰凝,血瘀和痰濁在消渴中起重要作用。

那從肝論治如何分型:

以肝氣鬱結型、肝鬱化火型及肝腎虧虛型較為多見。

那如何來調治?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逍遙散:該方組成為甘草(炙)、當歸、茯苓、白芍、白朮、柴胡、生薑、薄荷。

逍遙散為肝鬱血虛,脾失健運之證而設。

肝為藏血之髒,性喜條達而主疏泄,體陰用陽。

若七情鬱結、肝失條達,或陰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體失養,皆可使肝氣橫逆,出現脅痛、寒熱、頭痛、目眩等症狀。

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當歸、白芍養血柔肝。

當歸之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更是肝鬱血虛之要藥。

白朮、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

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雖為佐使之品,卻有襄贊之功。

生薑煨過,溫胃和中之力益專。

薄荷少許,助柴胡疏肝鬱而生之熱。

逍遙散作為疏肝養血健脾的代表方,在糖尿病的治療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對於消渴表現出諸如兩脅作痛、神疲食少,或兼月經不調,舌質淡,脈弦而虛的肝鬱血虛脾弱證者,臨床治療中可配伍此方。

如果肝脾血虛、化火生熱,出現煩躁易怒、頭痛目澀或小便澀痛等症狀,宜加用丹皮梔子化裁為加味逍遙散;

若血虛較重,出現臨經腹痛及脈象虛弦者,加熟地化裁為黑逍遙散服之。

在臨床中應用逍遙散應當辨清病證,如患者臨床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或遺精等陰虛陽亢表現顯著,則慎用此方。

另外,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甘遂、京大戟、芫花或其製劑。

2、日常單味調養法:

丹參:又名紫丹參,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

《本草綱目》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

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其味苦,性微寒,人心、心包、肝經。

《別錄》上記載的「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

故丹參具有活血祛瘀,化瘀生新,涼血消癰,鎮靜安神,降低血糖的作用。

尤其適用於糖尿病表現有瘀血指征(舌質黯,或有瘀點、瘀斑,舍下脈瘀絡滯等)者服用。


3、日常生活調理法:

清炒洋蔥:

原料:洋蔥250g。

做法:用家常烹炒法製成菜餚,隨飯食用。

功效:洋蔥有溫中、下氣、消積等功效,能提高血中胰島素水平以降低血糖,還能抑制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血膽固醇升高。

4、肝經要穴自調法:

(1)肝俞穴:為肝氣轉輸,輸注於背部的處所,內應於肝,又治肝病,故名肝俞。

肝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是肝臟的水濕風氣由此外輸膀於人體的背部脊椎旁,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或左右旁開1. 5寸)。

常用正坐或俯臥的姿勢取穴。

肝俞穴具有清瀉肝膽濕熱,平肝熄風,安神定志,補血消瘀,疏肝利膽,降火, 止痙,益肝明目,通絡利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等功效,主治胃腸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膚粗糙、失眠、黃疸、胸脅脹痛、目疾、癲狂癰、脊背痛等。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肝炎、糖尿病、膽囊炎、結膜炎、夜盲症、近視等。

按摩肝俞穴時,以雙手拇指分別按壓在雙側穴位上做旋轉運動,由輕到重至能承受為止,每次持續10-30秒為宜。

(2)曲泉穴:隸屬足厥陰肝經,是五輸穴之一,肝經合穴,五行屬水。

該穴位於膝內側部,屈膝內側橫紋端,股骨內上踝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處。

取屈膝位向胭窩方向直刺1-1. 5寸,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熱則瀉針出氣或補之。

其功能為清利濕熱,通調下焦。

肝主筋,膝為筋之府,曲泉正位於膝關節部位,故膝痛曲泉穴必痛,此穴為護膝要穴,最善治膝關節疼痛。

同時也是降血壓的要穴,還能治療各種溫症,不論溫寒、溫熱、風溫、溫毒均可選用此穴。

主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白帶,陰挺,陰癢,產後腹痛,遺精,陽痿,疝氣,小便不利,頭痛,目眩,癲狂,膝臏腫痛,下肢痿痹。

故曲泉穴可與其他穴位配伍治療有下肢疼痛等的糖尿病,對於減輕患者症狀的不適感亦非常有效。

(3)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第二跖骨結合部前凹陷處,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搏動,即是該穴。

取穴時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

太沖代研究發現,太沖穴是治療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青光眼、面神經麻痹、癲癇、肋間神經痛、月經不調、下肢癱瘓等的重要腧穴。

按壓時切忌用力過大,否則會導致皮下瘀血。

一般每次按四五分鐘即可。

按壓後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謝。

感謝你的查閱,如覺得有幫助,請將它轉發給有需要的人,你將功德無量!明天會繼續分享。

我是健康哥吳少峰,我的夢想是幫助10萬人改變健康習慣,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有什麼不對也請告訴我53092112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醫內科肝膽病證~脅痛

脅痛脅痛是以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肝膽病證。脅,指側胸部,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統稱。如《醫宗金鑒·卷八十九》明確指出:「其兩側自腋而下,至肋骨之盡處,統名曰脅。」《醫方考·脅痛門》又謂...

願君一生逍遙遊,遇事不驚,處世淡然

現在社會的生活節奏太快,在奔波忙碌的旅程中,身邊不乏常有人感嘆壓力大、負擔重,生活不易,心太累,自己很壓抑。心累是精神上的壓力,心裏面的負擔,壓抑的情緒太久得不到釋放。這樣長期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

國醫大師顏正華:疏肝解郁,重在這5點!

作為人體的「將軍之官」,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肝,有著將軍般的剛強,也有將軍般的怒氣!有道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或是一種無奈的英勇與氣概,而「將軍」一怒,往往會殃及池魚,不僅肝自身會受到傷害,...

月經前的那幾天為什麼會煩躁抑鬱

煩躁了幾天後,大姨媽終於來了。那幾天裡,是看什麼都不順眼,平時不喜歡的,在那幾天裡簡直就是面目可憎,平時喜歡的,在那幾天也沒什麼興趣,只想一個人呆著,在陽台看對面的風景發獃,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