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被「宮頸糜爛」嚇得四處求醫嗎?看看婦科專家怎麼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作者:株洲市中心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徐瓊
門診經常遇見這樣的病人:「醫生,我有宮頸炎該如何治療?」甚至有些二十歲左右的病人告訴醫生:「我有宮頸炎,做了LEEP刀手術。
我想檢查一下我的宮頸炎好了沒有。
」 還有病人說:「我宮頸糜爛好多年了,用了好多藥,花了好多錢,還是沒治好。
」
每當這時,我會客觀地告訴病人:「你問題不大,應屬正常。
只要每年常規的防癌檢查就可以了,大多數不需要治療。
」病人總半信半疑,怎麼跟別的醫生講的不一樣呢?
什麼是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曾經是一個困擾了很多女性的一個疾病。
去做體檢的女性幾乎十有八九會被診斷為宮頸糜爛。
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取消「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
宮頸糜爛,說到底,實際上是過去對宮頸的一種正常表現的錯誤認識。
在過去的醫學教科書上,還有宮頸糜爛的所謂分度診斷,稱之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認為範圍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輕重,面積小於1/3是輕度,1/3-2/3是中度,超過2/3是重度,如果理解前面所提到的所謂的「宮頸糜爛」的真正機制,則很好理解,其實是受雌激素影響後柱狀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屬正常生理現象。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屬正常生理現象,沒有什麼特殊的臨床表現。
有些人可能會有接觸性出血的表現,但只是宮頸的個體差異,就象有些人嚼點硬東西,牙齒或者口腔就會出點血。
平時大家口頭常說的「宮頸糜爛」實際醫學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移位」。
臨床大多數宮頸炎屬於此種情況。
正常的宮頸外口表面被覆復層鱗狀上皮細胞,肉眼表現光滑。
宮頸管內黏膜被覆柱狀上皮細胞。
隨著女性體內雌激素的變化,宮頸外口的復層鱗狀上皮細胞和宮頸管內黏膜的柱狀上皮細胞會互相移行。
故年輕的女性由於雌激素的影響,宮頸管柱狀上皮外移到子宮頸外口,而呈現宮頸充血「糜爛」。
未婚女性有先天性宮頸「糜爛」的占15%~20%。
引用某位專家的話:這種「宮頸柱狀上皮移位」是女性年輕的資本。
宮頸糜爛需要治療嗎?
由於炎症刺激,宮頸被覆的復層鱗狀上皮細胞逐漸脫落,為柱狀上皮細胞所代替,因柱狀上皮下的毛細血管顯露,使炎症區呈鮮紅色,以前稱「宮頸糜爛」。
現已廢棄這名稱。
不論宮頸外口表面被覆是復層鱗狀上皮細胞還是柱狀上皮細胞,它們都是良性細胞,不是異常細胞及癌變細胞。
所以對於這種宮頸良性改變,一般無需治療。
但是宮頸的定期檢查很有必要,不是為了預防宮頸糜爛,而是為了預防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生與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感染有關,有些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宮頸鱗柱交界區持續感染時,容易發生癌前病變和宮頸癌。
宮頸癌自從有了宮頸刮片以後,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關鍵就是提前預防和治療。
目前推薦21歲以後的有性生活的女性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宮頸刮片檢查,30歲以後,可以聯合作HPV檢查,如果連續3次HPV和宮頸刮片檢查都陰性,可以間隔時間延長到3年檢查一次,65歲以後可以停止篩查。
若結果提示異常,就需進一步行陰道鏡檢查+活檢以確定病變程度,再定治療方案。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不需要進行任何治療,目前尚未有特效的藥物使宮頸「糜爛」面恢復光滑,除非物理治療。
常見的有雷射療法、冷凍治療、聚焦療法、微波療法等。
因宮頸炎導致白帶異常,接觸性出血,可考慮陰道塞藥控制症狀。
最後提醒大家:宮頸炎一般不影響生育,除非患有不孕者已排除常見導致不孕的原因,而宮頸炎影響排卵期的陰道分泌物。
這樣的話,醫生會視情處理。
看完之後,是不是對 「宮頸炎」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呢?希望大家放下包袱,輕鬆生活,若下次再遇見這類問題就不用緊張啦!
專家推薦
徐瓊:婦產科主任醫師,1990年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臨床醫療系醫療專業,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兼職教授,現任株洲市中心醫院婦科副主任兼田心院區婦產科主任。
一直從事臨床婦產科工作,曾在長沙、廣州、北京等地進修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紮實,臨床經驗豐富,熟練掌握婦產科常見、多發病的診治,各種婦科疾病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有效基礎理論知識紮實。
擅長於婦科炎症與婦科腫瘤的治療。
能熟練的進行各種婦科惡性腫瘤手術、陰式子宮切除手術,尤其在婦科微創技術方面成績突出,能嫻熟地在腹腔鏡下行子宮切除術、附件切除術、卵巢囊腫剝除及子宮內膜異位症、宮外孕、不孕症等手術。
宮腔鏡下子宮息肉、子宮肌瘤摘除手術。
在省內外婦產科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坐診時間:
周一、四上午(田心院區)
周二上午、周六下午(河西本部)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宮頸糜爛」是錯誤表述,早已被棄用!
作者:阮鳳 「宮頸糜爛」一詞對於大部分女性來說並不陌生,有很多女性在進行婦科檢查時會查出患有宮頸糜爛,並且會從醫生那裡得知一些關於宮頸糜爛的信息,比如醫生會告訴患者宮頸糜爛是一個很嚴重的疾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