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新生命的微笑,由她守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轉載自「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兩個生殖細胞奇蹟般地會合,形成了一個受精卵,預示著生命由此開始了。
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黃荷鳳看來,人類的生殖是一門醫學藝術,她在探索生殖奧妙的過程守護著一個個新生命,也守護著每一個新生命家庭。
她被親切地稱作創造新生命的「科學家媽媽」;她的開創性研究成果得到世界認可,增進了全球對生殖醫學知識的了解,改善了中國人群的生殖健康。
從醫30餘年,黃荷鳳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她希望每一個幸福的家庭都誕下健康的寶寶,新生命的微笑,由她來守護。
初心:三十餘年的堅守
1977年冬,中國570萬考生走進了曾被關閉了十餘年的高考考場,黃荷鳳就是其中之一。
1978年3月,黃荷鳳從浙江省常山縣來到了杭州,進入浙江醫科大學,成為一名臨床醫學系學生。
「醫學的奧秘讓我為之著迷,進校後不久,我就深深愛上了臨床醫學這個專業。
」黃荷鳳談到最初的選擇,口氣仍然異常篤定。
從入校到從業,已經即將進入第四十個年頭。
臨床醫學專業有句口頭禪,「辛辛苦苦婦產科」,因此願意選擇婦產科作為自己專業的醫學生,往往並不多。
而黃荷鳳之所以選擇婦產科,與她年輕時期一段經歷有著密切關係。
黃荷鳳在醫科大學就讀期間,曾在浙江的一家地區級醫院見習,每天接觸到大量的疑難雜症患者。
她曾遇到一位產婦因為胎盤早剝被送到醫院,情況十分緊急,經過婦產科醫生的搶救,大人的子宮保住了,小嬰兒順利出生。
當聽到這個剛和媽媽一起被醫生從生死線上拉回來的小傢伙兒第一聲響亮的啼哭時,黃荷鳳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地觸動了,「那一刻我真的是從內心深處感到,婦產科醫生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所以畢業後,我便義無反顧地選擇婦產科作為終生職業」。
從見習期年輕的實習醫生,到如今著名的生殖醫學家,已經三十多年過去了,黃荷鳳的初心從來沒有變過:她長期工作在婦幼保健系統,守護著婦女和孩子的健康,她將無數新生命帶到這個世界,為無數家庭解決煩惱,也無時無刻不在努力使這個職業變得更加「神聖」。
她實現了中國婦幼保健專科醫院系統中國科學院院士零的突破,也是繼林巧稚之後,中國婦產科領域第二位婦產科院士。
造福:無數新生命的「科學家媽媽」
七月的一天,黃荷鳳和平常一樣忙碌。
儘管日常行政和教學科研工作十分繁忙,她仍然風雨無阻地堅持每周出診兩次,幫助患者解決困難。
這天,她的診室里來了一位「特別的來訪者」——一個21歲的年輕女孩。
這個女孩不是來看病的,而是來向「黃媽媽」告別的。
女孩口中的「黃媽媽」正是黃荷鳳。
原來,她是1996年黃荷鳳通過輔助生殖技術誕生的「試管嬰兒」,當年的小嬰兒如今已經長大成人,而且準備去英國留學了,出國前她一定要向黃荷鳳道個別。
輔助生殖技術(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俗稱「試管嬰兒」,它是分別將卵子和精子取出後,置於培養液內使其受精,再將胚胎移植回母體子宮內發育成胎兒的過程。
1978年,全球首位「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科學家將精子和卵子放在同一個培養基中,使它們自然結合,再把受精卵放回母親的子宮內以孕育新的生命。
1992年,比利時醫生通過顯微操作將精子注射到卵細胞胞漿內(卵漿內單精子注射),解決了常規受精失敗的問題,進一步完善了「試管嬰兒」技術。
儘管在國際上已經發展了十餘年,但對於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大陸來說,「試管嬰兒」還是一個很新的詞。
1991年,34歲的黃荷鳳從香港進修回來,著手組建生殖醫學團隊,加入了國內「試管嬰兒」技術研究的行列。
1995年,在黃荷鳳團隊的努力下,浙江省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當年的這名女嬰和來到黃荷鳳診室向她道別的這名女孩一樣,如今都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試管嬰兒』不是解決不孕不育的唯一途徑。
因為不孕不育的原因很多,治療方法也不同。
只有通過其他治療仍不能自然懷孕時,才考慮『試管嬰兒』。
」黃荷鳳一直堅持這個觀點。
從醫30餘年,她創建生殖新技術和優化助孕治療流程,帶領團隊使數萬餘家庭生育了健康孩子,為不育家庭帶來了希望,成為使無數新生命誕生的「科學家媽媽」,黃荷鳳等科學家的努力同時還推動了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化、規模化,中國的生殖醫學從此躋身世界前列。
前瞻:一個擔憂背後的心血和汗水
黃荷鳳是國內最早開始關注輔助生殖技術出生子代安全性的專家和學者,為此她所帶領的團隊從本世紀初就開始了對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子代健康狀態進行隨訪。
她帶著「助孕技術出生子代近遠期健康」這個關鍵科學問題,開展輔助生殖技術誘發配子/胚胎源性疾病的分子機制研究,在國際上創新性提出「配子/胚胎源性疾病」的理論假說。
「『配子』指的就是精子和卵子,這種理論在臨床中已經證實了,這使慢性疾病的關注點前移到了配子和胚胎髮生期,人類可以從源頭上防控疾病。
」黃荷鳳的這些研究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2012年,她受邀撰寫專著《配子/胚胎源性成人疾病》,系統地描述了配子和胚胎源性的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的發育源性,由世界著名的出版集團Springer公司出版。
在對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孩子進行長期隨訪的過程中,她發現很多慢性疾病來源於生殖細胞的表觀遺傳,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得了糖尿病,那麼有可能他父親的精子或母親的卵子上就帶有生成糖尿病的表觀遺傳信息,正是這種表觀遺傳信息使他得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
她進一步開展精源性和卵源性疾病的代間及跨代遺傳規律和機制研究,使配子/胚胎源性疾病研究成為重大慢病研究的前沿和熱點。
她是一個著名的生殖醫學臨床專家,更是一個臨床研究學家。
守護:一個細胞解決遺傳罕見病
中國每年出生約1800萬新生兒,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兒約占5.6%,這些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兒中,遺傳性出生缺陷占30%,比例非常大。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新生兒遺傳性出生缺陷是災難性的。
那麼,輔助生殖技術安全嗎?生育本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經過人工干預,會不會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化,損害母親和孩子的健康?這是黃荷鳳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輔助生殖技術的基礎上,我們又進一步研究進行胚胎著床前遺傳學診斷,在孕前就把『娘胎裡帶來的疾病』治好,」黃荷鳳表示,目前這種診斷只需「一個細胞」就可以完成,「胚胎著床前遺傳學診斷一般在體外培育三到五天的胚胎中進行。
但這時胚胎細胞量有限,如果用於活檢的細胞太多,就會影響胚胎的成活,所以我們只摘取一個細胞或少數幾個細胞,通過改良的全基因組擴增技術,大大提高了檢測的準確率。
發現了某種遺傳疾病,就剔除攜帶致病基因的胚胎,選擇健康的胚胎放入母親的子宮中,生出來的寶寶以及後代子孫就都不會再生這種病了。
」
轉化:致力於提高中國人口質量
「家系收集-突變基因篩查-孕前胚胎遺傳學診斷-宮內胎兒基因診斷-子代隨訪」,從孕前檢測到新生兒出生、成長,黃荷鳳為他們層層把關,建立了嚴密的遺傳病防控技術體系,保證了下一代的安全。
她主持創建了系統化遺傳病防控技術體系和規模化臨床平台,制定了染色體病和單基因病臨床診斷規範,創建了國內首家衛生部准入開展全部輔助生殖技術的生殖中心,主編了中國第一部輔助生殖技術工具書《現代輔助生殖技術》和中國第一部輔助生殖技術臨床診療指南和技術規範,為中國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化和標準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黃荷鳳帶領團隊一起完成15000多名胎兒遺傳學診斷和1139個遺傳病家系的胚胎遺傳學診斷,避免了超過2000個遺傳病兒出生,還將她的成果在全國14個省市33家單位推廣。
這些工作得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知名專家的高度肯定,他們認為黃荷鳳的研究增進了全球對生殖醫學知識的了解,改善了中國人群的生殖健康。
「目前我們正在開展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型兒童肥胖干預項目『預防兒童肥胖的社區-家庭-母嬰綜合干預隊列研究』,在疾病的胚胎/胎兒起源學說基礎上,將在國際範圍內開展臨床干預性試驗研究,在從社區-家庭-醫院層面,開展覆蓋婦女妊娠前期、妊娠期、兒童嬰兒期、幼兒期的連續性肥胖干預措施,制定基於我國國情和婦幼保健特點的兒童超重/肥胖風險評估標準及臨床干預手冊,最終減輕我國慢性代謝性疾病人群的疾病負擔。
」黃荷鳳表示,她和團隊還將開展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人類胚胎髮育中的細胞編程與配子/胚胎源性疾病的發生機制」研究以及規模化的染色體病和單基因遺傳病的出生缺陷干預,繼續為提高我國的人口質量提供支撐。
【人物簡介】
黃荷鳳,女,浙江臨安人,1957年9月出生,生殖醫學專家。
1982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醫學院胚胎源性疾病研究所所長,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教育部生殖遺傳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主任。
黃荷鳳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配子源性疾病」理論學說,對精/卵源性疾病的代間及跨代遺傳/表觀遺傳機制進行了開創性研究;針對輔助生殖技術(ART)出生子代近遠期健康的關鍵科學問題,通過ART出生隊列和基礎研究、優化助孕流程、創建生殖新技術,提高了試管嬰兒安全性,並從源頭阻斷遺傳性出生缺陷。
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先後承擔「863」、「973」、「十二五」科技支撐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
以通訊/共同通訊作者在PNAS、Nat
Med等雜誌發表SCI論文120餘篇。
主編中國第一部ART工具書《現代輔助生殖技術》、第一部《人類ART臨床診療指南》。
擔任Endocrinology等6家SCI雜誌編委,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榮譽院士(Fellow Honoris Causa)。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
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醫生,我要龍鳳胎!」「我想孩子是雙眼皮!」,寶寶能定製嗎?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行,有的夫婦開始藉助科技手段孕育下一代。「大夫,我要一對龍鳳胎!」、「醫生,我想孩子是雙眼皮!」……生殖輔助技術確實能夠創造奇蹟,但它也有禁區。
定製」完美寶寶」?名醫告訴你,輔助生殖技術能幫你到哪一步
「如果寶寶能長得如我所想,那該多好?」每位「准」爸媽,都渴望擁有一個如自己所願的完美寶寶。有約君聽說,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胚胎種植前遺傳學診斷和篩查技術的應用,從某種程度上,的確能...
婦產科專家:高齡再育女性健康、子代健康亟待重視
「目前,醫院二胎孕產婦人數呈上升趨勢,從16%上升到了23%左右。」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副院長李笑天在今日的東方婦產科學論壇母胎分論壇上帶來新數據。二胎政策開放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70、80後...
做試管嬰兒對媽媽和寶寶的影響有哪些呢
自1978年第一例體外受精嬰兒Louise Brown的呱呱墜地,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約500萬的人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近三十餘年來,輔助生殖技術包括人工受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得...
海外試管吸引中國家庭前往的秘密
1978年全球首例試管嬰兒的出生,人類便擁有一項「神奇」醫療技術---輔助生殖技術。從最初體外受精的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到現在被應用的能夠診斷篩查家族遺傳病基因的第三代技術,這項技術已經實現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