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躁怎麼艾灸?髒躁的艾灸治療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髒躁【病症概述】

髒躁是由情志內傷,心因性疾患,以精神憂鬱,煩躁不寧,悲傷欲哭,喜怒無常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此病早在《金匱要略》首有記載,本書《婦人雜病》篇中說:「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後世論述本病皆師仲景之論。

尤在涇著《金匱要略心典》中云:「血虛髒躁,則內火擾神而神不寧,悲傷欲哭如有神靈而實為虛病。

」《醫宗金鑒》載,「髒,心臟也,心靜則神藏,若為七情所傷,則心不得靜,而神躁擾不寧也。

」另外,中醫學的「厥證」、「奔豚」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論述。

現代醫學稱之為「癔病」,亦稱「歇斯底里」。

本病可因精神因素而急劇發生,但也可因恰當的治療而迅速恢復。

其臨床表現包括精神、神經和軀體等方面多種多樣的症狀。

病人具有鮮明的情感色彩,其病狀可由暗示引起,也可由暗示消失。

雖然病程較短,但易於反覆發作,一般預後良好。

病人多具有某些性格特徵。

體格檢查無異常,不能發現相應的器質性病變,本病多發於青壯年,發病率女性多於男性。

【病理闡述】

本病的病因病機,與患者的體質因素有關。

《釋名》:「躁者,燥也,物燥乃動而飛揚也。

」《易•乾卦》;「火就燥。

」《說卦》,「燥萬物者莫 乎火。

」是以知躁生於燥,燥生於火。

此火非六淫之火,乃七情內傷,五志所化之火,灼傷營陰,心火上炎。

火性動,故神明躁擾不寧,即《金 》所謂:「憂思繫心不解散,悲苦哀哭悽然生。

」性格內向之人,素多憂鬱,憂愁思慮,積久傷心,勞倦傷脾,心脾耗傷,化源不足,髒陰已虧。

若因經孕產乳,精血內耗,五臟失於濡養。

五志之火內動,上擾心神,發為髒燥。

現代醫學認為癔病的發病總體來說與精神因素有關。

突然而強烈的精神刺激,往往是癔病初次發作的促發因素。

以後的發作往往是在與第一次發病類似的情景下,通過自我暗示和情感體驗而突然復發。

癔病性格是另一重要因素,這種人情感反應強烈,情緒易波動,往往感情用事,易接受暗示,易受他人言語影響;想像力豐富,喜誇張和表現自己;特別當情感反應強烈時,往往將想像和現實混淆,通過聯想對自己進行暗示。

由於有癔病性格的人在精神因素的影響下就會造成大腦皮質功能失調,皮質下神經活動功能損害,臨床出現癔病的表現。

此外,顱腦外傷、某些軀體疾病、月經期等,當引起大腦皮質機能減弱時,也可成為癔病的發病條件。

【灸療辨證】

(1)症狀表現:精神恍惚,情志佛郁,或情緒激動,心中煩亂,落寐不酣,易於驚醒。

發作時,呵欠頻作,哭笑無常,不能自主。

口乾,便秘,舌質紅或嫩紅,苔少,脈細弱而數或細弦。

(2)灸療原則:養心益脾,寧神解郁。

主要取心、肝、脾背俞穴、手足厥陰,手足少陰,督脈經穴。

(3)灸療處方:心俞、脾俞、太沖、肝俞、人中、百會、神門、太溪。

(4)隨症加穴:①精神恍惚者,加魂門,志室;②胸悶氣逆者,加內關、太沖;③哭笑無常者,加間使、勞宮;④昏仆不知者,加中沖、湧泉、內至陰。

(5)灸療方法:

①艾條灸:每次灸3~4穴,每穴每次灸10~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連灸10~20次。

②艾炷無瘢痕灸:上方除人中、百會、神門、太溪施以針刺平補平瀉外,其餘各穴均用半棗核大艾炷灸3~5壯。

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為1療程。

③隔物灸:取蘇葉、艾葉適量,麝香少許,和面製成餅狀,置於膻中、中脘兩穴上,再以麥粒大小艾炷隔餅灸治,每次10壯,隔日1次,連用兩周。

④針上加灸:毫針刺施平補平瀉法,以後於針尾上點燃艾圓灸之,除人中、太溪、神門、百會不灸外,其餘各穴均灸3~5壯,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為1療程。

⑤寧神膏敷灸:龍膽草20g,吳茱萸12g,土硫黃6g,硃砂0.5g,明礬3g,小薊根適量。

上藥共研細末,小薊根搗汁、混勻,加凡士林適量,調為稀糊狀。

取藥糊適量,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外加包紮固定。

每日換藥1次。

⑥安神膏敷灸:丹參、遠志各12g,百合6g,炒酸棗仁、柏子仁各9g。

上藥共研細末,用米醋適量調為膏狀。

取藥膏適量,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和三陰交(雙)穴上,外加包紮固定。

每日換藥1次。

(6)方義說明:本方具有養心益脾、寧神解郁的作用。

取心俞以清心養心而寧神;取脾俞以健脾益氣而生血;取太沖、肝俞以清肝疏肝而解郁;取人中、百會以開竅醒腦而清神;更取神門、太溪以補北瀉南,俾水升火下,水火既濟則天地始可交泰。

髒躁辨證分型取穴及灸法列表

取穴配穴灸法施灸量

心俞、脾俞、太沖、肝俞、人中、百會、神門、太溪。

①精神恍惚者,加魂門,志室;②胸悶氣逆者,加內關、太沖;③哭笑無常者,加間使、勞宮;④昏仆不知者,加中沖、湧泉、內至陰。

艾條灸每次灸3~4穴,每穴每次10~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連灸10~20次。

艾炷無瘢痕灸艾炷如半棗核大,每穴3~5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隔物灸艾炷如麥粒大小,每次10壯,隔日1次,連用兩周。

針上加灸各穴均灸3~5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寧神膏敷灸每日換藥1次。

安神膏敷灸每日換藥1次。

【補充說明】

1.髒躁屬於心因性疾患,為神經機能症,當除外任何系統的器質性疾患,尤其是顱腦內器質性和占位性病變,首當鑑別排除。

2.因本病呈陣發性發作,臨床症狀極為複雜,表現形式多樣,故在臨床取穴及治療中,可根據其症狀不同,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3.當患者癔病發作時用暗示的方法往往便可緩解其症狀。

醫務人員可以用充滿信心的簡短語言對患者進行鼓勵和保證,使其對治療充滿信心,在此基礎上進行治療。

治療時,要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周圍人員,避免各種不良刺激。

4.患者病情緩解後,醫務人員應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疏導和精神治療,幫助患者認識自己的疾病和思想因素,克服孤獨沉思和不切實際的幻想等性格上的弱點。

適當的體育鍛鍊,增強休質,每多起到良好的自我暗示作用。

在平常生活中,患者應保持思想開朗,心情舒暢,以儘量避免本病的發作。

【文獻摘要】

(一)古代灸療文獻

1.《神應經》

喜笑:百會、水溝。

2.《普濟方》

嗜臥:五里、太溪、大鐘,二間。

3.《灸法秘傳》

奔豚……先灸氣海,兼灸中極是。

4.《傳悟靈濟錄》

厥逆人中灸七壯,或針入齒,膻中三七壯,百會灸暴厥逆冷,氣海。

5.《太平聖惠方》

黃帝灸法:療神邪鬼魅,及發狂癲,諸不擇尊卑,灸上唇裡面中央肉絲上一壯,炷如小麥大。

又用鋼刀決斷更佳也。

6.《類經圖翼》

十一卷•諸證灸法要穴:厥逆:人中灸七壯,或針入至齒妙;膻中二十一壯,百會、氣海。

一法以繩圍男左女右臂腕為則,將繩從大椎向下,度至脊中,繩頭盡處是穴,灸二十一壯。

7.《針灸逢源》

凡男婦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怒,或晝夜妄行,或言見鬼神,如此之類:人中、少商、隱白、大陵、申脈、風府、頰車、承漿、勞宮、上星、會陰、曲池、舌下中縫……。

8.《針灸集成》

太息善悲:行間、丘墟、神門、下三里、日月在期門下五分。

狂言喜哭:陽溪、下三里、神門、陽穀、水溝、列缺、大陵、支溝、神庭、間使、百勞。

善哭:水溝、百會。

9.《針灸大成》

心煩:神門、陽溪、魚際、腕骨、少商、解溪、公孫、太陽、至陽。

心驚恐: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沖、百會、歷兌、通谷、巨闕,章門。

喜笑:水溝、列缺、陽溪、大陵。

喜哭:百會、水溝。

10.《針灸資生經》

心恍惚……心俞、天井、神道,治悲愁恍惚。

狂驚恍惚,灸足陽明。

狂癲恍惚,灸腦戶等。

狂言恍惚,灸天樞。

11.《醫學綱目》

卷十七•卒中暴厥:《玉》氣昏暈:奪命(在曲澤上針入三分,先補,候氣回後瀉,不可高手,忌灸,如不蘇取臍中),臍中(灸七壯,忌針)。

此二穴能起死回生。

[無]治魘卒死,諸暴絕症,用半夏不拘多少,湯泡七次為末,每用少許,吹入鼻中,心頭溫者可治。

倉卒無方,急於人中穴及兩腳大拇趾離甲一韭葉許,各灸三五壯即活。

12.《葛洪肘後備急方》

治卒厥逆上氣,又兩心脅下痛滿,淹淹欲絕方,溫湯令灼灼爾,以漬兩足及兩手,數易之也,此謂奔豚病,從卒驚怖憂追得之,氣下縱縱,衝心胸臍間,築築發動,有時不治煞人……,度手拇指折度心下灸三壯,瘥。

治卒狂言鬼語方,針其足大拇趾,爪甲下入少許,即止。

又方:灸天樞,百壯。

亦主狂言恍惚。

又方:以甑帶急合縛兩手,火灸左右脅,握肘頭文俱起,七壯。

須臾,鬼語自道姓名,乞去。

徐徐詰問,乃解手耳。

註:此取穴法,後世醫家用於取章門穴。

13.《備急千金要方》

狂邪鬼語,灸天窗九壯。

狂痛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壯,穴在左右手腕後六寸。

狂言恍惚,灸天樞百壯。

狂邪發無常,披頭大喚欲殺人,不避水火,及狂言妄話,灸間使三十壯,穴在腕後五寸臂上兩骨間,亦灸驚恐歌哭。

狂走喜怒悲泣,灸臣覺,隨年壯,穴在背上甲內右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痛者是也。

狂邪鬼語,灸伏兔百壯。

悲泣鬼語,灸天府五十壯。

悲泣邪語,鬼忙歌哭,灸慈門五十壯。

狂走驚恍惚,灸足陽明三十壯。

狂癲驚走風恍惚嗔喜,罵笑歌哭鬼語,悉灸腦戶、風池、手陽明、太陽、太陰、足陽明、陽蹺、少陽、太陰、陰蹺、足跟,皆隨年壯。

狂走刺人或欲自死,罵詈不息,稱神鬼語,灸口吻頭赤白際一壯;又灸兩肘內屈中五壯;又灸背胛中間三壯,報灸之。

倉公法,神效。

卷十七:奔豚腹腫,灸章門百壯,章門一名長平,二穴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

奔豚,灸氣海百壯,穴在臍下一寸半。

又灸關元百壯,穴在臍下三寸。

奔豚搶心不得息,灸中極五十枚壯。

中極一名玉泉,在臍下四寸。

奔豚上下,腹中與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壯。

奔豚,灸期門百壯,穴直兩乳下第二肋端旁一寸五分。

奔豚上下,灸四滿二七壯,穴快俠田兩傍相去三寸,即心下八寸,臍下橫紋是也。

14.《扁鵲心書》

厥症,形無所知,其狀若屍,由憂思驚恐,此症婦人多有之,灸中脘五十壯。

卷上•附竇材灸法:風狂妄語,乃心氣不足,為風邪客於包絡也,先服睡聖散,灸巨闕穴七十壯,灸瘡發過,再灸三里五十壯。

卷中•風狂:此病……故發風狂,言語無倫,持刀上屋。

治法,先灌睡聖散,灸巨闕二三十壯,又灸心俞二穴,各五壯,內服鎮心丹、定志丸。

治驗:一人得風狂己五年,時發時止,百法不效。

余為灌睡聖散三錢,先灸巨闕五十壯,醒時再服,又灸心俞五十壯,服鎮心丹一料。

一婦八產後得此證,亦如前灸,服姜附湯而愈。

卷上•附竇材灸法:昏默不省人事,飲食慾進不進,或臥或不臥,或行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慮太過,耗傷心血故也,灸巨闕五十壯。

屍厥,不省人事,又名氣厥,灸中脘五十壯。

卷上•五等虛實:凡看病要審元氣虛實,實者不藥自愈,虛者即當服藥,灸關元穴,以固性命……將脫者,元氣將脫也。

尚有絲毫元氣未盡,惟六脈尚有些小胃氣,命若懸絲,生死立待。

此際非尋常藥餌所能救,須灸氣海、丹田、關元各三百壯,固其脾腎。

夫脾為五臟之母,腎為一身之根,故傷寒必診太溪、沖陽二脈者,即脾腎根本之脈也。

此脈若存,則人不死,故尚可灸,內服保元丹、獨骸大丹、保命延壽丹,或可保其性命。

卷上•黃帝灸法:氣厥屍厥,灸中脘五百壯。

卷中•太陽見證:太陽寒水,內屬膀胱,故脈來浮緊,外證頭疼發熱,腰脊強……仲景以為陽證,乃與涼藥隨經而解,反攻出他病,甚者變為陰證,六脈沉細發厥而死,急灸關元,乃可復生。

卷中•陽明見證:陽明燥金,內屬於胃,六脈浮緊而長,外證目痛發熱,手足溫,呻吟不絕……若果發昏厥,兩目枯陷不能升者,急灸中脘五十壯,漸漸省人事,手足溫者生,否則死。

卷中•厥證:《素問》云:五絡俱絕,形無所知,其狀若屍,名為屍厥……昏冒強直。

當灸中脘五十壯即愈。

此證婦人多有之,小兒急慢驚風亦是此證……惟灸此穴,可保無虞。

令服來復丹、蓽茄散而愈。

卷下•婦人卒厥:凡無故昏倒,乃胃氣閉也。

灸中脘即愈。

古代灸治髒躁選取穴位及灸法列表

施灸穴位(或部位)灸法來源

百會、水溝《神應經》

五里、太溪、大鐘,二間《普濟方》

氣海、中極《灸法秘傳》

人中、膻中人中灸七壯,膻中三七壯。

《傳悟靈濟錄》

上唇裡面中央肉絲上灸一壯,炷如小麥大。

《太平聖惠方》

人中、膻中人中灸七壯,膻中二十一壯。

《類經圖翼》

人中、少商、隱白、大陵、申脈、風府、頰車、承漿、勞宮、上星、會陰、曲池、舌下中縫《針灸逢源》

行間、丘墟、神門、下三里、日月、陽溪、下三里、神門、陽穀、水溝、列缺、大陵、支溝、神庭、間使、百勞、水溝、百會《針灸集成》

神門、陽溪、魚際、腕骨、少商、解溪、公孫、太陽、至陽、百會、水溝、水溝、列缺、陽溪、大陵、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沖、百會、歷兌、通谷、巨闕、章門《針灸大成》

心俞、天井、神道、足陽明、天樞、腦戶《針灸資生經》

臍中、人中穴、兩腳大拇趾離甲一韭葉許臍中灸七壯,人中穴及兩腳大拇趾離甲一韭葉許,各灸三五壯。

《醫學綱目》

度手拇指折度心下灸三壯。

《葛洪肘後備急方》

天樞、章門穴灸天樞百壯,灸章門穴七壯。

天窗、手逆注、天樞、間使、臣覺、伏兔、天府、慈門、足陽明、腦戶、風池、手陽明、太陽、太陰、足陽明、陽蹺、少陽、太陰、陰蹺、足跟、口吻頭赤白際、兩肘內屈中、背胛中間灸天窗九壯,灸手逆注三十壯,灸天樞百壯,灸間使三十壯,灸臣覺隨年壯,灸伏兔百壯,灸天府五十壯,灸慈門五十壯,灸足陽明三十壯,灸腦戶、風池、手陽明、太陽、太陰、足陽明、陽蹺、少陽、太陰、陰蹺、足跟隨年壯,灸口吻頭赤白際一壯,灸兩肘內屈中五壯,灸背胛中間三壯。

《備急千金要方》

章門、氣海、關元、中極、中府、期門、四滿灸章門百壯,灸氣海百壯,灸關元百壯,灸中極五十枚壯,灸中府百壯,灸期門百壯,灸四滿二七壯。

中脘灸五十壯。

《扁鵲心書》

巨闕穴、三里灸巨闕穴七十壯,再灸三里五十壯。

巨闕、心俞二穴灸巨闕二三十壯,心俞二穴各五壯。

巨闕、心俞灸巨闕五十壯,又灸心俞五十壯。

巨闕灸五十壯。

中脘灸五十壯。

氣海、丹田、關元各三百壯。

中脘灸五百壯。

中脘灸五十壯。

中脘灸五十壯。

(二)現代灸療文獻

1.蒙藥配合艾灸治療癔病 包金豆 馬玉田 中國民族醫藥雜誌 2005,(1):22

治療方法:蒙藥掃日格曾-11味紅糖水進服,晚可服高油-13味或阿嘎日-9味加硃砂。

血壓高時加三普勒敖日布,伴消化不良時用阿木甘-6味,體弱用湯欽-25味,熱盛用三旦-3味湯或古日古木-7味等。

灸法:置病人於安靜、清潔的治療室。

取穴百會、四神聰、大椎、膻中,中脘、關元、腎俞、足三里。

每次取4~5穴。

用直接或隔薑片灸法。

每穴約8~10分鐘,以皮膚發紅不燙傷為度。

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病案舉例:哈某某,女,19歲,大學生,3天前因受驚嚇後出現言語不清、行為怪異、哭吵、不眠等。

於2004年3月19日來我院就診。

病人面色灰暗,脈沉細弱,舌質紅,苔白。

查體、實驗室檢查、X線、心電圖未見異常。

結合病史、症狀、體徵及輔助檢查診斷為癔病。

早:草日格申主吉格3g用三旦-3味湯2.5g送服;中午:古日古木-7味;晚:臨睡前高袖-13味2.5g紅糖水送服。

置病人於治療室,由兩名助手協助,每次選取病人百會、四神聰、大椎、膻中、中脘、關元、腎俞、足三里之4~5穴,用艾柱直接灸以皮膚發紅不燙傷為度。

每次治療50分鐘,第1次治療後患者當晚睡眠約5小時。

第2次治療在灸百會時患者出現安靜欲入睡之狀。

治療5天後患者神志已然恢復,自行接受治療。

自述灸膻中時胸中鬱悶之氣有外瀉之快感,治療10次患者痊癒出院,隨訪1年未復發。

2.針刺加灸治療髒躁46例 莫太敏 廣西中醫藥 2008,31(1):21

治療方法:腎陰不足,肝陽上亢,心火上擾型治宜滋補肝腎、平肝潛陽、寧心安神。

取穴:列缺(雙)、公孫(雙)、腎俞(雙)、三陰交(雙)、心俞(雙)、肝俞(雙)、太溪(雙)、太沖(雙)、內關(雙)、百會。

取0.25mm×40mm毫針,列缺、公孫、三陰交、太溪施提插補法;腎俞、心俞向脊柱方向斜刺,施捻轉補法;肝俞、內關、百會施平補平瀉法;太沖施提插瀉法。

以上諸穴針刺得氣後留針30min,每5min運針1次,起針後取腎俞、三陰交行溫和灸,即將艾條一端點燃後對準施灸穴位,在距其2cm高處,進行熏灸,直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暈即可。

10次為1個療程,第一療程每日治療1次,第二療程隔日治療1次。

腎陽虧虛,命門火衰,脾胃虛弱型治宜溫腎壯陽、補脾養胃、理氣化痰。

取穴:列缺(雙)、公孫(雙)、腎俞(雙)、關元、氣海、命門、豐隆(雙)、脾俞(雙)、胃俞(雙)、足三里(雙)。

取0.25mm×40mm毫針,列缺、公孫施提插補法;腎俞、關元、氣海、命門、脾俞、胃俞、足三里施捻轉補法;豐隆施捻轉瀉法。

針刺得氣後留針30min,每5min運針1次,起針後同樣用溫和灸方法灸腎俞、關元、命門。

10次為1個療程,第一療程每日治療1次,第二療程隔日治療1次。

治療結果:46例患者經1~3個療程治療後痊癒(臨床症狀消失,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33例,好轉(臨床症狀部分消失,部分有所減輕)12例,無效(臨床症狀無變化)1例,總有效率為97.8%,治療有效的患者經6個月隨訪無復發。

3.耳穴貼壓治療髒躁56例 賈軍麗 中醫外治雜誌 2008,17(5):7

治療方法:取穴:耳穴腎、子宮、卵巢、皮質下、內分泌、神門。

腎陰不足,肝陽上亢,配肺、肝、脾穴;腎陰不足,脾失溫煦,配脾、胃、內耳、心;腎陰陽兩虛,配脾、膀胱、胃。

操作:每次選單側5穴~7穴,用王不留行籽貼壓,貼後用手指輕壓穴位0.5min。

以後由患者每日逐個按壓10次,每次每穴各按壓15下。

3d換貼一次,換時兩耳交替,6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7d。

治療結果:本組56例,治療1~3個疔程後,治癒(精神狀態良好,症狀完全消失)15例,顯效(精神狀態良好,症狀基本消失)31例,好轉(精神狀態尚可,症狀減輕)7例,無效(精神狀態較差,症狀無改善)3例,總有救宰94.64%。

病案舉例:張某,女,34歲,1998年5月因家事不和而致抑鬱不樂,進而悲憂欲哭,頭暈而喜欠伸,雖幾經診治,療效不顯。

於1999年10月4日來診。

查體:面帶愁容,精神抑鬱,舌尖紅苔薄白,脈弦滑。

診斷:髒躁症。

取耳穴腎、於宮、皮質下、內分泌、神門、肝、脾穴,治療方法如前述。

予耳穴貼壓治療4次,諸症悉除,為鞏固療效,再次治療7次,五個月後隨訪未見復發。

4.針刺配合耳穴貼壓治療髒躁40例 劉康平 重慶中醫藥雜誌 1990,(3):17

治療方法:治以清心安神,泄火降濁為主,兼對症用穴。

主穴:內關、神門、人中、後溪。

配穴:合谷、太沖、少商、風池。

隨證加減:若出現癲癇樣發作加配曲池、少商;出現僵直,睡眠不佳時加配湧泉、百會;喉中梗阻加配照海、天突;哭笑無常加配少商、合谷。

每次針刺2~3個主穴;主穴與配欠交替使用,強刺手法,針刺得氣後,留針15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

每日或每2日針刺1次,10次為一療程。

耳穴:主穴:皮質下、神門、心、腎;

配穴:胃、交感、腦幹。

先把膠布剪成0.8cm2大小的斜方塊備用,然後選用王不留行子,將子放於剪好備用的膠布中心粘上。

用75%滔精常規消毒穴位,再將粘上子的膠布方塊對準穴位貼按,並按揉1~2分鐘,使耳部有強烈的刺痛感,囑患者每晚睡前或未發作時再揉按穴位1~2次,每次2~3分鐘主配穴交替使用,2~3天更換一次,3次為一療程。

治療結果:治癒(按上法治療後臨床症狀消失,經隨訪半年以上未復發者)32例,占80%;有效(經治療後症狀消失,但偶有輕微發作者)5例,占12.5%;無效(治療後,症狀雖可控制,但仍反覆發作者)3例,占7.5%;總有效率為92.5%。

5.電針加耳穴貼壓治療髒躁45例 楊茂英 王愛華 中國民間療法 2002,10(10):11

治療方法:發作期以電針治療,取內關(雙)、神門(雙)、豐隆(雙)、三陰交(雙)、太溪(雙)穴。

穴位常規消毒後用1.5寸毫針直刺進針,平補平瀉,得氣後,內關、三陰交接電針治療儀,採用疏密波,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留針30min,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日,治療1~2個療程症狀可基本控制。

恢復期以耳穴貼壓治療,取耳穴心、肝、皮質下、內分泌、神門等穴,兩耳穴位交替使用。

常規消毒後用0.5cm×0.5cm膠布將王不留行籽固定於耳穴上,每日早晚各按壓1次,按壓至使耳廓發熱或有燒灼感。

5日後取下壓籽,再在對側耳穴施術。

連續治療1個月後觀察療效。

治療效果:本組經治療後痊癒(症狀完全消失,精神恢復正常,隨訪1年未復發)33例,好轉(症狀基本消失,偶有情緒波動,仍需繼續治療)10例,無效(治療前後症狀無改善)2例,總有效率95.6%。

病案舉例:李某,女性,42歲,1997年8月5日初診。

患者1年來精神憂鬱,時覺心中煩悶、失眠、易激動,曾經中藥治療後稍緩解,但半月來症狀加重。

精神恍惚,時哭時笑不能自主,伴失眠多夢。

診見患者面色無華,神疲倦怠,舌苔淡,苔簿白,脈弦細,各種理化檢查未見異常。

診為髒躁,予上法治療後症狀消失,恢復正常工作,隨訪1年未復發。

更多艾灸知識、學習艾灸請關注微信jiudaotang11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針灸穴位歸類

1、補氣穴: 氣海、中脘、關元、足三里、三陰交。2、補血穴: 脾俞、膈俞、章門、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3、理氣穴: 膻中、內關、氣海、太沖、行六、大陵。4、通脈穴: 太淵、內關、神門、心俞、厥...

感冒怎麼艾灸?感冒的艾灸治療方法!

【病症概述】 感冒是感受風邪病毒而致鼻、鼻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並可蔓延累及眼結膜、鼻竇、中耳、喉、支氣管、肺等器官,也可引起咽喉扁桃體周圍腫脹。感冒有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之分。普通感冒,又...

「天涼好個秋」腹瀉用艾灸

進去秋季,我們都能很明顯的感到早晚的天氣很涼,溫差的變化提示我們要及時的增加衣物,以免受涼而引起腹瀉。在秋季腹瀉患者的增多,提示我們要注意對自身的保養,除了在飲食和保暖外注意,另外如果患上腹瀉,...

99種神奇的灸法,對號入座

最近很多媽媽,不知道怎麼用灸。該怎麼配合呢,主灸什麼穴,配穴是什麼呢?接下來小編一一告訴你們,什麼病該怎麼灸。搭配才是最完美的!

艾灸讓你做一個健康女人

艾灸是中國傳統且有效的治療方法。與針齊名,且療效有過之而無不及。灸法的主要原料是艾。艾又名艾草、艾蒿,生於山陽,采於端午,吸取太陽之精華,是一種純陽之物。艾灸作為一種獨特的中醫治療手段,在治療和...

洪善堂—艾灸治療疾病配合穴位

艾灸治療疾病【頸椎病】[典型症狀]頸椎病的症狀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吞咽困難等。[其他症狀]還可表現為耳鳴、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