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女性健康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經常會聽到七情,那麼七情到底是什麼呢,又會對我們女性有什麼影響呢?

七情,即喜怒哀懼愛惡欲,源自《禮記·禮運》。

中醫理論稍有變化,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

情志致病,《內經》早有論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人有五臟化五器,以生喜怒悲憂恐。

是說五臟藏精,精化為氣,氣的運動應答外界環境而產生情志活動。

通常,七情對維持身體的生理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七情失常機體失調,便有可能引發相關疾病。

而現代社會「七情」致病因素對人體臟腑功能正常運轉的影響程度已大大甚於古時,現代女性又因其特殊的生理特徵、心理特質以及社會家庭等因素感情容易起伏波動,更易因七情內傷致陰陽、氣血失調,臟腑經絡功能紊亂,衍生病變。

月經作為成熟女性一種特有的生理現象,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氣血陰陽等在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那麼就讓我們通過了解月經的產生及其調節規律,從行經期、經後期、經間排卵期和經前期四階段來認識七情作為致病因素對女性的特殊有害影響。

一、行經期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孕而成實,虛而成經。

二七既潮,再潮以月,周而復始。

每每月經來潮,表示舊的月經周期的結束及新的月經周期的開始。

所以在月經來潮的時期內稱之為行經期。

此期的生理特點主要表現在排泄月經及重陽必陰。

月經來潮時,必然體現出子宮、胞脈、沖任等的氣血變化,前人所指出的「婦人純陰,以血為主,以氣為用,在上為乳飲,在下為月事」即指此時而言。

行經期的氣血活動呈下行性,只有氣血下行才能排送應泄之經血,所以在此期,機體的一切生理變化活動都應符合下行性的規律,才會排經順暢,完全乾凈徹底地排盡應泄之經血,從而更好地為月經周期其他階段的生理變化奠定基礎。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女性卻常常忽視在行經期對自身的調護,反而會因為經期生理變化較大而出現一些異常的不良情緒,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行經期女性往往煩躁易怒。

《素問·舉痛論》中提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並且「怒則傷肝」,而經血的運行有賴於肝氣的調暢。

只有肝氣疏泄功能正常,才能氣血和調,經血才能排泄順暢,故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之本」的說法。

古人提出「欲調其血,先調其氣」,肝為風木之髒,既藏有形之血,又疏無形之氣。

若大怒不止,則肝氣疏泄太過,導致肝氣上逆,甚者血隨氣上,氣血沖逆於上。

故《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大怒則形氣絕,則血菀於上,使人薄厥」。

大怒時肝氣上逆,則氣血因之俱逆,這嚴重違背了行經期氣血下行的特點,本該下泄之氣血反而逆之上行,勢必造成氣機紊亂,陰陽不調之象,隨之產生氣鬱、氣滯等氣化失常的表現。

「氣為血之帥」,氣的運行發生逆亂,升降出入失常,最終會影響血液的正常運行,以致病象。

唐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寫到:「諸病皆因氣血壅滯,不得宣通」,對於女性的月經病更是如此。

所以在行經期保持肝氣的疏泄功能正常,儘量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使氣機調達非常重要,否則就會出現月經量多、有瘀塊、痛經等病理反應。

二、經後期

所謂經後期是指經凈之後到經間排卵期之間的一段時期,這一時期的生理變化奠定了周期演變的物質基礎,是腎陰、天癸滋長的階段,經後期最大的生理特點在於陰長陽消的運動。

排經之後,血海空虛,前人認為經後期的生理特點在於血虛,所以體內呈現出「不足於血,有餘於氣」的一種氣血偏頗狀態,這也是本期女性易情緒不穩定之根芽所在。

針對本期的生理特點,調護應該以滋養陰水為重點,以養血為基礎,遵循陰長陽消的生理規律,血中養陰,陰中養精。

故而,肝脾的正常運行在本期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脾胃為血液的生化之源,而肝主藏血,並主疏泄、調節氣機,是脾胃正常升降的前提。

故《血證論臟腑病機論》雲:「木之性主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不僅如此,由於女性生理特點在於血偏少氣偏多,氣血之間本就容易失調,所以就更強調氣血之間,肝脾之間運轉協調正常。

然而,在經後期,一則,女性本有血少氣多的生理反應,氣有餘便是火,血虛則易生熱,皆易使木氣亢而生怒,如果此時女性不合理調整情緒,則猶如抱薪救火,則成蘊熱育火之勢必致使肝火大動,令肝木不藏,不藏則血難固,不能生氣養胎,反而食氣傷精,也就是《內經》所說「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如此則會加重血虛之象,不利於陰長陽消,更無以發揮肝之疏泄之性,以助脾胃運化,也就為中焦氣機不暢,無法化生血液埋下禍根。

再則,經後期因「不足於血,有餘於氣」,易使女性心理不穩定,思慮過度,《素問·舉痛論》就曾提出「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思為脾之志,思慮過度則神聚志凝,氣機不暢,導致中焦脾胃氣機鬱結,再加之肝疏泄不利,使之升降不及,運化失常,納運不佳,氣血生化發源。

這自然違背了本期以養血為基礎的調護特點,進而無法為月經周期演變奠定物質基礎,就影響了月經周期演變水平的恢復與提高。

長期如此,必會導致精虧血少,出現月經量少、痛經、甚則閉經等病理反映。

作為女性,當你不得不面對「氣多血少」這一生理特性及其所帶來的影響時,那你就要未雨綢繆,學會去保護自己,調整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三、經間排卵期

月經周期中的經間期,約半之日為排卵期,這一時期非常關鍵,它不僅是整個周期中的陰陽分界處,也是推動周期演變、維持健康月經周期的重要時刻。

此期的活動形式與行經期有所不同者,行經期排出經血在於除舊祛瘀,而經間排卵期在於出新,為受孕服務。

所以經間期氣血活動呈上升性,意在出新,因此在此期,機體的一切活動都既應符合氣血上升性的變化規律,又應促進排卵順利進行。

由於胞宮胞脈上屬於心,心氣下降,胞宮胞脈才得通暢,子宮才能開放行泄,排卵才會正常,所以本期心志的變化就更為重要。

然而,由於現代生活節奏較快,不少女性思想壓力過大,或過度緊張,導致心氣鬱塞不舒,自然影響到經間排卵期的氣血活動。

清代石壽棠曾指出:「七情傷神之輩,為害尤甚。

嘗見情志怫鬱,憂思過度,心陽鬱結……多愁多煩」。

草郁為腐,木郁生蟲,人郁則病。

《赤水玄珠》講到:「心郁神氣昏昧,心胸微悶,主事健忘」。

而對於女性,因郁而產生的影響往往不僅於此,更嚴峻地體現在排卵功能的障礙,導致不孕。

正如《景岳全書婦人規子嗣》云:「產育由於氣血,氣血由於情懷,情懷不暢則沖任不充,沖任不充則胎孕不受」。

所以在生活中合理減壓,適當放鬆對女性來講就十分關鍵。

四、經前期

經前期是相對於行經期而言的,是指從經間排卵期後到行經期前的一段時間,是整個月經周期的後備階段,其最大的特點在於陽長陰消,是陽長運動的重要時刻。

經前期血海充盈,沖任氣血較為旺盛,子宮內膜較厚,鬆軟易脫落,為排經做好了準備。

由於這一時期陽氣偏盛,因而心肝氣火亦較旺盛,所以常會出現一些胸悶煩躁、乳房脹痛、睡眠較差等症狀。

鑒於此期的這一生理特點,前人提出「經前以理氣為先」。

「經血未動,理氣為先」為行經期的順利排經做好了準備,與此同時,也要調整經前期心肝氣血偏旺的狀態。

因此在經前期如何發揮情志對五臟和氣血調和的積極作用,使氣機條達,就十分重要。

《素問·舉痛論》曰「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志達意為心愿已遂,目的達到;氣和當指臟腑功能協調。

榮衛通利,氣血和暢則為心情喜悅時帶來的良好生理效應,也符合了經前期的生理要求,為月經的來潮做好準備。

如果女性在這一時期不能做好自我調節,情志抑鬱,懷抱不舒,必會導致氣機郁滯。

在前文中就已提到,經前期是為月經來潮打下基礎,氣機受阻,會使本期陽長陰消運動出現異常,就會反映在行經期無法重陽必陰,導致諸多月經病的出現。

正如傅青主所說:「婦人有經來斷續,或前或後無定期,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肝氣之鬱結乎」。

我們知道,行經期重在除舊,女性每個月都會不斷地激發身體造血機能,排出廢血,這也是一種排毒的方式,對女性意義重大。

如果由於經前情緒的不良影響,致使營衛不調,三焦不利,氣血不暢,必然造成「淤血不散,新血不生」的惡性循環。

所以,作為女性,你應該有能力調控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情志服務於自己的健康,而不是讓它成為疾病繁殖的土壤。

「人之性最喜暢快,形神最宜煥發,如刻刻有長春之性,時時有長生之情,可以永年」。

讓我們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心悅神暢,安定情志,方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讓我們使情志成為生活中的色彩和疾病中的太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女性的健康,要從哪個器官看?

《中醫基礎理論》常說「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但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言:「女子以肝為先天」, 究竟為何說「女子以肝為先天」,這與肝臟的生理功能及肝經的循行部位有密切的關係。一、 肝藏血

經期同房會不會懷孕 千萬別存僥倖心理哦

經期同房會不會懷孕?很多人認為女性經期不排卵,同房是不會懷孕的,其實女性經期發生性行為懷孕的幾率很小,但是不代表沒有,所以不能抱有僥倖心理,同時經期同房對於女性危害極大,女性經期應禁止同房,避免...

中醫:情誌異常 內傷​臟腑

中醫認為:人有七情變化,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實和現象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應。七情正常情況下,不會致病,但是如果情志過極超出常度,就會引起臟腑氣血功能紊亂,導致疾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