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隨著日常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頸椎病這種症狀在生活中病發率越來越高。
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間盤的退變尤為重要,是頸椎諸結構退變的首發因素,並由此演變出一系列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
下面小編帶大家來了解頸椎病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椎間盤變性當椎間盤開始出現變性後,由於形態的改變而失去正常的功能,進而影響或破壞了頸椎運動節段生物力學平衡產生各相關結構的一系列變化。
因此,頸椎間盤的退行性變為頸椎病發生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出現與血腫形成這一過程對頸椎病的發生與發病至關重要,也是其從頸椎間盤症進入到骨源性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學基礎。
事實上,在頸椎病的早期階段,由於椎間盤的變性,不僅使失水與硬化的髓核逐漸向椎節的後方或前方位移,最後突向韌帶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壓力增高的同時引起韌帶連同骨膜與椎體周邊皮質骨間的分離,而且椎間盤變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體間關節的鬆動和異常活動,從而更加使韌帶與骨膜的撕裂加劇以至加速了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形成。
椎間隙後方韌帶下分離後所形成的間隙,因多同時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與出血而形成韌帶-椎間盤間隙血腫。
椎體邊緣骨刺形成隨著韌帶下間隙的血腫形成,成纖維細胞即開始活躍,並逐漸長入血腫內,漸而以肉芽組織取代血腫。
隨著血腫的機化、骨化和鈣鹽沉積,最後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體前緣的骨贅。
頸椎其他部位的退變頸椎的退變並不局限於椎間盤以及相鄰近的椎體邊緣和鉤椎關節,尚應包括:①小關節多在椎間盤變性後造成椎體間關節失穩和異常活動後出現變性。
②黃韌帶多在前兩者退變基礎上開始退變。
其早期表現為韌帶鬆弛,漸而增生、肥厚,並向椎管內突入。
後期則可能出現鈣化或骨化。
③前縱韌帶與後縱韌帶其退行性變主要表現為韌帶本身的纖維增生與硬化,後期則形成鈣化或骨化,並與病變椎節相一致。
椎管矢狀徑及容積減小由於前述之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內容積縮小,其中以髓核後突、後縱韌帶及黃韌帶內陷、鉤椎關節和小關節鬆動及增生為主,這些後天繼發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內容積縮小的同時,也使椎管矢狀徑減少,從而構成脊髓及脊神經根受刺激或受壓的直接原因之一。
此時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
例如,髓核脫出、椎節的外傷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經受累症狀。
頸椎椎管狹窄
近年來已明確頸椎管內徑,尤其是矢狀徑,不僅對頸椎病的發生與發展,而且與頸椎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方法選擇以及預後判定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有些人頸椎退變嚴重,骨贅增生明顯,但並不發病,其主要原因是頸椎管矢狀徑較寬,椎管內有較大的代償間隙。
而有些患者頸椎退變並不十分嚴重,但症狀出現早而且比較嚴重。
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
因其有別於明顯的外傷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視,但其對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後等都有著直接關係,此種勞損的產生與起因主要來自以下三種情況:
不良的睡眠體位不良的睡眠體位因其持續時間長及在大腦處於休息狀態下不能及時調整,則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
不當的工作姿勢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不適當的體育鍛鍊正常的體育鍛鍊有助於健康,但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如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頸椎的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頸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對正常人頸椎進行健康檢查或作對比研究性攝片時,常發現頸椎段可有各種異常所見,其中骨骼明顯畸形約占5%。
但與頸椎病患者對比,後者頸椎的畸形數約為正常人的一倍。
2臨床表現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
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
神經根型頸椎病
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痛點封閉無顯效。
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徵、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脊髓型頸椎病
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
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椎動脈型頸椎病
曾有猝倒發作。
並伴有頸性眩暈。
旋頸試驗陽性。
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多伴有交感神經症狀。
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頸椎有失穩或退變。
椎動脈造影陰性。
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包括:
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
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症狀。
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或後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
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上肢後伸試驗檢查者一手置於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於患者腕部,並使其逐漸向後、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X線檢查
正常40歲以上的男性,45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
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不一定有臨床症狀。
現將與頸椎病有關的X線所見分述如下:
正位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
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
鉤椎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
側位
①曲度的改變頸椎發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
②異常活動度在頸椎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有改變。
③骨贅椎體前後接近椎間盤的部位均可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
④椎間隙變窄椎間盤可以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發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線片上為椎間隙變窄。
⑤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椎間盤變性以後,椎體間的穩定性低下,椎體往往發生半脫位,或者稱之為滑椎。
⑥項韌帶鈣化項韌帶鈣化是頸椎病的典型病變之一。
斜位攝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肌電圖檢查
頸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肌電圖檢查都可提示神經根長期受壓而發生變性,從而失去對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
CT檢查
CT已用於診斷後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等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鬆的程度。
此外,由於橫斷層圖像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
故能正確地診斷椎間盤突出症、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鑑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檢查可診斷。
鑑別診斷
神經根型頸椎病需與下列疾病鑑別頸肋和前斜角肌綜合徵、椎管內髓外硬脊膜下腫瘤、椎間孔及其外周的神經纖維瘤、肺尖附近的腫瘤均可引起上肢疼痛、神經痛性肌萎縮、心絞痛、風濕性多肌痛。
脊髓型頸椎病應與下列疾病鑑別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多發性硬化、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
椎動脈型頸椎病應與下列疾病鑑別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鑑別,如椎動脈粥樣硬化和發育異常等。
椎動脈造影是最可靠的鑑別方法。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應與下列疾病鑑別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暈。
食管壓迫型頸椎病應與下列疾病鑑別需與食管炎、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難鑑別。
頸型頸椎病與慢性頸部軟組織損傷鑑別
因長期低頭工作,頭經常處於前屈的姿勢,使頸椎間盤前方受壓,髓核後移,刺激纖維環及後縱韌帶,從而產生不適症狀。
為了確診頸椎病,需要做哪些檢查?CT還是核磁共振?看完你就懂了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腦血管意外(周一)、糖尿病(周二)、高血壓(周三)、冠心病(周四)、骨科(周五)、腦性癱瘓(周六)、頸肩腰腿痛、運動損傷及其他(周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
頸椎病還分型?看醫生怎麼說!
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分為:頸型(又稱軟組織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壓迫型)。如果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稱為「混合型」。一、頸型頸椎病
偏頭疼常發作 當心是頸椎病在作怪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
頸椎病的形成與預防保健
什麼是頸椎病?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徵。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及混合型,頸椎病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
老中醫推薦簡單一招治好頸椎病,誰看誰受用!
現在頸椎病也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病,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在電腦前埋頭工作,埋頭玩電腦和各種遊戲,就這樣久而久之頸椎病就來了,一旦得了頸椎病之後就是各種痛苦,各種難受不自由,工作和生活都無心投入了,得了頸...
一把野草專治頸椎病,這才是頸椎病的根源,弄不好就會癱瘓
頸椎不好,所產生的併發症多得數不勝數,然而在當今這個忙碌的是代里,想要改變這一點非常難。我們必須要清楚頸椎病的發病原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有效地治療這種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