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的3大治療方法,讓你不再談「瘤」色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經常碰上一些談「瘤」色變的女性,發現自己患有子宮肌瘤十分恐慌,經常很緊張地問醫生:這種病是不是很嚴重?是不是一定得做手術?除了手術,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法?會不會惡變成癌症……更甚者,來找大夫,就是要求做手術的。
相反,有一些需要手術的子宮肌瘤女性,對手術極為恐懼,需要做手術了,卻躊躇不決,一推再推,直至身體漸漸跨下來。
當然,也經常有患者詢問,為什麼會得子宮肌瘤?不少患子宮肌瘤的女性曾問過該問題:我為什麼這麼倒霉,得了子宮肌瘤?遺憾的是,子宮肌瘤同其他腫瘤一樣,具體病因並沒有徹底搞清楚,但一般認為,子宮肌瘤屬於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與女性體內的雌孕激素有關係,故多發生於生育年齡婦女,妊娠期往往迅速增大,而絕經後肌瘤大多停止生長,甚至萎縮。
有些患者有家族史,即有一定家族聚集現象。
作為一種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很高,據報導,35歲以上婦女中約20%患有此病,以40-50歲最多見,20歲以下少見。
一般為宮體部位肌瘤,而宮頸肌瘤較少見。
子宮是產生月經血和孕育胎兒生長發育的一方肥沃寶地,形狀像一個倒置的梨。
子宮體壁較厚,可分為三層「外層為漿膜層,中間為肌層,最裡面的一層為內膜層。
內膜層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可發生周期性變化,並為受精卵的著床和發育做好準備;如果未受孕,每月便脫落一次,形成月經而排出。
根據肌瘤與子宮壁的關係肌瘤分為肌壁間肌瘤(位於子宮壁肌層)、漿膜下肌瘤(位於子宮壁的漿膜層)和黏膜下肌瘤(位於粘膜層)。
子宮肌瘤常為多個,各種類型的肌瘤發生在同一子宮,稱多發性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有哪些表現?
一些肌瘤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僅於體檢時偶被發現,症狀出現與肌瘤部位、生長速度及肌瘤變性密切相關,常見症狀有:
①月經改變:最常見症狀。
多表現為經量多、經期長,月經周期縮短,也有不規則流血者;
②白帶增多;
③腹部包塊;
④下腹疼痛:如肌瘤紅色變、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或粘膜下肌瘤娩出時;
⑤下腹墜脹、腰酸背痛;
⑥壓迫症狀:排尿異常、排便異常、尿瀦留等;
⑦不孕:約占25%-40%;
⑧繼發貧血等。
查體時,表現為腹部包塊者,在腹部即可捫及質硬、不規則、結節狀塊物。
婦科檢查時,子宮常增大,表明不規則、單個或多個結節狀突起;漿膜下肌瘤有時可捫及質硬、球狀物與子宮相連;粘膜下肌瘤子宮常均勻增大,有時宮口擴張,肌瘤位於宮口內或脫出在陰道,紅色,實性、表明光滑,伴感染時表面則有滲出液覆蓋或潰瘍形成。
如何診斷子宮肌瘤?
對於有不適症狀者,通過婦科檢查,結合超聲,子宮肌瘤的診斷多無困難。
當然,有不少子宮肌瘤患者並無特殊不適症狀,僅體檢時發現的。
如何治療子宮肌瘤?
大部分肌瘤小,無症狀,根本不需要治療,僅隨訪觀察即可;症狀輕微者,近絕經年齡及全身情況不能耐受手術者,可給予藥物對症治療;而需要手術治療者,僅限於一小部分患者。
一、隨訪觀察
子宮肌瘤患者中需要治療者是少數。
大多數肌瘤患者是不需治療或暫時不需要治療的,包括無明顯症狀,肌瘤小,特別是近絕經或已絕經的患者,雌激素水平低落,肌瘤可自然萎縮或消失,可每3-6個月隨訪一次,若隨訪期間,發現肌瘤增大或出現明顯症狀,再考慮進一步治療。
隨訪觀察的方法,使大多子宮肌瘤患者受益而免於手術之苦,即便是對於後來又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一般不會帶來不良影響。
然而,對年輕要求生育的婦女,孕前發現肌瘤>3cm直徑(而不是>5-6cm直徑)或疑為粘膜下肌瘤者,不論有無明顯症狀,應手術摘除肌瘤,以免妊娠後肌瘤增大而造成不良影響,對不孕的肌瘤患者應進行肌瘤摘除,而不應列入期待療法之內。
二、藥物治療
1.藥物治療的適應證
子宮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良性腫瘤,發病原因與雌孕激素有關。
採用針對女性激素的藥物治療往往能收到暫時緩解的效果,如子宮及肌瘤縮小,症狀改善,貧血的相關症狀得到糾正,手術時術中出血量明顯下降等,但如果患者沒有絕經,停藥後往往又「反彈」。
因此,藥物治療主要用於:近絕經的子宮肌瘤婦女,經藥物治療後,往往可過渡到自然絕經,可達到治療肌瘤的目的;肌瘤合併貧血,為避免術中輸血,可以藥物治療達到閉經,貧血得以糾正後擇期手術;較大的子宮肌瘤,術前需要將肌瘤體積縮小,以減少手術難度,或者為腹腔鏡手術或陰式子宮切除提供機會;因子宮肌瘤擬行內鏡手術,術前
(如宮腔鏡下粘膜下肌瘤切除術),可先藥物治療,縮小瘤體,以便減少術中出血;有外科手術禁忌者,先藥物治療,緩解症狀。
2.常用藥物、治療原理及常見副作用 主要有雄激素、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藥(GnRHα)和米非司酮等。
⑴雄激素:如甲基睪丸素、丙酸睪丸酮等,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也可直接作用於子宮或血管平滑肌使之收縮,致子宮內膜萎縮,控制子宮出血。
長期使用雄激素製劑可以抑制垂體,使卵巢的內分泌功能抑制,使絕經提前,肌瘤縮小。
適用於近絕經期合併子宮肌瘤的婦女,每月總量不宜超過300 mg,否則易導致男性化,高血壓患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不用。
⑵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藥(GnRHα):主要是通過抑制垂體的功能而使雌激素降至絕境水平從而緩解症狀並抑制肌瘤生長使其萎縮。
主要副作用為與雌激素水平低下相關的症狀,類似於絕經婦女的改變,如潮熱、多汗、陰道乾燥、性慾下降、情緒波動等,停藥後可恢復。
GnRHa較長時間應用可導致骨質疏鬆。
一般用藥3個月以上,應採用反向添加治療,即補充少量的雌、孕激素。
反向添加治療可延長GnRHa的應用時間,減輕副作用,而不降低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
但GnRHa治療價格昂貴,尚難在國內普及。
⑶米非司酮:米非司酮亦可用用於子宮肌瘤的治療;每日口服12.5mg,作為術前用藥或提前絕經使用。
但不宜長久使用,以防其拮抗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部分患者出現輕微的潮熱、關節疼痛和轉氨酶暫時性升高,患者均可耐受,停藥後即可恢復。
三、手術治療
除了定期隨訪者之外,需要治療者,手術治療仍為主要的子宮肌瘤治療方法,手術方式仍分為子宮肌瘤摘除手術和子宮切除術兩類手術。
此外,介入治療也逐漸得到人們關注。
還出現了高強度聚焦超聲,射頻以及各種消融治療技術等。
哪些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呢?一般來講,子宮肌瘤的手術指征有以下情況:
1.症狀性子宮肌瘤:(1)患者由於子宮肌瘤,經量多,經期長,長期月經失血過多可導致繼發性貧血,嚴重時,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症狀。
多見於黏膜下子宮肌瘤和肌壁間子宮肌瘤。
此種情況,不能隨意拖延,建議在合適時機手術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否則,有可能因貧血而影響身體健康。
(2)肌瘤壓迫盆腔器官出現相應症狀:如壓迫膀胱出現尿急、尿頻甚至小便困難;壓迫直腸出現直腸刺激症狀甚至大便困難等;肌瘤位置低或為子宮頸肌瘤或為闊韌帶肌瘤,壓迫輸尿管致輸尿管、腎盂出現積水者。
出現盆腔器官壓迫症狀者不一定同時有經量多,經期長的表現。
一般來講,宮頸肌瘤、闊韌帶肌瘤、黏膜下肌瘤,一經發現,就應考慮手術治療。
2.懷疑肌瘤惡性變者:子宮肌瘤惡變的幾率很小,一般在0.4%-0.8%左右。
多見於年齡大,肌瘤大且生長快者,特別是絕經後肌瘤增長迅速或絕經後再出現肌瘤時更應提高警惕。
因此,儘管大多數子宮肌瘤絕經後萎縮,但是仍不能完全掉以輕心,仍應當定期複查一些時間。
文章來源問大夫網站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得了子宮肌瘤,是不是只能做手術?
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也逐漸加大,女性得子宮肌瘤的幾率也日漸增加,且有年輕化的傾向。很多患者朋友檢查出子宮肌瘤,擔心影響生育,更擔心會發生惡變,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沒有明顯效果,往往會選擇...
體檢有子宮肌瘤,不要馬上就想到切
在門診上,經常有患者滿臉緊張地拿著報告單前來問診:「醫生,我體檢時突然查出有子宮肌瘤,怎麼辦?一定要手術切除嗎?」其實,並不是所有子宮肌瘤都非切不可,今天我們來聊聊子宮肌瘤的那些事兒。
子宮肌瘤一定需要手術治療嗎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什麼是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常見於30到50歲的婦女。發病原因,並不是特別明確。肌瘤按照生長的部位,一般分為宮體和宮頸。其中宮體部的占90%以上。
患者能否與子宮肌瘤「和平共處」
子宮肌瘤是一種最常見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腫瘤,大多數發生在30~50歲的女性。大多數的子宮肌瘤患者並無任何症狀或者症狀較輕,多數能在體檢時婦科超聲波發現。如果當看到體檢報告顯示患有子宮肌瘤,患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