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糖尿病,專家教你如何避免以下七大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照教科書上的診斷標準,糖尿病的診斷似乎並非難事;但事實上,在臨床中糖尿病經常被誤診或漏診。

今天,王建華主任就來詳細解析糖尿病診斷中的種種誤區,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免踩這些「坑」!

作者: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 王建華 主任醫師

來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我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迄今沿用的仍是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標準:

如果患者具有「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典型症狀,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血糖≥11.1mmoI/L,或隨機血糖≥11.1mmoI/L,便可確診為糖尿病;

如果患者沒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狀,則需另日再測一次血糖,如果兩次血糖檢測結果均達到上述標準,也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於2010年首次正式批准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由於我國HbA1c檢測尚未在基層普及,檢測方法及質控標準也不統一,因此,目前仍未被我國採納。

按照上述標準,診斷糖尿病並非難事。

但實際情況卻是糖尿病經常在臨床上被漏診或誤診,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幾方面的錯誤認識有關:

誤區一:僅依靠「三多一少」症狀診斷糖尿病

部分患者甚至包括少數基層醫生都錯誤地認為,凡是糖尿病病人都有「三多一少」症狀;若病人沒有「三多一少」症狀,就可以排除糖尿病。

這樣以來,許多症狀不典型的糖尿病病人很容易被漏診,這種情況在老年人群中非常多見。

解析:通常情況下,只有當血糖明顯升高(超過10mmol/L)時,病人才會出現「三多一少」症狀。

而根據上述糖尿病診斷標準,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由此可知,對於空腹血糖在7.0 ~10mmol/L之間的輕症糖尿病患者,如果單純依賴「三多一少」症狀來診斷的話,十之八九會被漏診。

需要指出的是,「口渴、多飲、多尿」並非糖尿病的專利,某些其它內分泌疾病(如尿崩症)也可出現上述症狀,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根據症狀來診斷或排除糖尿病。

綜上所述,診斷糖尿病,症狀不是必要條件,關鍵是看血糖是否達標,後者才是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

即便病人沒有症狀,只要有兩次血糖檢測結果達到診斷標準,同樣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誤區二:對糖尿病臨床表現的多樣性認識不足

很多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出現的「三多一少」症狀不明顯,取而代之的是以各種併發症作為突出表現:有的因視物模糊就診於眼科,有的因頻繁尿路感染或蛋白尿就診於腎內科,有的因手腳麻木或中風就診於神經科,有的因心動過速、體位性低血壓、心絞痛就診於心內科,有的因性功能障礙就診於男科,還有的因噁心、嘔吐、腹痛就診於消化科……如果接診醫生對糖尿病症狀的多樣性認識不足,忽視檢測血糖的重要性,很容易造成糖尿病的漏診。

解析:糖尿病是一種累及全身的慢性疾病,臨床症狀多樣化是其一大特點。

除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外,還有許多不典型症狀。

當今醫院專科越分越細,這就要求專科醫生具備一定的全科知識,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要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常規檢測血糖,積極查找隱藏在症狀背後的原發病,這樣才不至於漏診。

誤區三:對餐後血糖檢測重視不夠

一提到血糖檢測,人們往往習慣於抽空腹血化驗: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想當然地認為沒有糖尿病,其實不然。

根據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只查空腹血糖會導致至少60%的糖尿病病人被漏診。

解析:在2型糖尿病早期,儘管患者胰島β細胞受損,但部分細胞仍保留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因此,患者往往表現為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升高

而當餐後血糖升高並超過11.1mmoI/L時,同樣也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因此,診斷糖尿病不能光查空腹血糖,還應重視對餐後血糖的篩查。

對於空腹血糖大於5.6mmoI/L且肥胖的人群應常規做「葡萄糖耐量試驗」,避免漏診的發生。

誤區四:用尿糖檢測結果診斷糖尿病

在許多人看來,糖尿病患者尿中必定含糖,否則就不算糖尿病。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解析:在血糖水平正常的情況下,血液流經腎小球時濾出的葡萄糖可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入血,故尿糖檢測呈陰性。

當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時,腎小球濾液里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剩餘的部分隨尿排出,於是尿糖檢測呈陽性。

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血糖與尿糖具有一致性,即血糖越高,尿糖越高

醫學上,將能夠出現尿糖的最低血糖值稱為「腎糖閾」。

正常成人的腎糖閾大約在10mmol/L左右,老年人的腎糖閾甚至比這還要高。

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至少在10mmol/L以上,尿糖才會呈陽性

我們知道,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就可以確診糖尿病,對於那些空腹血糖在7.0~10mmol/L的早期輕症糖尿病患者,如果僅靠尿糖陽性結果診斷,這部分病人肯定會被漏診。

再者,尿糖陽性也未必一定就是糖尿病,例如,某些腎小管疾病,由於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發生障礙,儘管病人血糖正常,尿糖卻呈陽性,我們稱之為「腎性糖尿」;還有,婦女在妊娠期間,腎糖閾往往降低,也可出現血糖正常而尿糖陽性的情況。

因此,不能單靠尿糖陽性與否診斷或排除糖尿病,而應以空腹、餐後兩小時血糖或糖耐量試驗檢查結果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

誤區五:未排除應激因素

診斷糖尿病關鍵看血糖,此外,還要排除可致血糖一過性升高的應激因素。

解析:許多應激因素,如高燒、嚴重感染、創傷、手術等等,均可引起血糖升高,但這種血糖升高往往是一過性的,隨著應激因素的解除,患者的血糖可隨之恢復正常。

在診斷糖尿病時,應將應激因素導致的一過性血糖升高排除在外。

誤區六:用快速血糖儀的檢測結果診斷糖尿病

如今,很多社區診所及個人都擁有血糖儀,因它便捷、快速的優點而受到大眾的青睞。

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血糖儀的檢測結果只能作為院外血糖監測使用,而不能用來診斷糖尿病,因為血糖儀的檢測結果與醫院大生化儀的檢查結果存在一定的出入。

解析:按照WHO規定,診斷糖尿病需根據靜脈血漿(註:血液分離去除掉紅細胞等有形成分後剩餘的部分即為血漿)血糖的測定結果,而血糖儀測的是毛細血管全血血糖,它比靜脈血漿血糖低10%~15%

因此,如果以快速血糖儀的檢測結果診斷糖尿病,很容易使那些空腹血糖輕度升高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診。

血糖儀只能作為糖尿病病情監測之用,不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診斷糖尿病必須到醫院抽取靜脈血經大生化儀檢測

誤區七:對糖尿病發病日漸年輕化的現況認識不足

在不少人眼中,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與年輕人關係不大,因此對出現在兒童及年輕人身上的蛛絲馬跡往往視而不見,結果導致糖尿病漏診。

解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糖尿病發病的年輕化趨勢愈發明顯。

許多肥胖兒童,小小年紀就患上了2型糖尿病。

對有糖尿病家族史、黑棘皮病的肥胖兒要格外警惕,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食量大增、體重銳減、口渴多尿、疲乏無力、皮膚愛長癤腫或傷口不易癒合等情況,應及時檢查血糖,排除糖尿病。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根據血糖水平確診糖尿病只是「定性診斷」,之後還要對糖尿病進行「分型診斷」。

糖尿病大致分為四大類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舊稱「繼發性糖尿病」)。

像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慢性肝病以及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皮質醇增多症、生長激素瘤、甲亢等)所致的糖尿病都屬於「繼發性糖尿病」的範疇。

(本文為「醫學界內分泌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作者和來源。

歡迎投稿到小編郵箱:

[email protected]

請註明:【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稿費:100~1000元

來稿僅接受word文檔,謝謝配合

小編微信:kunshanyu921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糖尿病也有真假,尿糖陽性不一定是糖尿病

前不久,來自外省的一對父子到我院就診,父親劉先生36歲,兒子小劉12歲。幾個月前,劉先生在當地縣醫院化驗尿常規時,偶然發現尿糖陽性(++++),而他沒有任何自覺症狀,隨後又化驗了血糖,結果正常。...

糖尿病診斷需注意 學會三招可自查

糖尿病的檢測很多人就像霧裡看花一樣,除了測血糖,並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判斷。其實,通過分步預測,只要3個步驟,就能有效便捷地篩查,並能幫助自我判斷和早期發現糖尿病。三步幫你發現糖尿病第一步:查4項指...

4因素導致糖尿病誤診,這幾類人更易假性糖尿病

糖尿病現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其併發症讓許多的人都很害怕,於是稍有「風吹草動」就以為自己得了糖尿病,其實有幾類人群是特別容易患上假性糖尿病的,這種與糖尿病的某些診斷標準很相似,但畢竟不是,所以...

診療診斷糖尿病當心7大「陷阱」

糖尿病的診斷有一定的標準,但卻經常在臨床上被漏診或誤診。我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具有「三多一少」典型症狀,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血糖≥1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