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全面性癲癇患者的非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病史


患者,女性,50歲,19歲出現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

平素健康,家族史無特殊,神經系統查體無異常,頭顱CT無異常,腦電圖示全面性棘慢波放電。

診斷為伴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的特發性全面性癲癇。

服用丙戊酸鈉1800mg/d,癲癇控制良好。

因為出現明顯震顫,緩慢停用丙戊酸鈉,改用拉莫三嗪,每周加量25mg,直至總量400mg/d。

患者對該藥物耐受良好,無任何副作用,但其癲癇發作特點發生變化,除慣常的GTCS外,還出現頻繁的發作性認知障礙、行為異常、上肢和面部肌陣攣,持續2~6h,有時無明顯效果。

收入我院時,患者意識模糊,反應遲鈍、輕微肌陣攣和行為異常。

查體和檢查


神經系統檢查:患者意識僅部分保留,可見面部和上肢輕微肌陣攣。

EEG示持續性全面性棘慢波及多棘波發放。

頭顱MRI正常。

診斷


特發性全面性癲癇,醫源性非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

治療和療效


給予蘿拉西泮靜脈推注,發作停止,EEG恢復正常。

停用拉莫三嗪,逐漸加用托吡酯。

多次複查腦電圖均正常,未再出現發作。

不幸的是,患者出現了難以耐受的精神運動遲滯及語言障礙。

遂停用托吡酯,改用撲米酮,逐漸加量至75mg/d,無任何不良反應。

在隨後6個月內癲癇控制良好,腦電圖正常。


評論


我之所以選擇該病例,首先是因為它告訴我們:即使很長一段時間發作控制良好,任何誘發因素仍可能導致病情惡化——該病例的促發因素是將丙戊酸鈉換為拉莫三嗪。


拉莫三嗪常用於治療特發性全面性癲癇。

在一些開放標籤的研究和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中已證實其療效。

但尚不清楚該藥對哪些患者療效好,對哪些患者無效。

有一些使用拉莫三嗪後加重發作的報導,其機制和發生率仍不清楚。

在該病例中,發作加重是由於拉莫三嗪還是停用丙戊酸鈉所致,目前尚不清楚。

其次,該病例表明,在治療過程中,對因抗癲癇藥物停用、替換而導致的癲癇發作加重,仔細觀察臨床症狀、發作頻率並監測腦電圖有助於明確原因。

從這一病例中我學到了什麼?


該病例在停用丙戊酸鈉,改用拉莫三嗪後,除出現發作加重外,發作類型改變也令我印象深刻。

患者最初的發作類型系GTCS,服用拉莫三嗪後,出現頻繁的發作性認知障礙、上肢和面部肌陣攣,類似非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

EEG示多棘波後跟隨滿棘慢波。

患者從未出現該發作症狀,與Oller-Daurella「強直-自動症危害」相符。

托吡酯可控制此發作,但出現明顯副反應。

最後使用撲米酮控制發作。

讓我感到好奇的是,儘管現在有很多新型抗癲癇藥物可供選擇,仍有部分患者使用新型抗癲癇藥物失敗或出現副反應,而最終使用了傳統抗癲癇藥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癲癇全面性發作有哪些?

 癲癇發作起來具有突然性和反覆性這兩個特點,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來分的話是由很多種類型的,其中癲癇一旦全面發作的話會出現五種情況,主要包括強直性發作、肌陣攣發作、強直-陣攣發作、失神發作以及無張力...

熱性驚厥與癲癇綜合徵相關

熱性驚厥(FS)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驚厥,在0~4歲小兒中的發病率為460/10萬。FS患兒癲癇的發病率為2%~10%,明顯高於普通人群(5‰~10‰)。FS患兒患癲癇的危險因素包括:(1)有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