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隱睪莫忽視,一份給家長的手術指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會出現隱睪症呢?隱睪手術是怎樣的呢?術前術後有什麼注意事項呢?家長需要一份這樣的手術指南!

  • 為什麼會出現小兒隱睪?

這要從胚胎髮育說起。

胚胎髮育早期,睪丸位於腹膜後間隙,之後會隨著胚胎的發育逐漸下降。

至第三個月時睪丸已降至髂窩內,第4~6個月接近腹股溝內環口,第7個月隨腹膜鞘狀突一起降至腹股溝管內,第8~9個月又隨腹膜鞘狀突一起降至陰囊內,部分嬰兒也可在1歲內降入。

睪丸未降入陰囊內就稱為隱睪。

隱睪的發生與胎兒發育異常有關,多表現為單側隱睪。

  • 小兒隱睪,手術時機怎麼選?

1歲以後,小兒隱睪會自動下降的機會已經很小,因此,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適用於兒童單側隱睪、兒童雙側隱睪經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仍未下降者、成人隱睪等。

現已證明,隱睪從2歲起就開始受到損害,所以手術年齡以1歲最為合適。

  • 隱睪手術是怎樣的?

經腹股溝斜切口,找到睪丸,充分游離精索和輸精管,將睪丸固定於陰囊內。

雙側隱睪如果不能固定於陰囊內,應保留一個睪丸並儘可能將其放在皮下,以保留其內分泌功能。

對於青春期以後的單側隱睪,尤其是高位的、摸不到睪丸的隱睪,應作睪丸切除,以防止癌變。

  • 隱睪術前注意事項有哪些?

1、術前需了解患兒是否有呼吸道感染、咳嗽、流涕,若有此現象須治癒後才能手術,不然選用基礎麻醉(如氯胺酮)時易發生喉痙攣窒息或全麻時呼吸道不暢通而缺氧。

2、手術前二周內不要有預防接種疫苗的情況。

3、小兒皮膚稚嫩,皮膚不潔是術後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術前一天,患兒需洗澡,清除皮膚污垢,尤其是腎積水、隱睪、腹股溝斜疝、鞘膜積液,精索靜脈曲張等腹腔鏡手術時的臍部、下腹部及陰囊部位。

如因疾病不能洗澡,也要用肥皂水清洗手術區域的皮膚,且手術後仍然要注意保持清潔。

4、要注意有無濕疹、潰瘍和感染情況,常規心電圖和胸透以了解心肺情況。

  • 小兒隱睪術後注意事項

1、術後診斷患兒神志、瞳孔,如神志未完全清醒,應去枕平臥,頭方向一側,防預誤吸。

2、術後6小時後可進流質膳食,第2天進食易消化、含纖維素高的膳食,並注意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因術後臥床時間較長,腸蠕動慢,水分被腸道吸收導致大便乾燥,易發生便秘。

3、術後應平臥位2~3天,患側下肢外展位,防預增加腹壓,影響手術部位的癒合,若取半臥位,膝下應墊一軟枕,以鬆弛腹肌,減輕腹部張力,臥床時勿屈曲髖關節,以免睪丸牽引鬆弛致睪丸退縮。

4、保持會陰部傷口敷料清潔乾燥,被染濕時應及時通知醫護職員更換,防預切口感染,傷口疼痛劇烈時,可用深呼吸、呵氣等方法減輕疼痛,無效時可找醫生適量給予鎮痛藥、鎮靜藥物予以止痛,伴隨可增加撫摩、話語安慰等看護干預方法。

5、術後過早下地活動易導致陰囊內滲出增加,因此不宜過早下地活動,由於滲出與血腫易導致細菌滋長,因此術後應施用抗生素以防備被傳染,必要時加強引流以減少被傳染的發生。

另外,術後由於局部炎症反響、滲血和組織滲出,陰囊可發生紅腫或痛性的硬質包塊。

術後一定要保持傷口處乾燥約2個月,以防傷口感染或傷口裂開。

對於經臍部位單孔腹腔鏡手術後除保持乾燥外,對於臍部壓迫的紗布應保持二周的時間,以防術後臍部外觀隆起,如果膠布不緊,請及時粘貼回去並壓緊臍部。

6、手術後應定期隨訪,術後一個月複查,並做進一步的睪丸牽拉以期術後獲得更好的手術效果(睪丸在陰囊底部)。

以後3個月複查一次,複查1年左右。

參考文獻:

[1]《小兒隱睪的治療》 鄭凱 副主任醫師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 泌尿外科

[2]《小兒隱睪患者手術前的準備工作》 郝春生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 小兒泌尿外科

[3]《小兒隱睪術後注意事項》 郝春生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 小兒泌尿外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內分泌失調引發小兒隱睪症 隱睪症如何看出

隱睪症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的人不了解的一種疾病,但是,患有此病的人數是很多的,而小兒,也是隱睪症的好發人群之一,因此,對於家長來說,其在平時一旦發現小兒患有隱睪症,就應趕緊查找出原因並進行治療,...

隱睪應什麼時候做手術呢?

新生足月的男嬰,隱睪很普遍,約為4.2%。 早產兒隱睪更普遍, 高達20%。隱睪對身體有害嗎?一般的隱睪沒有生命危險。 睪丸的發育環境,是在低於軀幹體溫的陰囊里,既34C的溫度環境。墨爾本的Jo...

嬰幼兒泌尿系統常見疾病之隱睪症

隱睪也稱睪丸未降或睪丸下降不全,是指睪丸未能按照正常發育程序從腰部腹膜後下降至陰囊。隱睪的發病率在生長發育中逐漸降低,早產兒的發病率約30%,新生兒為4%,1歲時為0.66%,成年人為0.3%,...

隱睪可能有哪些併發症

來源:尋醫問藥網 時間:2018-03-16 發布者:靜曉 收藏本文由於隱睪症疾病不容易在生活當中發現,很多的患者在出現影響疾病之後才診斷出疾病的存在,那麼在這個時候必須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