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怎麼吃?營養師教你分辨抗炎、促炎食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醫師診斷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營養師張亞琳給予抗發炎飲食建議,小惠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指數逐漸下降,疼痛症狀緩解,幾乎不再 ... Skiptocontent 年僅32歲的小惠,常常有關節疼痛的困擾,起初沒放心上,總以為忍忍就沒事了。

但近來,疼痛頻率越來越高,甚至痛到無法入眠,連下床都有困難;行走時舉步維艱,只能彎著腰一小步一小步慢慢走,看起來像個老婆婆。

醫師診斷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營養師張亞琳給予抗發炎飲食建議,小惠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指數逐漸下降,疼痛症狀緩解,幾乎不再發作,恢復年輕活力。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以減輕疼痛、控制發炎及預防畸形為主,藥物、物理治療及運動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張亞琳提到,藥物治療部分若使用類固醇類消炎藥,在飲食部分需要注意低油、低鹽、低糖、高蛋白質、高鈣的攝取,以減緩長期服用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肌肉流失、骨質疏鬆等。

除了透過藥物抗發炎外,也有許多食材的營養素具有抗發炎效果,同樣可以抑制發炎,如: 植化素:包括花青素、茄紅素、葉綠素、葉黃素、β-胡蘿蔔素等。

富含植化素的植物,幾乎都是色彩鮮豔或含特殊氣味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薑黃、芥藍、青椒、紅蘿蔔、洛神花、黑木耳、黑芝麻、山藥及杏仁等,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效。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核桃、胡桃、奇亞籽、亞麻籽油、紫蘇油都含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各式豆類與五榖雜糧:除了蛋白質之外,也富含許多抗氧化、抗發炎的微量礦物質,如鋅、銅、硒等。

扁豆、紅豆、綠豆、鷹嘴豆、藜麥、米豆、花豆等,都是很好的抗發炎食物。

無麩質全素飲食:指的是採用天然、無動物性製品的全素(不含奶、蛋)飲食,選擇新鮮蔬菜及水果、根莖類植物、堅果與種子類、五穀雜糧等新鮮無加工食材,避免精緻加工品,如各式麵粉、蕎麥粉、白飯、精製糖、鹽與重口味的調味料、防腐劑。

以天然食材為主的素食飲食,富含抗發炎、抗氧化元素,非常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同樣可以用來預防由發炎引起的慢性疾病及癌症的發生,進而促進患者及大眾的健康。

這些食物會促進發炎 攝取抗發炎食物,是強化抗發炎功能的重要關鍵,研究顯示,促發炎食物及不良生活習慣,不但會增加免疫性疾病的發炎機率,對於健康人也都會有不良影響,如引發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

張亞琳營養師提醒,不論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或是一般健康民眾,都應盡可能避免攝取促發炎食物。

平日攝取的食物中,有哪些是促發炎食物呢?張亞琳表示,精製糖、高Omega-6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紅肉及加工肉類、麵粉製品等,以及油炸食物和抽菸,都會刺激人體免疫系統,讓類風溼性關節炎這樣的免疫發炎性疾病惡化。

張亞琳表示,若需要飲食營養諮詢,建議向醫院營養師及醫師諮詢,千萬勿聽信無醫學研究證實的偏方,不但無法得到抗發炎與減輕疼痛的效果,反而造成飲食不均衡、甚至營養不良等危險。

延伸閱讀: 痛到想要自殺!45%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憂鬱症傾向 無緣故關節腫痛者請至風濕過敏免疫科報到 保骨大作戰 花蓮慈濟分享對抗骨質疏鬆四大招 心臟也會長腫瘤?60歲病人心臟衰竭長腫瘤病因居然是肝癌! 文/林以璿圖/許嘉真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6-142.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整理包/Novavax疫苗準備開打!常見副作用、保護力、接種對象一次看2022-07-024.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5.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6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2021-07-05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長新冠怎麼治療?哪些人容易長新冠?許書華醫師解析治療方式2022-07-0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急診室直擊 未來醫學專區 飲食營養 糖尿病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查營養 美豬開放爭議 更多醫學專區▸ 更多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