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傷後怎麼做才會消腫?醫師:「正確」的冰敷、熱敷、按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過不管是冰敷、熱敷,都要小心避免凍傷或是燙傷,最好一次不要敷超過10分鐘,敷一次休息20分鐘再敷,黃季怡說,「敷越久不是越快好,避免給身體組織更多 ... Skiptocontent 上次在《撞傷後的腫包越長越大醫師教你判斷這是不是正常現象》裡面,談到在撞傷之後,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可能腫包很久都不會好、甚至長出其他的腫瘤來。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說,其實傷口不會很難處理,大家都一定有聽過冰敷、熱敷、按摩,但重點是這些動作要做「對」,否則可能越弄越糟。

撞傷之後第一件事先冰敷 黃季怡說,這邊討論的都是「外觀沒有明顯傷口」的撞傷,如果皮膚表面有傷口,一定還是要先處理看得到的傷口,但如果沒有傷口,就可以按照這個步驟來做。

「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先冰敷,因為冰敷可以降低發炎反應。

大家想想看,我們撞傷的地方其實只會有『撞到的那個點』,但為什麼會腫起來?是因爲周邊組織產生發炎反應、要啟動修復,但對於受傷的組織來說,『越多的組織跟著一起發炎,越難修復受傷的地方』,所以冰敷可以控制身體不要擴張傷害。

」黃季怡說。

簡單來說,受傷的地方就控制在「那一點」,身體才可以專心修復,而冰敷是叫旁邊的組織不要跟著一起湊熱鬧、加進來分散身體的注意力。

黃季怡說,如果讓周邊組織一起發炎,組織就會增生,很容易導致受傷的地方越來越腫,很像「皮膚底下的大疤痕」。

撞傷之後48小時要熱敷 而在48小時之後,周邊組織的發炎反應差不多都控制住了,就要開始「熱敷」,黃季怡說,因為這時受傷的地方一定是瘀血的,不管是有腫起來、或是沒腫起來,底下的瘀血都需要讓身體再吸收。

「熱敷可以加速血液循環,軟化變成『硬硬的血塊』的瘀血,讓瘀血從硬的,變成軟軟、水水的血水,身體比較好吸收,加速消腫,所以這時候熱敷是很重要的。

」黃季怡說。

不過不管是冰敷、熱敷,都要小心避免凍傷或是燙傷,最好一次不要敷超過10分鐘,敷一次休息20分鐘再敷,黃季怡說,「敷越久不是越快好,避免給身體組織更多刺激跟傷害,適度冰敷、熱敷,才能讓傷口維持在比較健康、容易修復的狀態。

」 撞傷之後1星期開始按摩 而在腫塊慢慢定型,沒有再瘀血、血管沒有再破裂之後,大約距離撞傷後1星期的時間,就可以進入按摩了。

大家一定有聽過,「揉一揉傷口可以幫助消腫」,黃季怡說,按摩的確可以幫助消腫,但絕對不是「揉一揉」。

如果用揉的,一不小心把血管揉破了,或是把血水推到其他正在修復的組織上,「你就會發現,怎麼越揉腫塊越大、越難消。

」 黃季怡說,正確的按摩方式,是找到還硬硬的地方,用手指「按下去」,然後手指按住不動,輕輕的旋轉,從頭到尾只能按一個點;如果腫塊很大、或是有很多點,就分次按,千萬不要像攪拌棒一樣大範圍的揉、搓,會越弄越糟。

如果沒那麼多時間慢慢按摩,想用加壓帶綁住加壓,黃季怡說,這個作法也可以,但要記得不能綁太緊,只要稍微有感覺綁住就好了,不然血液循環不良,會讓傷口修復也變慢,甚至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的健康,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冰熱敷使用時機!敷錯傷口會惡化! 瘀青一直沒好、還越來越大片小心身體缺血截肢 受傷之後怎麼樣可以不留疤?黃季怡醫師:你該做這3件事情 文/盧映慈圖/何宜庭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6-142.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整理包/Novavax疫苗準備開打!常見副作用、保護力、接種對象一次看2022-07-024.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5.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6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2021-07-05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長新冠怎麼治療?哪些人容易長新冠?許書華醫師解析治療方式2022-07-0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急診室直擊 未來醫學專區 飲食營養 糖尿病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查營養 美豬開放爭議 更多醫學專區▸ 更多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