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朋友的情緒垃圾筒?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她心想:八成又是朋友打電話來抱怨家務事了。

... 「你覺得我該怎麼辦?」,處在負面情緒中的人往往六神無主,期待別人告訴他怎麼做。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每日報 首頁 看文章 心靈 情緒紓解 如何當朋友的情緒垃圾筒? 收藏 圖片來源/鄭佳玲 瀏覽數64,008 2009/03/01· 作者/張靜慧 ·出處/康健雜誌 第124期 放大字體 「公司要強制放無薪假了」、「我懷疑老公外遇」、「老闆常常找碴」、「小孩不愛念書」⋯⋯當親友訴苦時,你如何當個聰明聽眾? 「鈴──」晚上10點,一向早睡的陳太太正準備就寢,電話卻在這時候響了。

她心想:八成又是朋友打電話來抱怨家務事了。

不接,好像有點不夠意思;接了,又不知道得講多久,而且每次聽完一堆牢騷,她的心情也受影響,很難入睡。

「唉,到底該不該接?」她猶豫著..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需要傾訴的時候,因此每個人也都可能成為別人訴說心事的對象,當別人對著你傾倒「情緒垃圾」,你該怎麼接招,才能既幫忙親友,又避免自己被「垃圾」淹沒?聽比說重要詩人余光中曾說:「善言,能贏得聽眾;善聽,才能贏得朋友。

」當親友找我們聊心事,就讓他講,不需要急著動嘴提供建議。

「會講話不如會聽話,」擔任生命線志工16年的基隆市生命線協會理事長周寶貴說。

而且,「說」就是一種療癒,當事人願意把事情說出來、把情緒宣洩出來,雖然問題可能還在,但他的情緒已穩定下來,慢慢就能恢復能量和能力來面對問題。

「作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我們看起來好像沒做什麼,只是陪伴和聆聽而已,但其實已經幫了大忙,」「張老師」基金會督導、諮商心理師林世莉說。

然而傾聽也需要一些技巧:■接納對方的情緒 廣告 「不要哭了」、「你生氣有什麼用」、「趕快打起精神」..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張育彰說,東方文化不太鼓勵人表現情緒,我們以為叫旁人「別傷心」、「別生氣」是一種安慰,但其實這樣會阻斷情緒宣洩,「情緒背後的東西被忽略了。

」他建議傾聽者先接納對方的情緒,不急著撫平、壓抑它,讓對方感覺被接納,先建立關係,再適時問:「為什麼這麼難過?」鼓勵他談心事。

基隆市生命線協會主任宋麗雲有20年諮商經驗,她發現,當情緒紓解後,理性才會恢復,才能把事情看透徹,這時跟他講理才有用。

■展現同理心站在對方的位置想事情,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想?」就算不贊同對方的想法,還是同理他、去了解他為什麼這樣想。

可以問他:「為什麼會這樣想?」而不要說:「你不要那樣想就好了嘛」、「你別理他就好了」;也不要當「法官」,批評、否定對方,例如「你怎麼那麼笨」、「你的個性就是這樣」、「這樣想不對」等等。

周寶貴舉例,假設朋友向我們哭訴她先生最近常晚歸,她懷疑他有外遇。

我們可以先同理她的感受,問她:「為什麼會這樣想?」再提醒:「先生有什麼具體的行為,讓你覺得他有外遇?」 廣告 聊到後面,可能發現原來這位朋友的父母失和,讓她對婚姻很沒有安全感,因此對先生的一舉一動都非常敏感。

但如果一開始就用「你想太多了」否定她的感受,這樣會讓對方的心裡開始「備戰」,對話很難繼續下去,更不用說進一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了。

■態度專注、適時回應放下手邊的事,專心聽,對方說一段,就給一些回應,例如「嗯」、「喔,原來是這樣」。

如果用電話交談,因為彼此看不到,尤其需要適時給回應,讓對方感受到誠意。

​不提供建議,不幫別人決定「你覺得我該怎麼辦?」,處在負面情緒中的人往往六神無主,期待別人告訴他怎麼做。

但張育彰醫師說,其實每個人都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只是可能在煩惱和壓力下暫時亂了方寸,這時旁人急著給建議不見得恰當。

專家一致建議,旁人最好不要隨便「獻策」,更不要替他決定。

因為當事人的情況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別人提供的辦法他未必做得到,也未必適用。

再者,不提供建議也是一種「自保」。

如果你的建議不管用,反而讓事情變糟,對方可能反過頭來怪你出餿主意,你也會覺得「好心沒好報」。

基隆市生命線協會主任宋麗雲就有類似經驗。

女兒有時跟她聊工作上的事,她忍不住給建議、希望幫忙解決問題,結果卻變成兩人在爭執,女兒抱怨:「事情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這樣做沒用啦」。

後來她才發現,其實女兒只是在抒發情緒,不是不知道怎麼做。

廣告 比較好的方式是你和他一起討論、分析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可以先問:「你打算怎麼做?」如果對方毫無頭緒,不妨鼓勵「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例如朋友的配偶有外遇,朋友正考慮要離婚還是維持現狀,你可以跟他一起討論各種選擇的優缺點,以及未來可能面臨哪些狀況:如果離婚,將來生活及經濟能獨立嗎?如果不離婚,配偶可能常常不回家,可以接受嗎?心裡怎麼調適?最後還是要讓朋友自己決定。

可以說:「我們已經討論過各種選擇,但是最後還是要由你決定,畢竟你是當事人。

」只要對方的決定不是傷害自己或他人,或其他極端、危險的做法,你都可以表示支持。

但當事人可能還是猶豫不決,要你幫他決定。

可以問他在猶豫、顧慮什麼,進一步討論,「但最後還是要把『球』丟回給當事人,讓他決定,」基隆市生命線協會理事長周寶貴提醒。

有些人在做決定後,會問別人:「你覺得我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希望尋求支持。

周寶貴會反問:「你自己覺得呢?」「張老師」林世莉則建議,可以再跟他討論這個做法的優缺點,跟他討論「還有其他方法嗎?」,幫助他拓展想法。

你可以救人一命如果對方在談話中透露輕生念頭,例如「活著沒意思」、「我死了問題就解決了」等,不要避而不談或指責對方,例如「你怎麼可以這樣想」、「自殺是不對的」,而應該多跟他聊,可以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樣想多久了?」並引導他去想輕生的後果:「問題真的能解決嗎?」「孩子怎麼辦?」例如,有些人在和男女朋友分手後,會想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報復對方。

可以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能挽回這段感情嗎?」提醒他:「如果傷害自己,最傷心的是父母。

」再引導他去想正面的解決辦法。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張育彰說,許多自殺的人是一念之間陷入迷思,以為死是唯一出路,如果旁人適時點醒他「還有別的辦法」、幫助他轉念、讓他看到自己其實有能力解決問題,可能就能挽回一條性命。

同時,從持續對話中可以了解對方的自殺意圖有多強。

可以明白問他:「你準備怎麼做?」如果發現對方的輕生念頭強烈,而你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好轉介給專業人員處理,可以提供各種求助管道(如生命線1995、張老師1980)給對方,或建議就醫。

張育彰提醒,求助者有時會對傾聽者產生情感依附,當傾聽者提供轉介資訊,可能會讓求助者有被遺棄的感覺,因此轉介要注意細節,例如可以表示願意陪他一起就醫、以後還是願意聽他談心事。

如果從談話中發現對方已做好自殺的準備,甚至在和你通電話時已經服了藥,或正在燒炭,要想辦法繼續保持通話,問他一些細節:「現在在哪裡?」「你吃了什麼藥?」並馬上報警、聯絡他的家人。

別被「垃圾」淹沒當個好聽眾、幫助別人是件好事,但如果對方發現找到了「知音」,天天對你「倒垃圾」、疲勞轟炸,本來好心幫忙卻變成壓力,該怎麼辦?■當個有設限的垃圾桶例如請對方在晚上11點前來電、且限時一小時。

當然語氣要委婉,可說:「我上班滿累的,沒有辦法太晚睡,可不可以儘量在11點以前打來?」「我很願意聽你說,但是可能沒有辦法每天。

」也要注意時機,不要在對方情緒低潮的時候說。

基隆市生命線協會主任宋麗雲說,很多人不習慣拒絕別人、怕別人失望,但如果自己壓力太大,說話時難免表現出不耐或冷漠,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情緒,與其這樣,不如及早設限。

但不建議用故意不接電話、避不見面的方式來拒絕對方。

「這樣等於沒有處理。

對方搞不清楚怎麼回事,還是會一直想辦法找你。

不如明白跟他說你的難處,」基隆市生命線協會理事長周寶貴說。

「我們可能是對方求助的最後一個人,不要輕易放棄拉人一把的機會,」張育彰提醒。

■轉介當自己負荷不了,不妨委婉請對方尋求專業協助:「我很關心你,不過你的問題聽起來很複雜,你也承受很大的壓力,我覺得我可能幫不上忙,要不要考慮找專業的人聊一聊?像張老師、生命線等等,這樣可能對你更有幫助。

」也可以提供活動資訊給對方,鼓勵他擴大生活圈,例如各種成長團體、宗教活動、當志工、聽演講等,甚至主動問:「我陪你一起去好不好?」■適度抽離,不過度投入你是聆聽者,不是當事人,不要過度投入、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要適度抽離,」周寶貴說。

也要尊重對方的決定,不要企圖影響對方,或預期自己一定能改變什麼,提醒自己「盡力就好」。

張育彰建議聆聽者要「同理」當事人,而不是「同情」。

「同情」是跟當事人一樣處在某種情緒,對方難過,我們也難過;對方生氣,我們也生氣,這樣可能有助對方宣洩情緒,但對解決問題幫助不大,而且也可能讓自己投入太深;「同理」是體會對方的感覺,但為了解決問題,必須站在客觀立場,才有思考、判斷的能力。

「如果想幫助對方,同理才有用,」張育彰說。

■自己也要有紓壓管道不管是不是常被倒情緒垃圾,每個人都需要有紓壓管道。

運動、看電影、聽音樂、找朋友聊聊、尋求專業協助都好,適時為情緒找出口,它才不會「山洪爆發」。

懂得自助,才能順利助人。

專業的傾聽者這裡找:生命線:電話直撥1995張老師:電話直撥1980衛生署安心專線:0800-788-995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垃圾筒 抱怨 朋友 訴苦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124期 經濟困頓,仍有方法保持生活品質 只會刷牙,大錯特錯! 等一下,我該植牙嗎?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熱門文章 1. 減重從「早」開始!營養師:9個早晨好習慣 持續燃脂 4. DIY染髮,要記住的7件事 2. 世界最強減肥?金正恩暴瘦20公斤,甩掉這些食物是關鍵 5. 北市防疫旅館疑3人群聚陳時中:單日境外移入50例不稀罕! 3. 2件事最傷肝、水腫是腎出問題?中醫教「這樣做」養五臟、強體氣 6. 第三劑疫苗怎麼選?時間隔多久?第三劑混打攻略一次看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糖尿病 糖尿病前兆可逆轉!4大初期症狀,從皮膚到腳自我檢測 最新專題 2022,為生活加值|天下X康健訂戶專屬權益 康健小聚CHTalk腦退化大解密 健康守護不肺力|純淨森呼吸 【獨家專訪楊定一博士】放鬆X強化4招常見筋膜修復術 親愛的自己你,還好嗎?2021傾聽自己點亮心光|康健雜誌x雅詩蘭黛集團 2021CHR健康企業公民得獎名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