绊脚石(艺术项目)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绊脚石(德語:Stolpersteine),是由德国艺术家冈特·德姆尼希(德语:Gunter Demnig)发起的一个艺术项目。
所谓“绊脚石”,是棱长10厘米的立方体混凝土块,其中一面贴 ...
绊脚石(艺术项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条目的主題是一个纪念二战受难者的艺术项目。
關於一部德国纪录片,或绊脚石的本意,請見「绊脚石(消歧义)」。
绊脚石。
绊脚坎。
绊脚石(德語:Stolpersteine),是由德国艺术家冈特·德姆尼希(德语:GunterDemnig)发起的一个艺术项目。
所谓“绊脚石”,是棱长10厘米的立方体混凝土块,其中一面贴嵌了一块镌刻着专门纪念文字的黄铜板。
有时,以长条形出现的绊脚石也被称作绊脚坎(德語:Stolperschwelle)。
这个艺术项目的目的是纪念在德国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德语:ZeitdesNationalsozialismus),被纳粹政府谋杀、驱逐和逼迫自杀的人。
刻有受难者姓名的绊脚石,就是他们的纪念牌。
通常,绊脚石铺设在受难者生前住所门前的路面(德语:Pflaster(Belag))上,与普通的铺路石平齐。
目前,已经有超过75000块绊脚石被铺设在德国和欧洲的其他国家。
2019年12月29日,德姆尼希在梅明根铺下了第75000块绊脚石[1]。
目录
1渊源
2动机
3资金和訊息来源
4石块的设计制造
5铺设
6批评
7反对活动
8项目税收
9变体和模仿
9.1思考石
9.2纪念石
9.3项目“为未来而纪念”
9.4项目“记忆的痕迹”
9.5含笑石
10电影
11参见
12注解
13参考文献
14外部链接
渊源[编辑]
冈特·德姆尼希,2012年5月。
1990年,在德国驱逐犹太人(德语:DeportationvonJudenausDeutschland)五十周年之际,德姆尼希从艺术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当年科隆的1000名辛提人和罗姆人被驱逐的经历。
驱逐这批人,是纳粹德国为准备之后针对犹太人的大规模驱逐而事先进行的试验。
德姆尼希操纵着一个可以滚动的机器,按照当年驱逐的路线穿过科隆市。
1992年12月16日,是海因里希·希姆莱下达驱逐“吉普赛人”的《奥斯维辛法令》(德语:Auschwitz-Erlass)五十周年。
在这一天,德姆尼希将第一块镶嵌了纪念铜板的石头铺在科隆市政厅前的路面上。
石块上的铭文是《奥斯维辛法令》的第一行。
这块石头也将德姆尼希卷入了当时关于从南斯拉夫逃亡到德国的罗姆人居留权的讨论中。
之后数年,随着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其他受害群体,德姆尼希发起了“绊脚石”项目。
起初,由于他的想法是要在全欧洲安置600万块绊脚石,这个项目在公众眼中还只是一个名为“自大狂——欧洲艺术项目(Größenwahn–KunstprojektefürEuropa)”的理论构想。
不过,科隆安东尼特教会(Antoniter-Gemeinde)的牧师鼓励德姆尼希,至少先铺一些出来,作为开始的标志。
因此,1994年,第一批250块绊脚石在科隆的安东尼特教堂(德语:Antoniterkirche(Köln))展出。
1995年1月4日,在未经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德姆尼希试验性地将第一批“绊脚石”铺装在科隆。
1996年5月,德姆尼希参与了柏林克罗伊茨贝格新精美艺术协会(德语:NeueGesellschaftfürBildendeKunst)举办的展览“艺术家调查奥斯维辛(KünstlerforschennachAuschwitz)”,并借展览之机,依然未经许可,在柏林的奥兰治街(德语:Oranienstraße)铺设了51块绊脚石。
1997年7月19日,为欢迎奥地利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服务的创始人安德里亚斯·麦斯令尔,德姆尼希终于经由政府许可,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圣格奥尔根铺装了两块绊脚石[2]。
三年之后的2000年,德姆尼希终于获得德国的许可,得以在科隆继续铺装绊脚石。
后来,这个项目渐渐进入自我发展的状态,目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集中式的纪念碑(德语:Mahnmal)。
动机[编辑]
德姆尼希发起这个项目的主要动机,是为曾经在集中营里被编号关押的纳粹受害者们正名。
人们弯腰阅读绊脚石上文字的动作,也是对受害者们象征性的鞠躬。
同时,镌刻在绊脚石上的驱逐发生地点(通常在人口密集地区),也对一些当时的目击者为了自保而宣称的“从未见到驱逐”提出了质疑。
德姆尼希还借此项目批评集中设立纪念地的概念,认为集中纪念方式让公众无法眼见为实。
在集中纪念地,每年都会有几个社会名流(Honoratioren(德语:Honoratioren))敬献花圈,但其他人完全可以随意路过。
项目的目的,是把受害者的名字带回到他们生活过的地方[3]。
尽管名叫“绊脚石”,但德姆尼希并不想真的绊倒行人。
一个小学生曾经问过他:“到底会不会被绊倒?”他回答说:“不,不,人们的身体不会被绊倒,而是在心里被绊倒。
[4]”此后,德姆尼希就喜欢拿这个解释来回答类似的问题。
资金和訊息来源[编辑]
位於亞琛的安妮·弗兰克外婆屋前的“绊脚石”。
德姆尼希第一块石头上的訊息,来自理解和沟通罗姆人和辛提人公益组织(德语:Rome.V.)。
同时,众多志愿者以及学生团体也在帮助德姆尼希搜集资料。
除了各地方志和过去的地址簿,耶路撒冷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的数据库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制造和铺设绊脚石的资金主要来自私人捐助。
2012年,一块绊脚石的制造和铺设费用为120欧元[5]。
2012年,项目被授予“玛利昂·登霍夫奖(德语:MarionDönhoffPreis)”,并获得20000欧元的资助。
评审委员安妮·威尔(德语:AnneWill)的评价是:“现在已经有37000多块绊脚石,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和功绩。
因为它们让德国人一次又一次被纳粹的罪行牵绊,让德国人保持对受害者清醒的记忆。
[6]”同在2012年,德姆尼希获得来自德累斯顿的埃里希·克斯特纳奖(德语:Erich-Kästner-Preis(Dresden)),奖金10000欧元投入了绊脚石项目和德累斯顿一个新建的犹太人墓地的建设。
以色列外交官阿维·普里莫(德语:AviPrimor)致颁奖辞,高度赞扬了这个项目。
他认为,绊脚石“和驱逐正相反,它们就在我们脚下,在我们眼前,逼迫我们去注视它们。
正是通过类似绊脚石这样的项目,使得德国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对话变得可能。
[7]”
石块的设计制造[编辑]
铺入路面之前的绊脚石。
每一块绊脚石都是手工打造。
德姆尼希用这种方式来反衬纳粹集中营里机械式的大屠杀,因此非常重视手工打造的意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姆尼希自己亲手打造每一个石块。
随着项目的迅速壮大,他间或不得不请艺术家米夏埃尔·弗里德里希-弗里德伦德尔(德语:MichaelFriedrichs-Friedländer)协助自己。
2006年起,绊脚石统一由柏林布赫区(德语:Berlin-Buch)德姆尼希的工作坊制作完成[8][9]。
每获得一份新的资料,德姆尼希会亲自敲定这块绊脚石上的铭文。
铭文的开头通常是“曾经在这里居住的……(Hierwohnte...)”,随后是姓名、出生年份,以及具体因人而异的信息,多是此人被驱逐的年份以及最后去世的地点。
有些绊脚石上铭文的开头并不是“曾经在这里居住的……”,而是“曾经在这里生活的……(Hierlebte...)”(比如在格赖夫斯瓦尔德)、“曾经在这里工作的……(Hierwirkte...)”(比如在奥得河畔法兰克福)、“曾经在这里教书的……(Hierlehrte...)”(比如在汉堡)、“曾经在这里学习的……(Hierlernte...)”(比如在柏林洪堡大学前)、“在这里被枪决的……(Hiererschossen...)”(比如在曼海姆)、“曾经在这里工作的……(Hierarbeitete...)”(比如在海德(德语:Heide(Holstein))),或者“曾经在这里站立的……(Hierstand...)”(比如在普福尔茨海姆)。
镌刻铭文的铜板按照专门尺寸切割而成,上下边缘稍有留余,左右边缘的留余则更加明显。
这些多出的边缘之后会被向下弯折,之后再浇筑混凝土,使得铜板牢牢嵌入石块之中,而不会被轻易揭去。
铺设[编辑]
铺设绊脚石的情景。
2013年3月21日,德姆尼希在科隆市政厅前重新铺设刻有《奥斯维辛法令》的绊脚石。
2010年,不明身份者把1992年铺设在这里的第一块绊脚石挖走了。
[10]
绊脚石的铺设位置,通常就是被随机选择的住所前的人行道上。
有时因为受害者的住所已毁,或譬如二战后的重建工程改变了街区结构,一部分绊脚石被铺装在了空地之上。
所有铺设完毕的绊脚石,都归所在城市或街区所有。
已经铺有绊脚石的国家。
截至2012年11月,德姆尼希已经在大约750个市镇街区铺装了超过35000块绊脚石,包括德国逾650座城市,以及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挪威、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捷克、乌克兰和匈牙利等国家的城市,此外丹麦和法国也已在铺设计划之中。
2012年9月24日,德姆尼希在科隆许尔希拉特街(HülchratherStraße)6号的“比尔之屋(HausBier)”前铺装了一块绊脚石,这是第一次在被纳粹征用的房屋前铺绊脚石。
这所房屋于1904年由犹太商人卡尔·比尔(CarlBier)建造。
1939年因纳粹党人的雅利安化政策(德语:Arisierung),比尔的遗孀海伦妮·比尔(HelleneBier)被迫将之转卖给盖世太保成员彼得·克雷布斯(PeterKrebs)[11]和他在纳粹妇女协会的夫人。
此后直到1942年,这座房子一直被纳粹当局当做犹太人房屋(德语:Judenhaus)使用,大量犹太人被关押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等候被押送到屠杀集中营[12]。
德国绊脚石一览表(节选)(德文)
柏林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Berlin),柏林
德累斯顿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Dresden),德累斯顿
埃斯林根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EsslingenamNeckar),埃斯林根
格雷文布罗伊希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Brevenbroich),格雷文布罗伊希
哈雷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Halle(Saale)),哈雷
汉堡-贝格多夫区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Hamburg-Bergedorf),汉堡贝格多夫(德语:Hamburg-Bergedorf)区
海德堡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Heidelberg),海德堡
基尔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Kiel),基尔
科布伦茨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Koblenz),科布伦茨
康斯坦茨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Konstanz),康斯坦茨
克雷费尔德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Krefeld),克雷费尔德
拉尔-黑森林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Lahr/Schwarzwald),拉尔-黑森林
梅泽堡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Merseburg),梅泽堡
莫尔斯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Moers),莫尔斯
新鲁滨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Neuruppin),新鲁滨
奥斯纳布吕克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Osnabrück),奥斯纳布吕克
拉芬斯堡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Ravensburg),拉芬斯堡
施里斯海姆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Schriesheim),施里斯海姆
奥地利绊脚石一览表(节选)(德文)
因河畔布劳瑙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mBezirkBraunauamInn),因河畔布劳瑙
萨尔茨堡绊脚石一览表(德语:ListederStolpersteineinderStadtSalzburg),萨尔茨堡
批评[编辑]
系列条目納粹大屠殺
罪责納粹德國
人物
主要参与者
阿道夫·希特勒
海因里希·希姆莱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
阿道夫·艾希曼
奥迪洛·格洛博奇尼克
特奥多尔·艾克
理查·古魯克
約瑟夫·門格勒
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
鲁道夫·赫斯
克里斯汀·沃茨
約瑟夫·戈培爾
组织
纳粹党
盖世太保
党卫队
冲锋队
党卫队特别行动队
国防军战争罪行
早期政策
纳粹德国种族政策
纳粹优生学
种族优生
纽伦堡法案
哈瓦拉计划
马达加斯加计划
T-4行动
受害者
欧洲犹太人
德国犹太人
兒童
吉普赛人
波兰人
苏联战俘
东斯拉夫人
同性恋
残疾人
共济会
耶和华见证人
猶太區
比亚韦斯托克犹太区
布达佩斯犹太区
考那斯犹太区
克拉科夫犹太区
罗兹犹太区
卢布林犹太区
利沃夫犹太区
明斯克犹太区
里加犹太区
华沙犹太区
维尔纽斯犹太区
上海隔都
纳粹时期犹太区列表
暴行反猶騷亂
水晶之夜
布加勒斯特大屠杀
多罗霍伊大屠杀
雅西大屠杀
耶德瓦布内大屠杀
考那斯大屠杀
利沃夫大屠杀
蒂科钦大屠杀
冬赛馆惨案(英语:Vel'd'HivRoundup)
翁索什大屠杀
別動隊
娘子谷大屠杀
比得哥什大屠杀
琴斯托霍瓦大屠杀
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大屠杀
第九堡垒
1941年敖德薩大屠殺
皮亚什尼察大屠杀
波纳利大屠杀
伦布拉大屠杀
丰收节行动
“最终解决方案”
萬湖會議
莱茵哈德行动
大屠杀列车
滅絕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結束
沃拉大屠杀
死亡行军
集中营滅絕營
奥斯威辛集中营
贝乌热茨灭绝营
海乌姆诺灭绝营
亚塞诺瓦茨集中营
迈丹尼克集中营
玛丽·特罗斯特内兹灭绝营
索比布尔集中营
特雷布林卡灭绝营
納粹集中營
伯根-贝尔森集中营
波格達諾夫卡集中營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比得哥什集中营
达豪集中营
戈納爾斯集中營
戈爾斯-羅薩集中營
克拉科夫-普拉佐集中营
海爾托亨博斯集中營
亚诺夫斯卡集中营
凯撒瓦尔德集中营
茅特豪森-古森集中營
诺因加默集中营
拉布集中营
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博览会集中营
萨拉斯皮尔斯集中营
施图特霍夫集中营
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
乌克马克集中营
华沙集中营
轉移營
比利時:布倫東克堡壘·梅赫倫轉移營
法國:居爾集中營·德朗西集中營
意大利:波爾查諾轉移營
荷蘭:阿默斯福特集中營·韋斯特博克轉移營
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
部门
骷髅总队
集中营视察团
政治部
党卫军医疗部门
手法
納粹集中營臂章
毒气卡车
毒气室
劳动灭绝
納粹人體實驗
特遣队
抵抗犹太抵抗运动
犹太区起义
華沙猶太區起義
比亚韦斯托克犹太区起义
拉赫瓦犹太区起义
琴斯托霍瓦犹太区起义
同盟國反应
联合国成员联合宣言
埃维昂会议
轰炸奥斯威辛争论
纽伦堡审判
去纳粹化
后续
里哈
幸存者
自由犹太人中央委员会
西蒙·維森塔爾中心
西德对以色列赔偿协议
國際義人
列表
犹太大屠杀幸存者列表
纳粹受害者列表
犹太大屠杀救助者列表
纪念
犹太大屠杀纪念日
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列表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柏林猶太博物館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安妮·弗兰克之家
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
新英格兰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
蒙特婁猶太人屠殺紀念館
奥地利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服务
大屠杀与联合国外展方案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绊脚石
查论编
对德姆尼希绊脚石项目最严厉的批评,来自德国犹太人中央委员会(德语:ZentralratderJudeninDeutschland)前主席夏洛特·克诺布洛赫(德语:Charlotte_Knobloch),她认为这种将被害犹太人姓名刻在铜板上、铺在地上让人用脚“踩来踩去”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13]。
不过在犹太人中央委员会内部,意见也有分歧。
副主席萨洛蒙·科恩(德语:SalomonKorn)就对绊脚石项目持肯定态度[14]。
抵制绊脚石的城市,所陈述的基本上都是克诺布洛赫提出的理由。
这其中最著名的是慕尼黑。
由于慕尼黑市议会和犹太人团体的反对,本来已经铺在公共道路上的两块绊脚石最后又被挖出[15]。
这两块被挖出的绊脚石先在一个犹太人墓地作短暂停留,之后被运到慕尼黑音乐学院,被安装在一个艺术装置上。
2011年,出于防火需要,它们被慕尼黑消防队拆除,如今被藏在一个地下室里[16]。
在慕尼黑,只有一些绊脚石被铺设在私人宅地上。
已经有超过200块纪念慕尼黑受害者的绊脚石制作完成,但至今仍无法铺装;它们都暂时存放在由慕尼黑绊脚石推动会(InitiativeStolpersteinefürMünchene.V.)租下的一个地下室里[17]。
在一些城市,绊脚石的铺设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或者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被许可(例如必须征得房主的同意)。
例如在克雷费尔德,市议会就曾拒绝过一块绊脚石的铺装,因为当地的犹太人团体认同克诺布洛赫的观点,反对绊脚石。
后来的一次民意表决(德语:Bürgerbegehren)才促成妥协:只要房主和受害者家属同意,就可以铺装绊脚石。
现在,克雷费尔德也已经有铺好的绊脚石了。
部分房主和租客也对铺设在自己门前的绊脚石提出批评,批评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反对出于其极右思想[18],有的认为自己的房产因绊脚石而贬值[19],有的人从专业角度排斥这个项目,还有的人害怕铺了绊脚石会引来右派分子的攻击[20]。
斯图加特地方法院(德语:LandgerichtStuttgart)曾对当地的一个案例作出判决,后被许多律师当做支持绊脚石艺术项目的判决成例(Grundsatzentscheidung)。
斯图加特的判决声明,绊脚石并不会对个人地产造成损害和贬值,所以不必被移除[21]。
反对活动[编辑]
以下列举的一些反对绊脚石的活动,多数是出于政治目的,且很可能有右派极端主义背景:
2004年,在哈勒曾有一些绊脚石被挖出;2005年12月16日,一些绊脚石被浇上了焦油[22]。
2012年9月22日,维斯马有13块绊脚石中的9块被用钢板覆盖,钢板上刻了几名德国退伍军人的生卒日期,以及他们的军衔和勋章,例如“党卫队维京师(SS-DivisionWiking(德语:5._SS-Panzer-Division_„Wiking“))”、“铁十字勋章(EisernesKreuz)”[23]。
2012年11月9日,格赖夫斯瓦尔德共计11块绊脚石被不明身份的人从人行道上损坏偷走。
警方怀疑事件有政治背景[24][25]。
2013年3月29日,柏林弗里德瑙的几块前一天晚上刚刚完成转交手续的绊脚坎和绊脚石被涂上了黑色[26]。
项目税收[编辑]
2011年,科隆税务局开始对当时铺设在德国的27000块绊脚石征收19%的增值税。
征税的理由是,这项活动生产制造了大量产品,而且铺设绊脚石本身并不是一种创作活动,所以不能作为一种受原创版权保护的艺术活动而享受税务上的优待[27]。
后来,税务局放弃对已铺设的27000块绊脚石补征税款,但将对之后新铺设的绊脚石征收全税。
2011年6月,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财长诺贝特·瓦尔特-博尔杨斯(NorbertWalter-Borjans)决定将绊脚石的税率固定在7%[5][28]。
变体和模仿[编辑]
紧邻绊脚石的“思考石”。
维也纳的“纪念石”。
“为未来而纪念”纪念碑刻。
莱希林根的“含笑石”。
绊脚石项目开启后,一些以绊脚石为参照的艺术项目和艺术作品也相继出现。
思考石[编辑]
2009年3月20日,柏林夏洛滕堡-威尔默斯多夫区铺设了11块“思考石(德語:Denksteine)”。
“思考石”的制作完全参照之前的绊脚石。
起初是想用绊脚石纪念纳粹时期福音教会反抗和救济组织“格吕贝尔牧师办公室(德语:BüroGrüber)”的遇难者。
但由于德姆尼希的绊脚石项目的本意是“面向全欧洲”,福音教会所要求的铭文不符合他的理念,所以德姆尼希提出以“手工制造的替代品”思考石来代替绊脚石[29]。
现在,柏林的其他区也已有诸多铺设好的思考石。
纪念石[编辑]
2005年起,维也纳也出现了铺设在人行道上的纪念牌,但并非冈特·德姆尼希所制。
这些纪念牌属于一个叫“纪念石(德語:SteinederErinnerung)”的项目[30]。
这个艺术项目由维也纳市[31]、奥地利国家基金(德语:ÖsterreichischerNationalfonds)和私人共同提供支持。
不过,德姆尼希视此项目为对他的抄袭[32]。
项目“为未来而纪念”[编辑]
2008年,随着对纳粹独裁罪行的大讨论,艺术项目“为未来而纪念(德語:ErinnernfürdieZukunft)”开启[33]。
维也纳玛利亚希尔夫区树立起一块镌有大约740名遇难玛利亚希尔夫人姓名的纪念碑刻。
在碑刻上嵌着许多10厘米见方的铜板,上面刻有遇难者的姓名和生卒。
项目“记忆的痕迹”[编辑]
2010年,德姆尼希在意大利埋下了第一块绊脚石。
而在这之前的2009年1月26日,皮埃蒙特区的萨卢佐市,便铺设了类似绊脚石的21块“记忆的痕迹(德語:SpurenderErinnerung,義大利語:Traccedelricordo)”[34]。
在21座被害犹太人曾经居住过的住所前,12厘米见方的铜板被镶嵌在地上。
这些铜板都出自当地学校的课程项目“记忆的痕迹”。
铜板上的铭文以“Quiabitava...(这里居住着……)”开头,然后是姓名、死亡地点、年龄和被驱逐的理由——“PerchéEbreo/a(因为他/她是犹太人)”。
含笑石[编辑]
在莱希林根,由莱希林根狂欢节组委会名誉委员发起,铺设了一些“含笑石(德語:Schmunzelsteine)”,以纪念死去的狂欢节参加者。
和绊脚石不同,含笑石上的文字是延对角线斜刻的,且铺在空地上而非房屋建筑前。
含笑石铺设之后,遭到多方反对,要求将之清除。
对德姆尼希来说,含笑石是一种不可容忍的抄袭,但他本人并不打算对此提起诉讼[35]。
电影[编辑]
主条目:绊脚石(电影)
纪录片导演德特·弗兰克(德语:DörteFranke)围绕绊脚石拍摄了同名纪录片《绊脚石(Stolperstein)》。
德特是德姆尼希的伴侣、当时绊脚石项目的主管乌塔·弗兰克(UtaFranke)的女儿[36]。
历经电影节上的两次试映后,2008年11月1日,纪录片在科隆Odeon电影院首映,并于2008年11月6日在全德上映。
参见[编辑]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辛提人和罗姆人纪念碑
注解[编辑]
^《75.000.Stolpersteinverlegt(第7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块绊脚石铺好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9年12月29日《法兰克福汇报》的报道。
^《„Stolpersteine"zurmahnendenErinnerung(“绊脚石”——警诫和纪念)》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0-24.,1997年7月17日《耶和华见证人》的报道。
(德文)
^《冈特·德姆尼希获得奥伯迈尔德国犹太历史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颁奖报道,2005年。
(德文)
^《„MitKopfundHerzstolpern“-StolpersteinegegendasVergessen(“头脑和心灵被绊倒”——用绊脚石对抗遗忘)》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5-12.,arte电视台历史频道节目。
(德文)
^5.05.1德姆尼希绊脚石网站最新信息;《04年到08年税务清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5-29.。
(德文)
^玛利昂·登霍夫奖颁奖报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
^德姆尼希获埃里希·克斯特纳奖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0-24.,MDR,2012年11月25日。
(德文)
^《和命运相连(VerbundenmitdenSchicksal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az.de,2011年9月30日。
(德文)
^《铜板上的情感(EmotionenaufderMessingplat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euesDeutschland,2011年1月27日。
(德文)
^《更多的“绊脚石”在科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tefanPalm,2013年3月15日。
(德文)
^科隆市历史档案A162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记载彼得·克雷布斯接收此处房产。
(德文)
^科隆城市主页上关于“比尔之屋”和绊脚石的介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
^《对“绊脚石”的新讨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德意志报,2004年6月13日。
(德文)
^《对哈瑙抵制“绊脚石”项目的遗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哈瑙在线(HanauOnline),2008年1月17日。
(德文)
^《谁纪念得最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az.de,2008年6月28日。
(德文)
^《慕尼黑无人被绊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德意志报,2012年12月1日。
(德文)
^慕尼黑绊脚石推动会主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
^《大屠杀否认者抵制纪念犹太人的绊脚石》,柏林报(BerlinerZeitung),2008年11月28日。
(德文)
^《讨厌的石头》,互联网档案馆,2009年5月8日。
(德文)
^《阿尔夫特尔铺设绊脚石的丑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波恩General-Anzeiger(德语:General-Anzeiger_(Bonn)),2008年10月30日。
(德文)
^《迷你纪念碑的大胜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德意志报,2011年9月15日。
(德文)
^《哈勒的绊脚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德意志报,2012年6月11日。
(德文)
^《集中行动:维斯马的绊脚石或被新纳粹破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ndstationRechts,2012年9月23日。
(德文)
^《国家保护宣称:格赖夫斯瓦尔德的纪念石被破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镜在线,2012年11月9日。
(德文)
^《绊脚石被破坏:格赖夫斯瓦尔德悬赏缉拿作案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v,2012年11月9日。
(德文)
^《刚铺好第二天的绊脚石即遭污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每日镜报》(德语:DerTagesspiegel),柏林,2013年4月30日。
(德文)
^《Rhein-Sieg-Rundschau》,2011年2月24日,第46页:《绊脚石不是艺术(StolpersteinekeineKunst)》。
(德文)
^《不是艺术:“绊脚石”对税务局来说只是“信息指示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monitor,2011年6月16日。
(PDF文件,65kB)(德文)
^柏林夏洛滕堡-威尔默斯多夫区政府百科全书资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
^纪念石项目主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英文)(法文)
^《利奥波德城的纪念之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维也纳官方网站档案,2006年9月21日。
(德文)
^德姆尼希在电影《绊脚石》中所述。
^“为未来而纪念”项目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德文)
^1939年到1945年反抗德国运动研究组的“欧洲纪念地”项目主页,关于萨卢佐的介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
^WDR媒体库:“含笑石”引发的愤怒(Ärgerum„Schmunzelste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
^乌塔·弗兰克简历。
(德文)
参考文献[编辑]
JoachimRönneper(发行):《我家门前——德姆尼希的“绊脚石”:一本附加书(VormeinerHaustür-„Stolpersteine“vonGunterDemnig:EinBegleitbuch)》,Arachne-Verlag出版,盖尔森基兴,2010年,ISBN978-3-932005-40-4。
科隆纳粹文献中心(发行):《绊脚石:冈特·德姆尼希和他的项目(Stolpersteine:GunterDemnigundseinProjekt)》,Emons出版,科隆,2007年,ISBN978-3-89705-546-9。
UlrikeSchrader:《是“绊脚石”还是对记忆的缓解(Die„Stolpersteine“oderVonderLeichtigkeitdesGedenkens)》,《西方历史:国家历史杂志(GeschichteimWesten :ZeitschriftfürLandes-undZeitgeschichte)》,第21期,173-181页,2006年,ISSN0930-3286[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绊脚石(艺术项目)
《历史的绊脚石》,赵涵漠
冈特·德姆尼希的绊脚石项目主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德文)
《和命运相连》,对绊脚石制作者米夏埃尔·弗里德里希-弗里德伦德尔的采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az,2011年9月30日(德文)
冈特·德姆尼希陈述绊脚石项目酝酿成型的历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德文)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FAST:1917187
GND:7555258-9
LCCN:no2007047090
NKC:olak2011649071
NNL:001789984
VIAF:179296838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绊脚石_(艺术项目)&oldid=69009814”
分类:納粹大屠殺绊脚石捷克斯洛伐克纳粹大屠杀隐藏分类: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含有德語的條目含有義大利語的條目自2018年8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N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БеларускаяBosanski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uskaraSuomiFrançaisNordfriiskעברית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LëtzebuergeschLimburgs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lovenščinaSoomaalig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绊脚石(艺术项目)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绊脚石(德語:Stolpersteine),是由德国艺术家冈特·德姆尼希(德语:Gunter Demnig)发起的一个艺术项目。所谓“绊脚石”,是棱长10厘米的立方体混凝土块,其中一面贴 ...
- 2德國藝術家發起「絆腳石計畫」:當轉型正義來到「家門口」
絆腳石是一塊邊長10 公分的正方形黃銅板,上頭註明了納粹德國時期受害者的姓名、出生年份、遭驅逐年份與死亡年份,鋪設在其生前居住的建築前方路面上。 德 ...
- 3二戰大屠殺紀念碑立意良苦:七萬石塊組成的「絆腳石」計劃
刻有大屠殺受害者名字的「絆腳石」紀念碑並不會真的害你摔倒, ... 遍布24個國家的2000多個城鎮,包括阿根廷、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匈牙利、 ...
- 4德國雕刻家鋪設絆腳石:歷史越羞愧越不能忘記
幾乎很難不去注意它在有關柏林的一章,絆腳石的介紹被放在一個醒目的灰線框裡,寫著:“這一全國性的項目是由出生在柏林的藝術家岡特·戴姆尼發起的,名字 ...
- 5絆腳石(藝術項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絆腳石(德語:Stolpersteine),是由德國藝術家岡特·德姆尼希(德語:Gunter Demnig)發起的一個藝術項目。所謂「絆腳石」,是棱長10厘米的立方體混凝土塊,其中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