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考試葵花寶典」:一名檢驗師的考試筆記(免疫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羅江彭 虞城縣人民醫院檢驗科

1.脾臟是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富含B細胞,T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

2.輔助性T細胞表達CD4,識別結合MHC-II類分子,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受體。

細胞毒性T細胞表達CD8,識別結合MHC-I類分子。

3.CD2是成熟T細胞膜表面的特有標誌,是綿羊紅細胞受體(E受體),可與綿羊紅形成E花環,進而測定外周血中T細胞數。

4.未成熟的B細胞一般只表達mIgM,成熟的B細胞可同時表達mIgM和mIgD。

5.免疫三大功能:免疫防禦,免疫穩定,免疫監視。

防禦能力過高時,引起超敏反應。

過低時表現為易受感染和免疫缺陷病。

免疫穩定功能異常時可導致自身免疫病的發生。

免疫監視異常時可導致腫瘤發生。

6.CD19在B細胞整個生長發育過程都存在,是B細胞特異性標誌。

7.只表達mIgM的B細胞為B1細胞,同時表達mIgM,mIgD的B細胞為B2細胞,B2細胞分化之後可以產生記憶細胞,B1細胞則不能。

8.輔佐細胞的共性:一,全部表達MHC II類分子,抗原遞呈的能力與表達MHC II類分子的數量相關。

二,具有吞噬作用,是輔佐細胞處理抗原的基本前提。

9.MHC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即編碼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人類的MHC稱為HLA複合體,位於第六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根據特性不同,可分為三類:I 類 II 類 III類。

MHC I類包括A B C三個位點,分布於幾乎所有有核細胞表面,主要識別參與內源性抗原的遞呈。

MHC II類主要由DR DQ DP三個亞區構成,主要表達於B細胞,單核吞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抗原遞呈細胞,主要參與外源性抗原的遞呈。

MHC III類位於I類和II類基因區之間。

其中I類分子是引起同種異體器官移植時排斥反應的主要抗原。

10.抗原一般具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免疫原性,指抗原刺激免疫系統發生免疫應答,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的特性。

二,抗原性,又稱免疫反應性。

指抗原能與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在體內外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特性。

只有免疫反應性而無免疫原性的物質稱為不完全抗原或半抗原。

11.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統稱為免疫球蛋白。

所有抗體都是免疫球蛋白。

但並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體。

12.根據免疫球蛋白分子重鏈恆定區的胺基酸組成,排列順序及抗原特異性的不同將免疫球蛋白分為IgG,IgA, IgM, IgE, IgD等五類。

13.IgG: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

是唯一能夠通過胎盤的抗體。

是機體再次體液免疫應答的重要抗體。

半衰期相對較長。

出現的晚,消失也晚。

14.IgM:由五個單體,通過一個J鏈和二硫鍵連接而成的五聚體,分子量最大,又稱為巨球蛋白。

是個體發育過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五聚體IgM含有十個Fab段和五個Fc段,具有很強的抗原結合能力和激活補體的能力。

不能通過胎盤。

是初次免疫應答中最早產生的抗體。

在早期防禦中發揮重要作用。

15.IgA:分為血清型和分泌型兩種。

分泌型IgA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體,黏膜表面的分泌型IgA可阻止病原微生物粘附與細胞表面,阻斷感染。

嬰兒可從母乳中獲得分泌型IgA。

16.IgD:在血清中濃度很低。

個體發育中合成較晚。

半衰期很短,僅三天左右。

是構成BCR的重要成分。

17.IgE:含量最少。

最晚出現。

引起I型超敏反應。

18.補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C3。

含量最低的是D因子。

19.補體性質極不穩定,56℃ 30分鐘可使血清中絕大部分補體喪失活性。

肝細胞和巨噬細胞是補體的主要產生細胞。

豚鼠血清中補體含量豐富且穩定。

20.三條補體激活途徑出現的先後順序是旁路途徑,MBL途徑和經典途徑。

21.CH50溶血實驗用於測定人血清中總補體含量。

22.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結合不形成共價鍵,只通過非共價鍵結合在一起。

主要包括庫倫引力,范德華力,氫鍵結合力和疏水作用力。

其中疏水作用力在抗原抗體反應中提供的作用力最大。

23.抗原抗體比例合適時二者充分結合,沉澱物形成快而明顯,稱為等價帶。

等價帶左側,抗體過剩稱為前帶。

等價帶右側,抗原過剩稱為後帶。

24.單向免疫瓊指擴散用於定量檢測。

25.弗氏完全佐劑和弗氏不完全佐劑的區別是弗氏完全佐劑中加死結核分枝桿菌或卡介苗。

26.細胞融合最常用的方法為聚乙二醇(PEG)。

27.HAT培養基是一種選擇性培養基,其中含有次黃嘌呤(H),氨基蝶呤(A),胸腺嘧啶(Y)。

氨基蝶呤作為葉酸的拮抗劑,能阻斷從頭合成途徑合成DNA。

28.I型超敏反應又稱速髮型超敏反應,由IgE和IgG4抗體介導,補體不參與。

出現生理功能紊亂,不發生嚴重的組織細胞損傷。

常見於普通的過敏反應。

29.II型超敏反應又稱細胞毒型超敏反應,由IgG或IgM抗體介導,補體參與。

出現細胞溶解組織損傷。

常見於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

30.III型超敏反應又稱免疫複合物型超敏反應。

是由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複合物沉積,補體激活等作用下,引起充血水腫,局部壞死,中性粒細胞侵潤的過敏反應。

常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鏈球菌感染後的腎小球腎炎。

31.IV型超敏反應又稱遲髮型超敏反應。

由T淋巴細胞介導。

抗體不參與。

常見於移植排斥反應,接觸性皮炎。

32.雜交瘤技術中最常用的飼養細胞是巨噬細胞。

33.螢光免疫技術中應用最廣的鑭系稀土元素是銪。

34.具有粘附玻璃和塑料表面特性的細胞是單核細胞。

35.與尼龍面結合的細胞是B細胞。

僅供參考!未完待續!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台

因為專業所以權威丨投稿:[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NK細胞,你需要知道什麼?

沒有所謂「藥到病除」,疾病是長期累積的結果。當最初之症狀終於浮現時,大家都期望能夠一針見效,藥到病除,但是在治療過程上卻很少有這種大快人心的療效,正如同入侵的細菌或病毒需要時間來繁殖到足以克服人...

變態反應類型及檢驗原則

變態反應(allergy)是由免疫炎症或其他免疫應答機制所致的組織損傷或功能障礙,也稱為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誘發變態反應的抗原稱為變應原,可以是完全抗原,也可以是半抗原...

科普 | 獸醫需要倒背如流的常識(三)

獸醫需要倒背如流的常識1、抗體是機體在抗原刺激下,由漿細胞產生的具有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它可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特性。2、佐劑為了促進抗體的產生,可在注射抗原的同時,加入一種輔助劑,這種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