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又導致抑鬱了?細數服藥的利與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患抑鬱症的風險偏高,少女服用者尤甚。

在對丹麥15歲到34歲女性的病歷進行分析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平均而言,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患抑鬱症的風險比常人高出23%。

在服藥的最初幾個月,女性服藥者患抑鬱症的風險甚至高出常人40%!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這項研究並未揭示避孕藥與抑鬱症的直接關聯。

它只是證實了採取避孕措施的女人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更高。

因為這項研究沒有評估到這些女孩服用避孕藥期間生活中的所有因素:面對校園或家庭暴力、繁重的課業壓力,而更有可能緣於處於一段兩性關係中所帶來的壓力與焦慮。

話說回來,吃避孕藥確實會讓女性產生不爽情緒,因為大多女性一邊吃估計還會憤慨的想著「真是便宜你了!」,產生負面情緒應該也是正常的吧~

避孕藥在我國一直屬於偏禁忌的話題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避孕藥的小知識,從附加功能到避孕過程,一次性全都說清楚~

避孕藥委屈的「髒水

短效避孕藥沒有你想像的辣麼恐怖啦!而且短效避孕藥並不是緊急避孕藥,緊急避孕藥的壞毛病它都沒有哦!

短效避孕藥≠緊急避孕藥:

現在我國,只有2%的中國育齡女性使用避孕藥,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高達6%的人工流產率(20~29歲),以及被濫用的緊急避孕藥。

人們對避孕藥充滿畏懼,很多人認為它可能使得體重增加,降低生育能力,導致停經或者胎兒畸形,甚至引發癌症,儘管這些說法沒有依據。

並且在我國,還有很多人認為避孕藥就是緊急避孕藥,因為它在中國的認知程度甚至大於短效避孕藥。

按照2004年上海某廠家的統計結果,緊急避孕藥的銷售竟然占了所有避孕藥的2/3。

但其實短效避孕藥和緊急避孕藥根本不是一樣東西,短效避孕藥幾乎無副作用,避孕率高,而且需要長期(周期為一個月)服用。

無根據的副作用:

很多對避孕藥的誤解都是來源於其中的激素。

但是,現代口服避孕藥中雌激素含量為20-35微克,比人體每天正常分泌雌二醇的量60-600微克要小的多。

這種劑量已被公認為是較安全的劑量,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也證明其危害作用極小。

因此不會有上述副作用,大可不必為之擔憂。

有人認為含激素的避孕藥有致癌作用,事實上,目前已經明確複方口服避孕藥能降低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患病風險,對女性子宮和卵巢有保護作用。

此外,經過長期研究發現,複方口服避孕藥沒有致畸作用,且代謝迅速,停藥次月就可以懷孕,並不會影響子代生長與發育。

避孕藥的避孕程序

短效避孕藥起作用的方式還是要靠激素來幫忙,但是並不會影響實際的生理機能哦~

口服避孕藥主要通過模擬人體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來抑制垂體啟動「排卵程序」,達到避孕的目的。

排卵是在下丘腦、垂體、卵巢的諸多因素調控下發動的。

在上次月經來潮到排卵的這段時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逐漸增多,當雌激素達到高峰時,垂體產生「排卵」指令,卵巢便將卵子排出。

當卵子排出後,卵巢不僅分泌雌激素,另外還分泌孕激素,為女性懷孕做準備。

如果此時受孕成功,就相當於對垂體發出了「不要再讓卵巢排卵」的指令,避免在孕期再排卵。

口服避孕藥的原理正是模擬機體妊娠的狀態,讓體內始終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大腦便以為機體處於懷孕狀態,垂體和卵巢便開始放假休息,這期間便不再排卵,也不可能受孕了。

所以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避孕,只是模擬了月經周期的激素變化,暫時抑制了機體內分泌,但並非永久取代此功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考遇上生理期,避孕藥可不是「無憂神器」

每到五六月份,很多重要考試如中考、高考還有很多體育考試紛至沓來,藥店的口服避孕藥也賣得異常火爆。不少家長和女生生怕考試那幾天來月經狀態不好影響考試發揮,尤其是平時痛經的女生,更是如臨大敵。很多女...

七夕,婦產科醫生和你談談避孕這件小事

七夕節,本是一個借著「牛郎織女」名義完成一直想做而未進行的羞羞事情的節日。可是抱歉,作為一個婦產科醫生,我要破壞氣氛了。因為,凡是轉過婦產科的人都曉得有一個「節日原理」,那就是每逢節日後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