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最常見的三大耳聾基因大解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研究表明,約有60%的耳聾與遺傳有關,目前已發現的耳聾相關基因近300個。

在正常人群中約有5%-6%的人至少攜帶一種耳聾基因。

你可能會問:

「哪幾個耳聾基因是最常見的?」

「我會不會攜帶耳聾基因?」

「遺傳的機率有多大?」

別著急,聽力健康工作室和你一起探索耳聾基因的奧秘。

全國性聾病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

21.01%的聾人攜帶GJB2基因突變,是中國最常見的致聾責任基因;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徵的責任基因SLC26A4是中國第二高發的致聾基因,其突變檢出率達12.7%;4.51%聾人攜帶線粒體12S rRNA基因突變,為藥物性耳聾群體的主體。

接下來,讓我們一一了解中國人常見的三大耳聾基因。

GJB2基因

最常見的先天性致聾基因

GJB2基因突變在1997年首次被發現,它在兒童語前聾中占20%,在兒童非綜合徵耳聾(NSHI)中占40%,是中國人最常見的致聾基因,在亞洲人群中最常見的突變位點為235delC。

致聾原因:

研究發現,GJB2基因編碼一種稱為「間隙連接的β2蛋白」,這種連接蛋白通過調控鉀離子水平來維持相鄰細胞之間的信號傳導分子的轉運。

GJB2基因在人類耳蝸中高度表達,形成聽覺的過程中需要將聲波轉換為神經衝動,這種轉化涉及許多過程,包括維持內耳中適當水平的鉀離子,突變的GJB2基因會對耳蝸的正常的聽覺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聽力損失表現

GJB2相關性耳聾一般為先天性,雙耳同時受累,耳聾程度呈對稱性,少數表現為不對稱性,也有單耳受累報導。

GJB2基因突變造成的聽力損失程度從輕度到集中度不等,大多表現為重度或極重度耳聾

遺傳方式:

GJB2基因突變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這也就意味著兩個攜帶該突變基因的正常父母有機率會生出一個患兒。

孩子耳聾還是不耳聾由兩個等位基因決定(A和a),兩個等位基因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生育的時候父母各自隨機出一個等位基因「拼成」孩子的一對等位基因。

舉個白話淺顯的例子:

A是顯性的,a是隱性的,也就是說A是「大哥」,a是「小弟」。

有A在的時候,a聽A的;沒有A的時候,「小弟」a可能就「胡作非為」了。

在這裡,GJB2基因突變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大哥」A是聽力正常的,「小弟」a是聽力不正常的。

當「大哥」A不在,而兩個「小弟」a聚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就合夥搗亂,把孩子的耳朵「關上了」。

假設其他耳聾相關基因均正常,不考慮機率極小的自身突變,僅討論GJB2基因:

父母中只要有一個不攜帶該突變基因(AA+AA/Aa/aa)——孩子100%正常;

父母均攜帶該突變基因(Aa+Aa)——孩子75%正常;

父母中一個攜帶該突變基因而一個耳聾(Aa+aa)——孩子50%正常;

父母均耳聾(aa+aa)——孩子0%正常。

怎麼辦

由於GJB2基因突變造成的聽力損失程度多為重度或極重度,並且聽覺系統的結構基本正常,常提示人工耳蝸植入效果良好。

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及耳聾基因篩查儘早發現並確診病因,儘早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以保證聽覺言語能力的正常發展。

SLC26A4基因

大前庭導水管相關致聾基因

SLC26A4基因定位於人類染色體7q31,SLC26A4基因和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徵相關突變位點的發現,證實SLC26A4是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徵的責任基因

我們平時提到的「一巴掌打聾」、「一跤摔聾」其實都與SLC26A4基因突變有關,絕大多數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徵都是SLC26A4基因突變惹的禍。

致聾原因

SLC26A4基因編碼一種叫「Pendrin」的跨膜轉運蛋白,在機體離子成分平衡的維持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內耳,Pendrin表達於內淋巴管、內淋巴囊、橢圓囊、球囊等處,異變的蛋白將對這些結構的正常生理功能產生影響,引發耳聾。

聽力損失表現

SLC26A4基因突變導致的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徵的典型表現為兒童時期的聽力損失,90%的患者為雙側性,聽力損失程度不一,可表現為接近正常或重-極重度。

病程可為穩定性、進行性或波動性,聽力可逐步下降至全聾;跌倒、撞擊等行為或無外界影響都可能引發聽力的下降。

遺傳方式

SLC24A6基因突變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其遺傳方式同上面的GJB2基因突變。

怎麼辦

通過基因篩查可以在輕-中度耳聾中篩選出聽力較好的患兒,對其正確指導,避免跌倒、撞擊等外界因素,有望保存參與聽力,使患者適應正常教育環境和社會。

有殘餘聽力的病人可佩戴助聽器,聽力損失達到重度或極重度應考慮植入人工耳蝸。

線粒體12SrRNA基因

藥物性聾相關致聾基因

線粒體12SrRNA基因是藥物性聾直接相關的責任基因,約有20%-30%的藥物性聾與其相關,中國人最常見的突變位點包括A1555G、C1494T等。

可以說12SrRNA基因突變是「一針致聾」的罪魁禍首。

致聾原因

12SrRNA基因的突變會使得在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中形成與氨基糖苷類藥物結合的位點,從而影響線粒體蛋白質的合成而導致藥物性聾。

也有研究表明在一些未使用耳聾藥物的耳聾患者中,突變的12SrRNA還可能會使線粒體發生應激反應,啟動內耳細胞的凋亡程序,從而導致耳聾。

聽力損失表現

聽力損失通常發生在使用過氨基糖苷類藥物後的3天到3個月左右,臨床表現通常為雙側、重度或極重度且不可逆的高頻聽力損失

也有部分該突變基因攜帶者在沒有服用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情況下出現聽力損失

遺傳方式

線粒體12SrRNA基因屬於母系遺傳。

由於在受精卵時期,線粒體都來源於卵細胞,這也就意味著該遺傳和父親無關(無論父親是否攜帶該突變基因),只要母親是攜帶該突變基因的患者,就會遺傳給後代

母親正常——孩子100%正常

母親攜帶該突變基因——孩子100%攜帶該突變基因

怎麼辦

通過耳聾基因篩查可以早期發現藥物性聾高危人群,終生避免使用氨基糖苷類藥物及其他耳毒性藥物,防止耳聾的悲劇發生。

如用藥後發現聽力下降,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耳聾基因檢測

一次檢測,家族成員終生聽力健康受益

相信你已經對中國人的三大常見致聾基因有了基本了解。

耳聾基因的來龍去脈讓我們更加清楚耳聾基因檢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還是如前幾期「耳聾基因」文章所述:

「防範於未然」好過「亡羊補牢」,早檢測,早發現,早干預,別讓耳聾代代傳!

對於耳聾患者及有耳聾家族遺傳史的患者來說,常見耳聾基因檢測對國人常見的幾大耳聾基因的高發突變位點進行全面檢測,明確耳聾的原因,從而有效避免藥物、頭部碰撞等因素致聾,以及科學遺傳諮詢,避免或減少下一代再出現遺傳性耳聾。

近年來,基因檢測技術發展頗為迅速,樣本取材(即DNA取樣)已不僅限於血液,口腔粘膜拭子取樣簡單、無創,已被認定為可靠的基因檢測採樣方式。

這意味著,用一個類似於「棉簽」的拭子,在口腔里刮拭就可以採取DNA做耳聾基因檢測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遺傳性耳聾注意哪些?

調查數據顯示,先天性耳聾中有50%屬於遺傳性耳聾。遺傳性耳聾多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線粒體遺傳、X連鎖遺傳。目前一些發達城市對新生兒已經全面展開了耳聾基因檢測,這樣可以降低耳聾基...

耳聾基因檢測:「聽見」並非奢望

基因檢測技術的誕生與普及已經可以在耳聾疾病發生髮展前做到提前干預,減少悲劇的發生。3月3日是我國的「愛耳日」,讓我們走進就在身邊的耳聾基因檢測。聾病是影響人類健康和造成人類殘疾的常見原因,許多聾...

耳聾基因檢測的臨床應用

耳聾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由遺傳因素引起的約占60%左右。我國每年2000萬新生兒中,嚴重聽力障礙發生率為1‰-3‰。新生兒出生聽力缺陷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