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福教授做客山東健康新聞齊魯名醫大講堂:目前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包括哪些?疾病的發病情況是怎麼樣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變化,泌尿系統疾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泌尿外科微創手術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

為此,山東健康新聞《齊魯名醫大講堂》欄目特地邀請到了中國武警總院、濟南九龍博士男科曾祥福教授,來跟網友們談談有關泌尿外科手術的那些事。

曾祥福簡介:全軍泌尿外科學術委員會成員、曾為多位國家領導人問診、被譽為「軍中御醫」。

從事泌尿外科專業近30年,有豐富的臨床診斷及手術經驗。

特別是器官移植、腔內手術經驗豐富。

發表論文40餘篇,參加著書三部。

有500餘例的腎移植經驗,成功率98%;有1500例以上的外傷性尿道狹窄治療經驗,在國內首先開展外傷性尿道狹窄支架的應用,並發表論文5篇;擅長老年性攝護腺增生的外科治療。

在全國最先進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綠雷射,開張攝護腺增生、膀胱腫瘤、尿道狹窄等手術,至今已完成近千例。

訪談實錄:

主持人:曾教授您好!

曾祥福教授: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您能給我們廣大網友簡單介紹一下目前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包括哪些嗎?它們的發病情況又是怎麼樣的?

曾祥福教授:好的,主持人。

目前泌尿外科疾病的常見病包括泌尿繫結石、泌尿系腫瘤、男性攝護腺增生、泌尿生殖畸形等。

其中泌尿繫結石的發病率比較高,一般在泌尿科住院病人當中,北方地區大概15%是泌尿繫結石病人,南方可以達到30%。

泌尿系腫瘤,包括腎腫瘤、輸尿管腫瘤、膀胱癌和攝護腺癌等,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飲食結構變化,人體各個器官的腫瘤發病率都在增加,泌尿外科也一樣,特別是攝護腺癌,在歐美國家已經占到男性腫瘤死亡率第一位,中國的攝護腺癌也在逐漸增加,未來有可能逐漸取代男性腫瘤第一的位置。

攝護腺增生在男性中比較常見,40歲以上男性80%都有攝護腺增生,80歲以後90%都有攝護腺增生。

主持人:那您能簡單介紹一下微創術在泌尿外科疾病上的應用嗎?

曾祥福教授:曾幾何時,一提到手術,人們腦海中就浮現出一幅常見的畫面——無影燈、手術刀、正在患者腹腔中忙碌的醫生……傳統的開放式手術令無數患者心驚膽戰,忐忑不安。

但隨著20世紀末微創手術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微創技術開始被應用到臨床上來,作為微創手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泌尿外科及男科微創手術的技術也在飛速發展,為時間萬分寶貴的男性患者帶來了更好的選擇。

主持人:對於泌尿生殖畸形,我們知道在少年兒童中尿道下裂、隱睪等比較常見,您能給廣大網友簡單介紹一下嗎?

曾祥福教授:像隱睪、尿道下裂都要儘早發現儘快治療,不要覺得隨著年齡增長就會自愈這是不現實的。

如若不能做到及時治療,就會導致一生生殖器官發育不良的惡果,給身心帶來巨大陰影。

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在3年前我接診的一位6歲的男性患兒天天,天真活潑的他剛來醫院時,完全沒有發現其異常之處,但是經過進一步的諮詢檢查,我為這位患兒深感惋惜,天天從出生就發現睪丸發育異常,當時全家人都沉浸在喜獲一子的喜悅,完全沒意識到疾病的嚴重性,想著孩子長大了就好了,這一拖就拖到了6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其實像隱睪症若2歲前完成治療且睪丸順利下降到陰囊內者,對男性生育力無影響。

如果治療時間推遲,會對男性生育能力造成損害,同時發生睪丸惡性腫瘤的機會明顯增高。

尿道下裂的治療也是同一個道理,早發現早治療孩子才能早康復。

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在泌尿生殖畸形的治療上,患兒家長完全可以選擇對孩子創傷小的微創手術進行治療。

主持人:我們知道您在腎臟移植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那麼微創手術在腎臟移植方面又發揮了哪些作用呢?

曾祥福教授:腎臟移植(renaltransplantation)通俗的說法又叫換腎,就是將健康者的腎臟移植給有腎臟病變並喪失腎臟功能的患者。

人體有左右兩個腎臟,通常一個腎臟就可以支持正常的代謝需求,當雙側腎臟功能均喪失時,腎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當慢性腎功能不全發展至終末期,可用腎移植方法治療。

腎移植因其供腎來源不同分為自體腎移植、同種異體腎移植和異種腎移植,習慣把同種異體腎移植簡稱為腎移植。

其他兩種腎移植則冠以「自體」或「異種」腎移植以資區別。

既往對於活體捐獻的供腎者,取出腎臟的唯一途徑是傳統開放手術方式,這意味著一個健康的活體器官捐獻者術後要在腰腹部終生留下一個十幾到二十幾公分的手術傷口。

除手術創傷外,對美容外觀的影響和心理的打擊也往往使捐獻者望而卻步。

而腹腔鏡微創取腎手術方式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採用這一技術取腎,供者除在腰腹部有一個用於取出腎臟的6cm左右的小切口外,僅有其它兩個到三個小於1cm的微創皮膚孔道,對供者的創傷大幅度降低。

腹腔鏡取腎方式和開放取腎方式手術安全性已經沒有差異,而在手術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後傷口疼痛程度、術後住院時間、恢復工作時間及生存質量方面均顯著優於開放取腎手術。

主持人:好的,謝謝曾教授的精彩講解。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

如果網友有關於泌尿外科微創手術的任何問題,可以進行在線諮詢。

請大家繼續關注山東健康新聞專家訪談節目,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攝護腺「發福」咋辦?瘦身方法有三種

54歲的張先生近來發現尿尿次數增多,有時候一晚上要起夜三四次,苦不堪言。「我是不是得了什麼病了?」張先生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求治,最後被專家診斷為患上攝護腺增生。攝護腺增生有得治嗎...

揭開一次性治癒攝護腺增生之謎

——業內官員及權威專家就「新安2微米現象」答記者問水母網6月9日訊(YMG記者 張韜)「2微米」雷射手術系統自2015年4月27日進入我市以來,受到攝護腺增生患者的普遍好評。告別傳統開刀、創傷大...

新安2微米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三加」模式持續造福港城攝護腺疑難患者水母網11月29日訊 11月28日,由中國性學會發起舉辦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動「2015中國男性健康萬里行•煙臺站暨2微米微創技術高峰論壇」圓滿落幕。在此次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