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肺癌顯出原形的N種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發性肺癌(以下簡稱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提高肺癌的診斷對保證肺癌患者儘早地接受個體化精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外獲取肺組織進行活檢的手段有:開胸肺活檢,經皮穿刺肺活檢,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胸腔鏡/縱膈鏡肺活檢等。
開胸肺活檢患者聽起來就打個冷顫,非特殊情況較少使用,故臨床多採用後幾者。
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TBLB)
TBLB檢查技術是診斷疑似肺癌患者的常規診斷方法,包括支氣管鏡活檢、刷檢、針吸以及支氣管灌洗獲取細胞學和組織學診斷。
其中臨床最常用的是活檢,鉗取的組織較大,其陽性率也最高;刷檢能進入活檢鉗難以進入的支氣管開口,與腫塊接觸面積大;經支氣管針吸活檢(TBNA)是縱隔內、氣道壁及氣道外病灶及腫大淋巴結病因診斷首選方法;支氣管肺泡灌洗(BAL)細胞學檢查用於瀰漫性或周圍型肺癌在纖維支氣管鏡活檢及刷檢難以獲得病理依據時進行。
上述幾種方法聯合應用可以提高檢出率。
此外,使用X線、CT、氣道超聲等手段引導TBLB檢查可以直接窺及氣管支氣管樹,能確定病變部位、形態、侵犯範圍等,可準確定位及獲取組織標本進行病理診斷,進一步提高診斷水平。
併發症防治:TBLB的併發症主要為氣胸和肺出血。
氣胸的發生率為10%~19%,多發生於瀰漫性病變者,避免同一次檢查中進行兩側肺活檢、避免右中葉活檢、檢查前給予鎮咳藥等可有效預防氣胸發生;活檢後肺出血也較常見,檢查前常規給予鎮咳、鎮靜劑,術後減少活動可預防出血,少量出血可自行停止,出血量較多時需積極處理。
CT 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PNLB)
PNLB可精確確定進針部位、角度和深度,避免損傷血管及周圍重要臟器,提高安全係數及準確率,文獻報導其準確率可達74%~95%,對明確周圍型肺癌診斷(尤其是<2 cm肺內病灶)具有重要價值。
注意細節:選擇病變位於肺周邊部,遠離肺門及縱膈區可避免損傷大血管;穿刺過程中準確測量進針部位、方向、深度,進行多點扇形取材,儘可能避免液化壞死區可提高檢出率;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對於COPD、凝血功能障礙等患者需謹慎。
併發症:PNLB安全性高也並不代表沒有一些難以控制的情況發生,跟操作者經驗、熟練程度相關,輕者咯血、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因此術後常規CT掃描觀察有無氣胸發生,少量氣胸密切觀察即可,若肺部壓縮90%以上,分分鐘要出事的節奏,需行胸腔閉式引流術促進肺復張。
其實最怕的情況是患者耐受性好,明明一側肺部都快壓縮沒了,他卻沒什麼不舒服。
胸腔鏡檢查
可以準確地進行肺癌診斷和分期,對於TBLB、PNLB等檢查方法無法取得病理標本的早期肺癌,尤其是肺部微小結節病變行胸腔鏡下病灶楔形切除,可達到明確診斷及治療目的,簡直是殺手鐧一般的存在。
對於中晚期肺癌,胸腔鏡下可以行淋巴結、胸膜和心包的活檢,胸水及心包積液的組織和細胞學檢查。
縱膈鏡檢查 縱膈鏡檢查是確診肺癌和評估淋巴結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臨床評價肺癌縱隔淋巴結狀態的金標準。
NSCLC基因檢測
EGFR基因突變檢測(外顯子19缺失突變或外顯子21換位突變)、K-ras基因突變、ALK融合基因檢測等,徹底讓肺癌原形畢露,為制訂全面治療方案和個體化放化療提供明確的病理診斷及治療依據。
肺癌患者為什麼必須做病理組織或細胞學診斷?
在確診肺癌前要做一些相關的檢查項目,其中病理組織或細胞學診斷是必須要做的。很多被疑似肺癌的患者覺得醫生安排做的一些檢查既繁瑣又昂貴,所以充滿疑問甚至拒絕。肺癌診斷為什麼必須做病理組織或細胞學診斷?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胸外科開展山東省首例電子支氣管鏡下電磁導航術
8月5日上午,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胸外科順利完成兩台電磁導航支氣管鏡(ENB)肺小結節活檢手術,手術過程順利,這是山東省首台電磁導航支氣管鏡定位系統落戶山大二院後的首台手術,通過手術臨床醫生對E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