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周身病痛 不妨查查抑鬱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抗抑鬱藥物通常要服用2~3周才會看到效果,長期服藥可控制復發

文/廣州日報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伍展虹

專家簡介:廣州市腦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寧玉萍博士,致力於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擅長抑鬱症、腦血管病、癲癇、頭痛、眩暈及腦炎等腦部疾病的診治。

很多中老年人逐漸出現頭痛、胃痛、心慌、高血壓等周身病痛,到醫院做各項檢查卻查不出確切的病因。

近日,在廣州市腦科醫院開展的「情緒和健康」名醫講座上,該院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寧玉萍博士提醒:有時百病纏身要考慮「病由心生」的可能,背後常見的病因往往是抑鬱焦慮障礙,是大腦功能失調所致,只要從源頭上進行治療,堅持藥物及心理治療,各種軀體症狀便可迎刃而解。

病例:百病纏身,病因可能只有一個

一名59歲的退休大媽最近幾年患上了高血壓、慢性頭痛、頭暈眼花,重的時候感覺走路不穩,其實別人看不出她走路不穩。

她經常眼睛發乾,看東西總覺得有一層膜;她有時心慌得難受,胃部也經常不舒服,想嘔吐,食慾也不好;她長期睡眠不好,入睡很困難,卻容易醒;她時常感到心情很悶,沒有興趣做事情,還擔心自己突然中風癱瘓不能動,給家人增添負擔;患病以來,她的體重顯著下降,整個人都消瘦了。

她到醫院檢查頭部核磁共振、胃鏡、心臟造影等,醫生說沒大事,按腦血栓、腦供血不足等治療後好點,不久又回到老樣子。

在精神科,她被診斷為焦慮抑鬱障礙,用藥治療後,各種身體問題都緩解了。

心身疾病:占綜合醫院門診患者的1/3

情緒可以對軀體造成深遠的影響,精神刺激與壓力常常導致負性情緒,進而令軀體、器官發生生理反應。

例如,當你被歹徒搶劫、在大會上發言、參加重大考試等情況下,會出現呼吸心跳加快、血壓增高、尿頻、胃腸不適等軀體反應。

當精神刺激消失,這些反應就會停止。

如果長期處在緊張焦慮狀態,則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損害。

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軀體症狀其實是受情緒影響所致。

寧玉萍稱,到綜合性醫院門診就診患者中,約有1/3是心身疾病,他們做了磁共振、超聲波、24小時心電圖等多種檢查,仍然找不到病因。

有一名患者血壓高達200毫米汞柱,同時服用3、4種降壓藥都無法控制,直到發現合併有情緒問題後進行抗抑鬱治療,只需服1種降壓藥便把血壓控制住了。

抑鬱症:中老年人的高發疾病

情緒障礙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抑鬱症。

寧玉萍稱,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種醫學上的疾病,是與糖尿病、高血壓類似的慢性病。

抑鬱症的患者大腦功能失調,除了情緒障礙,還會導致全身症狀。

據統計,全球有3.5億抑鬱症患者,有10%~25%的女性和5%~12%的男性在一生中可能患抑鬱症,目前中國人的抑鬱症患病率達6.1%。

有研究發現,具有某些性格特點的人容易患抑鬱症,例如:

容易緊張、神經過敏、憂心忡忡,對挫折逆境的耐受性低的人;

追求完美,習慣自我批判,遇到壞事總是傾向於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卑感強的人;

心思細膩敏感,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旦感到被拒絕或貶低,便會很苦惱的人;

以自我為中心,不善於同情、體貼他人,導致人際關係緊張,遇到挫折時也沒人來幫助的人;

容易害羞,儘量不去公眾場合,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點的人;謹小慎微,不苟言笑,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

沒有誰能保證自己對抑鬱症有絕對免疫力,即使是終日樂呵呵的人。

寧玉萍稱,抑鬱症患者並非總是以淚洗面,部分人會用表面的樂觀開朗來掩飾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被稱為「微笑型抑鬱症」,典型的病例就是2014年疑因抑鬱症自殺的美國喜劇大師羅賓·威廉士。

抑鬱症是中老年人的高發疾病。

有調查顯示,療養院中一半以上的患者有抑鬱症。

經歷了心血管疾病、骨折、中風、長期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及有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甲狀腺疾病、維生素B12缺乏的中老年患者特別容易出現抑鬱症。

寧玉萍舉例說,動脈硬化、腦中風可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導致情感控制中樞的神經環路受損,從而誘發抑鬱症。

抑鬱症反過來也會加重已經存在的身體疾病,例如令疼痛的症狀更嚴重。

自查:抑鬱表現超過2周要警惕

正常情緒的低落往往事出有因,通常只會持續短暫的數天,程度也比較輕,不會影響生活和工作,通過心理調整便能恢復心理平衡。

然而寧玉萍提醒,如果具有以下兩項或以上的症狀並且持續兩周或者更長時間,就很有可能是抑鬱症,建議去找專科醫生診治:

●情緒低落,或者不願意與人交往。

●入睡困難,容易醒,睡眠很淺。

●沒有食慾,經常噁心、嘔吐。

●精力減退,感覺自己太虛弱了,幹什麼都沒有精神頭。

●容易疲勞,僅僅走走或輕微活動就感到非常疲倦。

●記憶力下降,本來要去做什麼事,到時就忘了,老年患者常被誤診為「老年痴呆」。

●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鈍,計算時困難,交談表達自己的思想困難,回答接話反應慢。

●自怨自艾,無端自責,過度苛責自己,例如認為家裡一切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

●過度思慮操心,一點小事反覆想,常常不必要地擔心子女的安全、健康等,或者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易受激惹,脾氣大,不講理。

●動作緩慢、笨拙,面無表情。

●有輕生的念頭甚至自殺行為,認為自己是「累贅」,沒有自己別人會過得更好。

治療:抗抑鬱藥物不要輕易停服

抑鬱症讓患者精神痛苦,導致工作無法完成,但最嚴重的還是自傷、自殺的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患者,容易自殺 「成功」。

個別人還會「擴大性自殺」,把自認為孤苦伶仃的家人、孩子一起殺害。

寧玉萍稱,有自殺風險的患者可以進行電休克治療,能夠迅速消除自殺念頭。

及時治療抑鬱症不光令心情好轉,還可以減輕軀體疾病的折磨。

寧玉萍認為,僅僅對患者進行心理勸解是不夠的,因為抑鬱症有大腦神經遞質失衡的生理基礎,需要服用抗抑鬱藥物治療。

藥物對大多數人的效果通常很好,而少數病人需要不斷調整用藥。

她提醒,抗抑鬱藥物通常要服用2~3周才會看到效果,而長期堅持治療可以控制復發,復發次數3次以上者還需要終身服藥。

如果患者有家族史,而且面臨很大的生活壓力或應激事件,就不要輕易停藥,可保持大腦的狀態穩定。

儘管抗抑鬱藥物的說明書上列舉了很多副作用,其實新型抗抑鬱藥的副作用很少,一些胃腸道反應只要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消失,有的患者因為服藥後出現短暫副作用而療效尚未出現便頻繁更換醫生和藥物,最後發展成難治性的抑鬱症。

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是治療抑鬱症的最終目的。

寧玉萍稱,這還需要通過認知行為治療等心理治療調整患者的個性與行為模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抑鬱症不難治 就怕病人不配合

「抑鬱症一點也不可怕,它可治、可防、可控,就是一種情緒上的感冒,沒啥大不了的。怕的是患者和家屬迴避疾病,不聽醫生的意見,不配合治療,不承認有病,要想恢復正常就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情了。」北京中醫藥...

心理科醫生筆記(9)您對抑鬱症的誤解有多深?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經常對抑鬱症有了很多的認識。有的朋友甚至在公開場合開玩笑的說我有抑鬱症了。但是當周圍的人或自己真正患有這些疾病的時候,有多少人能真正面對,積極尋求治療呢?以下是本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