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適宜技術」第一篇 針刺類技術|第18章 靳三針技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一篇 針刺類技術
第十八章 靳三針技術
"靳三針"技術是指每次取穴三處的針刺技術。
靳三針是根據臨床上確實行之有效的幾個穴位,給予一個固定處方而命名。
臨床上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
一、基本操作技術
(一)常用針具
以0.30mm×15~50mm的毫針。
(二)"靳三針"組穴
(請說明單側或雙側取穴)
1.心智類
(1)智三針——神庭穴為第一針,左右兩本神穴為第二、三針。
(2)腦三針——腦戶穴和左、右腦空穴。
(3)舌三針——上廉泉、廉泉左、廉泉右。
(4)四神針——百會穴前、後、左、右各旁開1.5寸。
(5)手智針——內關、神門、勞宮。
(6)足智針——湧泉穴為第一針,第三趾蹠關節橫紋至足跟後緣連線中點為第二針,平第二針向外旁開一指為第三針。
(7)癇三針——內關、申脈、照海。
2.部位類
(1)顳三針——耳尖直上髮際上2寸及左、右旁開1寸三針,患側取穴。
(2)手三針——合谷、曲池、外關。
患側取穴。(3)足三針——足三里、三陰交、太沖。
(4)眼三針——眼1(在睛明穴上1分)、眼2(在瞳孔直下,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眼3(目正視,瞳孔直上,當眶上緣與眼球之間),患側取穴。
(5)鼻三針——迎香、鼻通(即上迎香穴: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溝上端盡處)、攢竹或印堂。
(6)耳三針——聽宮、聽會、完骨。
患側取穴(7)肩三針——肩髃穴及其左右旁開2寸。
患側取穴。(8)腰三針——腎俞、大腸俞、委中。
(9)頸三針——天柱、百勞、大杼。
(10)膝三針——膝眼、梁丘、血海,患側取穴。
(11)踝三針——解溪、太溪、崑崙,患側取穴。
(12)背三針——大杼、風門、肺俞。
3.六腑類
(1)胃三針——中脘、內關、足三里。
(2)腸三針——天樞、關元、上巨虛。
(3)膽三針——日月、期門、陽陵泉。
4.急救類
(1)閉三針——十宣、湧泉、水溝。
(2)脫三針——百會、神闕、水溝。
5.其他類
(1)脂三針——內關、足三里、三陰交。
(2)尿三針——關元、中極、三陰交。
(3)陽三針——關元、氣海、腎俞。
(4)陰三針——關元、歸來、三陰交。
(5)暈痛針——四神針、印堂、太陽。
(6)牙痛針——合谷、內庭、阿是穴。
(7)痿三針——上肢痿:曲池、合谷、尺澤,患側取穴。
下肢痿:足三里、三陰交、太溪,患側取穴。
(三)刺法
以右手拇、示、中指夾持針柄,將針垂直刺入穴位,然後將拇、示二指互相推前退後,捻動針柄,在捻轉時適當用力下壓,邊壓邊捻邊體會手下針感,得氣即止。
捻轉時要求醫生集中精神運用腕力和指力到針上,並注意針體垂直,不要彎曲,轉動應小於90°,以免滯針。
二、常見疾病的靳三針治療
(一)小兒腦性癱瘓
本病臨床症見小兒肢體癱瘓或手足不自主運動,智力不足,言語不清等。
主因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病後失調,致精血不足,腦髓不充;五臟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養,而成虧損之證,屬於中醫學"五遲"、"五軟"、"胎弱"、"胎怯"範疇。
本病診斷標準參照2004年全國小兒腦性癱瘓專題研討會通過的小兒腦性癱瘓的診斷條件及臨床分型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醒腦開竅,益精填髓。
【操作步驟】
1.取穴:頭針四項包括腦三針、顳三針、智三針、四神針。
2.操作:同刺法,辨證加減:(1)陰急陽緩,在主體症狀的基礎上有陰經所過拘急,陽經所過相對弛緩的症狀.治療加用陽經穴位手三針、足三里、陽陵泉等,針後動以久留。
(2)陽急陰緩,在主體症狀的基礎上有陽經所過拘急,陰經所過相對弛緩的症狀。
治療加用極泉、尺澤、內關、三陰交等陰經穴,補陰瀉陽為原則。
(3)陰陽俱虛,主體症狀為鬆軟無力治宜重調任督,陰陽雙補。
3.刺激量:在患兒能接受的情況下,以強大而集中的刺激。
(二)項痹病(頸椎病)
項痹病多因勞累或外力傷害,使局部氣血阻滯不通而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頸部活動不利,可伴頭暈,上肢及手指麻木、肢冷,上肢無力、沉重,持物易墜落等症狀。
本病根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法治則】通經活絡止痛。
【操作步驟】取雙側"頸三針";風寒濕痹型加大椎、風池、風門、肩井、外關;痰瘀阻絡型加曲池、脾俞、豐隆、膈俞;氣滯血瘀型加膈俞、肩髃、曲池、肩中俞、肩外俞;氣血不足型加肝俞、脾俞、足三里;肝腎不足型加養老、肝俞、腎俞、太溪。
患者取側臥位,得氣後加電針。
每天1次,1周為一療程。
(三)中風病(腦梗死)
中風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僅以口僻、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症,多因風、火、痰、瘀等病邪上擾清竅,導致竅閉神匿,神不導氣而發為本病。
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1.中臟腑
(1)閉證
【治法治則】滌痰開竅,平肝息風。
【操作步驟】取閉三針加太沖、合谷、豐隆。
針刺行瀉法。
十二井穴、十宣穴用淺刺出血,不留針;陽閉只針不灸,陰閉可以針後加灸;太沖可透湧泉,用強刺激,行捻轉瀉法。
每日一次,2周為一療程。
(2)脫證
【治法治則】扶元固脫,回陽復脈。
【操作步驟】取脫三針加關元。
均用灸法。
神闕、關元用隔鹽灸,艾炷宜稍大,壯數以灸至肢暖、汗收、脈有力為度。
水溝平補平瀉。
灸後可加針合谷、足三里、百會,平補平瀉。
針百會時,針尖向後沿皮刺入25mm,稍加捻轉,使針下有緊澀感,得氣後,行平補平瀉法。
每日1次,2周為一療程。
2.中經絡
【治法治則】調和經脈,疏通氣血。
【操作步驟】取顳三針。
虛證用平補平瀉法,實證用捻轉瀉法。
用0.30mm×50mm毫針,針尖與穴位呈15°~30°角,向下沿皮平刺40mm左右,使局部產生麻脹酸感或放射至整個頭部為度。
風痰瘀血,閉阻脈絡者加舌三針、手三針、足三針,針用瀉法,可灸。
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者加足三針、太溪、陽陵泉、內關;常規刺法,太沖、內關、陽陵泉用瀉法,太溪用補法。
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者加腸三針、大腸俞,針用瀉法。
氣虛血瘀者加胃三針、陽三針,膈俞、血海、三陰交,行補法;關元、氣海、中脘用隔姜灸或隔鹽灸;加腎俞、內關、足三里、血海、三陰交,用針刺補法。
陰虛風動者加四神針、太溪、太沖,針四神針時,針尖向百會沿皮刺人25mm,平補平瀉,太溪行補法,太沖用瀉法。
【特別提示】靳三針取頭部穴位時一般選偏癱對側。
"靳三針"技術主張對側和患側交替進行,可以防止機體產生耐受性,本法主要應用於中風病各期。
三、禁忌症
同普通針刺禁忌症。
四、注意事項
1.過度勞累、飢餓、精神緊張的患者,不宜立即針刺,需待其恢復再治療。
2.體質虛弱的患者,刺激不宜過強,並儘量採用臥位。
3.避開血管針刺,以防出血。
有自發性出血傾向或因損傷後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4.皮膚之感染、潰瘍、瘢痕部位,不宜針刺。
5.進針時有觸電感,疼痛明顯或針尖觸及堅硬組織時,應退針而不宜繼續進針。
6.眼區、項部、胸背部、脅肋部等部位穴位,應掌握好針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聲明:內容來源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編輯:小小
審核:蟲哥
針灸能根治攝護腺炎嗎,針灸治療效果怎麼樣
患上攝護腺炎給男性帶來很多的痛苦,比如還會導致尿頻尿急的產生,晚上也常常睡不好,經常會起夜,攝護腺炎主要是病菌感染、梗阻和結石等原因導致的,另外還有機械損傷,如性生活頻繁、飲酒過度、騎車時摩擦等...
肝硬化|男人在這裡要「服軟」,不能太「硬」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肝病,需要通過治療和護理來改善病情。長期服藥治療肝硬化可能會產生副作用,而且效果未必很好。針灸作為一種中醫療法,對肝硬化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下面師兄就給大家講講該怎麼操作~【肝...
「瀉南補北」針刺治高血壓
「瀉南補北」法,源出《難經•七十五難》,它以「虛則補其毌,實則瀉其子」的整體觀法則,廣泛而靈活的指導中醫各科臨床,這種理論和方法,近年來運用於針灸臨床治療高血壓病,效果滿意。治療方法:按《難經•...
用針灸解決患者痛苦——名醫王敦澤教授
王教授十二歲跟隨外祖父學習針灸,配製膏藥,入伍後就讀南京中醫學校,後又參加了廣州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多年的學習窺其門徑,將中醫與西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懸壺應診,工作中他尚感知識不足,先後自費拜...
面癱病(面神經炎)診療方案
面癱病(面神經炎)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針灸學》(石學敏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1)起病突然,春秋為多,常有受寒...
感冒、牙痛、月經不調,這些日常疾病只需幾針就能好!
對於針灸的應用,可以用於治療急症病疾,也可以用於養生美容。今天師兄匯總了十二種我們日常生活常出現的疾病病症,必要時候針灸可以起到大作用哦~【針灸十二病症】